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5625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的评价方法,将使用非侵袭的手段采集的皮肤角质层中的选自由膜联蛋白II、博来霉素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精氨酸酶1及SCCA2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蛋白质的表达量作为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晒伤是照射的紫外线超出黑色素的保护能力时所产生的。晒伤现象有两种刚受过紫外线照射后不发病,而在2 6小时后皮肤变红,疼痛在6 48小时后变得最厉害的晒斑(红斑sunburn);以及在M 72小时期间色素进行了沉积的晒黑(suntan)。晒斑是指UVB透过表皮到达至真皮乳头体,其结果乳头体内的毛细血管作为炎症反应产生了充血,从而使皮肤的颜色变红的状态(红斑)。当紫外线量超过黑色素的防御反应时,细胞组织受到损伤,引起发热、水泡、疼痛。这称为日光皮肤炎。另外,晒黑是UVA影响到了黑素细胞,而促进黑色素的生成。UVA不会伴随发红及炎症,但会使皮肤的新陈代谢变慢,因此产生斑痕。担心形成这些晒伤原因的紫外线会对皮肤有生癌作用、并产生对白内障等眼疾患的影响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多种对健康的影响。当皮肤暴露于紫外线时,引起各种紫外线损害。紫外线使皮肤产生炎症、或将皮肤的不饱和脂质氧化而产生脂质自由基,生成过氧化脂质。像这样由紫外线导致的炎症或氧化会引起组织、细胞、DNA的损害。作为因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中所引起的现象,一般可以列举皱纹、斑痕及皮肤癌等。近年来,作为流行病学的数据,报道了由于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的不同(肤色、皮肤类型等),皮肤癌的风险会提高(非专利文献1、2、;3)。进而,确定了对于作为皮肤癌一种的恶性黑素瘤(melanoma)的危险风险度,由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l receptor) 的1碱基取代的基因变异导致其风险变高数倍(非专利文献4、幻。对于紫外线的敏感性根据皮肤类型(根据晒伤时的晒斑、晒黑的状态的不同而分类)会有很大的差异,可以分为六等级的类型,或者以产生红色(红斑)的最小紫外线能量(最小红斑量MED)为基准进行分类,前者为主观的观测,后者伴随不照射紫外线就不能测定的风险。由于臭氧层破坏等, 导致形成与以前相比更为严重的紫外线增加的问题,需要对个人适当地进行对紫外线的敏感性风险评价。另一方面,通常在形成称为斑痕的色素沉积的初期阶段,通过在皮肤表面表现之前进行各种刺激,表皮角化细胞生成α _MSH、bFGF、CGRP、内皮素等信息传递物质,并传递至黑素细胞。传递至黑素细胞后,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黑色素。进而因紫外线导致代谢回转异常而大量产生的黑色素无法排出,因而向色素性病变转化。报道了即使在使用了生物体外 (in vitro)系的实验中,在对黑素细胞照射UV时,作为细胞的增殖因子标记的p73、Nup88、 p27、Idl、PCNA,还有作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质的bCl-2的表达也产生了增减(非专利文献 5)。目前,报道了利用活组织检查,使用皮肤组织有侵袭地对斑痕部和正常部进行比较,结果在斑痕部,NT-3、ADAM9、HB-EGF这样的蛋白质的表达显著增加(专利文献1)。此外, 报道了作为预测皮肤的斑痕形成的检查方法,利用活组织检查测定MLSTD1、MOGATU Mcp9、Krt2-6b等的mRNA量,来判断斑痕形成的风险(专利文献2、3、4)。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作为非侵袭方法,将源于通过胶带剥离(tape stripping)或擦过而采集的皮肤的角质层作为试样,分析白介素I(IL-I)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Ira)的存在量, 并进行肌质的评价。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04-2052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2005-1067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国特开2005-110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7-289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国专利第359070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1 :Arch Dermatol. 2004 ; 140 :819-824 非专利文献 2 =Cancer Causes Control. 1997 ;8 (2) :246-252 非专利文献 3 =Ann Epidemiol. 2008 ; 18 (8) :614-627 非专利文献 4 Jnvest Dermatol. 117 :294-300,2001 非专利文献 5 :Am. J. Hum. Genet. 66 :176-186,2000 非专利文献 6 Carcinogenesis 24(12) :1929-1934,20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用利用非侵袭的手段采集的皮肤角质层来提供对皮肤晒斑的抗性的指标。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对皮肤晒斑的抗性是指因暴露在紫外线中导致的照射后M小时以内发生的炎症可以提前恢复,并且发红的程度减少。(1),其特征在于,将皮肤角质层中的选自由博来霉素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及精氨酸酶I(Arginase-I)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蛋白质的表达量作为指标。(2) 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1)所述的评价方法来选择防止皮肤晒斑的化妆品。 本专利技术明确了 在使用非侵袭的手法得到的皮肤角质层中,膜联蛋白iKArmexin II)、博来霉素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精氨酸酶1及扁平上皮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lated antigen2) (SCCA2)的存在量可以成为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的指标。按照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实际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评价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用利用非侵袭的胶带剥离手段采集的皮肤角质层来进行评价,因此安全且简便。另外,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评价方法,可以筛选对提高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抵抗有用的成分。按照本专利技术,可以评价由紫外线导致的炎症(红斑)的恢复力。如果由紫外线导致的炎症的恢复力低,则可以推测因紫外线暴露导致的皮肤老化、皱纹、斑痕、进而皮肤癌的风险高,因此对于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弱的人,可以恰当地进行预先推荐使用强力的防晒剂(sunscreen)等美容咨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紫外线照射后a *值的变化量的图。图2是对被验者的皮肤角质层中精氨酸酶1的存在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图。图3是对被验者的皮肤角质层中膜联蛋白II的存在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图。图4是对被验者的皮肤角质层中博来霉素水解酶的存在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图。图5是对被验者的皮肤角质层中组织蛋白酶D的存在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图。图6是对被验者的皮肤角质层中SCCA2的存在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基于对在利用非侵袭的手法采集的皮肤角质层中存在的五种蛋白质进行计量而得到的存在量,可以获知该被验者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在暴露于紫外线后的恢复程度与所述五种蛋白质的存在量有相关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述五种蛋白质是膜联蛋白II、博来霉素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精氨酸酶1及SCCA2。 对于膜联蛋白II、博来霉素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这些蛋白质的表达量少的人具有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强的倾向。对于精氨酸酶1、SCCA2这些蛋白质的表达量多的人具有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强的倾向。因此,对于这五种蛋白质,预先将它们的表达量设定为几个等级,从而可以将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抵抗程度进行指标化。通过测定从被验者采集的皮肤角质层中的表达量,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对由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晒斑的抗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皮肤角质层中的选自由博来霉素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及精氨酸酶1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蛋白质的表达量作为指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知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芳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