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守铁专利>正文

可在地面行驶的飞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5428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地面行驶的飞行系统,该系统垂直起飞或降落,并可以进行地面行驶以及空中飞行。尤其,通过连接于本体底面的三个以上的轮子行驶,并通过以所述本体为中心在其两侧对称设置的机翼发生滑行力,在所述机翼以及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多个螺旋桨以产生升力以及推力,所述机翼分为多个分隔室,因此可根据气体或空气的压力折叠或形状变形。因此,在地面道路上行驶的途中,若交通堵塞,则起飞飞行在空中,并根据需要在飞行的途中降落行驶在地面而进行移动,因此不受因交通堵塞而导致的限制,能快速移动到目的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地面行驶的飞行系统,其在停止或移动期间可以进行起飞或降落,不但可以在地面行驶以及在空中飞行,而且减轻整体重量并减小燃料消耗,同时稳定性出色,可以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技术介绍
最近,随着工业的发达以及收入的增加,对交通手段的汽车的需要日益增加,与此相反,由于汽车行驶的道路却有限,因此存在交通堵塞等严重的交通问题。另外,为了解决所述交通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法,由于道路结构上其扩张程度也有限,因此提出车牌号限行方案,但是,由于为了追求经济上稳定的生活,对汽车的需要急增, 因此人为的方法并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因此,因所述道路结构上,为了解决所述地面交通手段所具有问题点的方案不得不在其他的角度上进行摸索。一种方案是不利用地面交通手段,而是利用地下或空中交通手段。但是,所述地下交通手段(例如,地铁)由于在地下形成移动空间,因此施工需要极大的费用,并且存在受地质结构上的各种限制的问题。并且,所述大众交通手段(例如,飞机)由于需要确保起飞及降落所需的较宽的空间,并且,移动近距离时存在很难地面行驶的问题点,因此并没有解决现实且根本交通问题。为了克服如所述交通单元所具有的问题,需要一种交通,在地面道路行驶的途中若发生交通堵塞则起飞飞行在空中,并根据需要,在空中飞行的途中降落而行驶在地面道路进行移动,因此不受交通堵塞而导致的限制,可快速移动到目的地。作为为了防止交通堵塞的一方法,由本申请人提出过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50340 号的“兼备地面行驶及空中飞行的空气动力车”,其结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动力车包括两侧机翼单元10、本体20以及管单元5,所述两侧机翼单元10分别具备螺旋桨单元 12,该螺旋桨单元12向水平或垂直方向转换方向以使能够进行起飞、下降、前进及后退;所述本体20设有可向水平及垂直方向折叠的所述两侧机翼单元并在其下部具备左右驱动轮;所述管单元5,其位于所述两侧机翼单元和本体的外侧,在其内部通过多个隔板如形成有多个分隔室部恥,通过向所述分隔室部供给气体或从所述分隔室部回收气体进行膨胀及收缩动作,所述管单元5由硅材料形成。并且,所述螺旋桨单元12,通过液压电机M3驱动的螺旋桨13通过转动轴19轴设于机翼单元10、10,通过所述螺旋桨13变换调整旋转叶片13a的角度,可以减低或增加在起飞及降落时、行驶及飞行时的速度,由具有左右方向舵6'的垂直翼6和具有上下舵7'的水平翼7构成。但是,所述空气动力车是在本体20的两侧具备螺旋桨13的构成,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起飞时,若在本体20的前后方向上不能确保正确的平衡,则难以稳定地进行起飞或降落,并且,在飞行中设于一方机翼的螺旋桨发生异常时,很难正常地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在地面行驶的飞行系统,该飞行系统在地面道路行驶的途中若发生交通堵塞则起飞飞行在空中,并根据需要,在空中飞行的途中降落而行驶在地面道路进行移动,因此不受交通堵塞而导致的限制,可快速移动到目的地,而且,由于整体为软管形,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可以缓和冲击,且稳定地使用,并根据使用状态,适当改变机翼的形状以及在每个螺旋桨发生的升力,由此提高飞行性能。为了解决所述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在地面行驶的飞行系统,该飞行系统在地面道路行驶的途中若发生交通堵塞则起飞飞行在空中,并根据需要,在空中飞行的途中降落而行驶在地面道路进行移动,因此不受交通堵塞而导致的限制,可快速移动到目的地,而且,由于整体为软管形,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可以缓和冲击,且稳定地使用,并根据使用状态,适当改变机翼的形状以及在每个螺旋桨发生的升力,由此提高飞行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飞行系统,由于其轻量化因此可以节约能量,并在地面道路行驶的途中若发生交通堵塞则起飞飞行在空中,并根据需要,在空中飞行的途中降落而行驶在地面道路进行移动,因此不受交通堵塞而导致的限制,可快速移动到目的地,而且,由于整体为软管形,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可以缓和冲击,且稳定地使用,并根据使用状态,适当改变机翼的形状以及在每个螺旋桨发生的升力,由此提高飞行性能。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飞行体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飞行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飞行系统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飞行系统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飞行系统中折叠机翼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飞行系统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飞行系统的后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飞行系统的控制状态的块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则为如下。如图2至图8所示,在本体200的底面具备三个以上地上驱动用轮子220,所述轮子220 —体地形成有控制块228,并可通过油压或空压调整其高度,同时控制旋转方向。此时,在所述轮子220进一步可旋转地连接有电机(省略图示)。所述本体200与一般飞行体相同可以使用硬铝(duralumin)等材料,并且除操纵室209外,本体200的形成骨架的其他部分如以下说明由管体构成,该管体包括由分隔壁彼此分开的多个分隔室。此时,所述分隔室设置为通过泵205可同时或选择性地供给至多个分隔室以及由多个分隔室排出空气。并且,所述管体是在作为骨架的、由耐热性特殊纤维制成的网上涂布硅而构成。进一步,在所述本体200具备感应水平状态的陀螺仪传感器207,在操纵室209的内侧设置连接于所述陀螺仪传感器207的操纵杆206。另外,在所述本体200的后方进一步具备上下控制单元204以及左右控制单元202 以使对飞行体提供方向性。并且,在所述本体200的两侧通过可变单元300分别连接机翼100。此时,所述可变单元300由设于机翼和本体的连接部的多个可变气室构成。所述可变气室,在其一侧进一步具备调整膨胀程度的体积变换部303。接着,所述机翼100,当通过可变单元300分别连接于本体200的两侧时,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的螺旋桨130。并且,所述螺旋桨130通过位置转换单元180连接于支撑单元170,并直接连接于动力发生部160,所述支撑单元170通过转动轴190连接于贯穿机翼100的上下部的安装部 105。此时,所述位置转换单元180由旋转的第一板183和向一方向倾斜的第二板185 的连接结构构成。并且,所述动力发生部160从由一般的燃料电池等驱动的电机或内燃机中选择并使用。并且,所述机翼100具备通过分隔壁101连接的多个分隔室103。进一步,所述机翼100在其中央部进一步具备调整气室107。此时,所述分隔室103及调整气室107设置为通过泵205以及连接于此的配管同时或选择性地供给以及排出空气。所述机翼100可由具有外部机翼和内部机翼的双重结构构成。并且,所述本体200进一步具备风速计沈5以及风向计沈7,在所述机翼100的后方分别具备限制左右旋转的副翼800。另外,所述本体200,在操纵室209的底部进一步具备通过手动或自动滑动的防弹构件950,在所述本体的上部一侧具备在升力增大或发生冲撞时保护操纵室209的气球 900。此时,所述气球900通常设于本体200的内部,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通过连接于本体200的重量中心的多个金属线执行降落伞等的作用,可在紧急情况时使用,所述金属线还可以用作牵引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在地面行驶的飞行系统,所述飞行系统通过连接于本体底面的三个以上的轮子行驶,并通过以所述本体为中心在其两侧对称设置的机翼发生滑行力,在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机翼具备多个螺旋桨以产生升力以及推力,所述螺旋桨通过操纵杆进行动作,所述机翼分为多个分隔室以使可根据气压折叠或形状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守铁
申请(专利权)人:郑守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