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定压吸附的吸附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510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定压吸附的过吸附回收系统,在该系统中,循环使用4个吸附塔,将加压的进料气体混合物送入4个吸附塔中的一个塔,利用对二次成分气体选择率高的吸附剂,依次进行加压、吸附、过吸附、解吸4项操作,在获得可有效利用的、附加价值高的三次成分的同时,可提高一次成分气体中一次成分的纯度、回收率以及二次成分气体中二次成分的纯度、回收率、而且可使装置小型化,降低设备运转费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定压吸附(以下简称PSA)的过吸附回收系统。一般在PSA中,送入吸附塔(以下简称塔)内的进料气体混合物,由吸附剂有选择地吸附二次成分进行分离,将一次成分气体排出后,经解吸操作排出二次成分,此时必然产生含有上述一次成分的解吸气体及清洗操作的清洗气体。以往,是把上述的解吸气体及清洗气体排出PSA系统之外。因此,在将一次成分气体作为成品气体的情况下,一次成分的损失大、回收率低。与此相反,在将吸附分离的二次成分气体作为成品气体排出的情况下,如前所述,由于解吸气体及清洗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一次成分,所以使二次成分气体的回收率降低。这样的话,难以实现在保持一次成分的高纯度的同时,提高一次成分的回收率,以及在保持二次成分的高回收率的同时,提高二次成分气体的纯度。一方面,采用的方法有,当以一次成分作为成品气体时,为了提高其回收率,回收一部分解吸气体,然后使这部分回收气体直接循环至进料气体混合物。但所出现的问题是,循环气体量大量增加,装置增大,同时设备运转费用也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SA系统,该系统在获得可有效利用的三次成分的同时,可提高一次成分气体中的一次成分的纯度、回收率以及二次成分气体中的二次成分的纯度、回收率,而且可使设备小型化及减少设备的运转费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PSA的过吸附回收系统,把加压的进料气体混合物送入4个吸附塔中的一个,就该塔的生成物-主成分为一次成分的气体、被分离的以二次成分为主成分的气体来说,利用对二次成分的选择率高的吸附剂进行如下的操作①在适合该操作的压力温度下,从塔的下部向上述的吸附剂导入进料气体混合物,有选择地使二次成分吸附,操作至接近吸附转效为止。②然后,在升高前半段解吸出来的回收气体温度的状态下,从塔的下部使以其恒定的压力、流量、成分导入前述①操作后的吸附剂,有选择地使回收气体中的二次成分过吸附,从塔的上部得到主成分为一次成分的三次成分气体。③然后,根据过吸附的状态调节流量,使塔上下部的气体从塔的上下部流出,减压到中间压力后,与吸附相反地进一步减压,从吸附剂排出回收气体和二次成分气体。④然后,由塔的上下部输入相应于上述③的塔的上下部的过吸附状态调节流量后的气体,当压力升高到中间压力后,再由塔的上部以一定的流量输入主成分为一次成分的气体,一直加压到进料压力。在进行上述操作的PSA中,上述②的过吸附操作是以下述为条件,进行过吸附,得到三次成分气体的a.温度范围是输入的回收气体温度比进料气体温度高,比吸附剂的最高使用温度低。b.浓度范围是,回收气体的二次成分浓度比进料气体二次成分浓度高,比二次成分气体的二次成分浓度低;并以均质状态送入。下面,就进料气体混合物是CH4、CO2、H2、水分、重质烃等的混合气体,一次成分是CH4,二次成分是CO2,三次成分是比回收气体还富含CH4的CH4和CO2的混合气体的情况,具体、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循环使用4塔式的吸附塔,依次进行加压、吸附、过吸附、解吸4项操作。当A塔进行吸附操作时,B塔进行过吸附操作,C塔进行均压及解吸操作,D塔进行一次加压及二次加压操作,以A塔→D塔→C塔→B塔的顺序,反复进行4个循环,其内容如图所示,以5个步骤工作。上述的系统装置由PSA部分、过吸附回收部分和成品气体稳定化部分构成。其中,PSA部分有填充了吸附剂的A、B、C、D4个吸附塔和吸气解吸CO2的真空泵;过吸附回收部分有对回收气体的压力、流量、成分进行整压、整流、均质的有水式储气罐、向回收气体过吸附塔输送回收气体的压缩机,以及加热设备;成品气体的稳定化部分有成品气体稳压箱。上述的操作展开,如表1所示。下面,就各操作中的吸附剂温度和气体成分的变化来说明各操作的进行情况。如图2所示,在吸附塔的7处(上部3处、中央部、下部3处)设置温度计,验证各操作中的吸附剂温度变化。吸附剂的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 (1)加压操作从塔的上、下部,由两个方向输入来自后述的解吸塔上、下部的CH4和CO2等混合气体,加压到中间压力(一次加压、均压)后,再以一定的流量从塔的上部输入主成分为可燃成分的成品气体,使压力升高到吸附压力(二次加压)水平,清扫塔的内部。上述的一次加压是,为了在一个操作中得到高纯度的CH4成分而进行的准备压力的回收和塔内成分分布(塔上部的CH4成分多,塔下部的CH4成分少)条件的操作。高压力的过吸附结束塔的塔内成分,经均压以形成与其同样的分布状态地从塔的上下部输入。在此操作中如图3所示,位于吸附塔上部②和③处的温度计测得温度有些下降。这是由于用加压气体进行的清扫作用,使CO2解吸的结果。解吸的CO2向塔下部移动,由位于⑤、⑥和⑦处的温度计可知,随着再生的水平而被吸附,使温度上升。(2)吸附操作在大气温度下,使处理前原料气体(进料气体混合物)由塔的下部向上部流动,有选择地使CO2和水分吸附,操作至接近吸附转效为止。将循环的时间设定为,吸附作用的前沿向塔的上方移动,当到达塔的上部时,工序结束。在上述的操作中如图3所示,由于吸附热(放热)使塔内的垂直温度分布,从塔下部开始按⑦、⑥、⑤的位置顺序升温,呈与吸附作用的前端相对应的动态。一方面,塔上部③、②、①处的温度稍有上升,在后半段操作中温度下降后,随着吸附作用前端的进行而上升,在操作的末期,由于CO2吸附作用前端开始吸附转效,温度急速上升。另外,此吸附操作中的塔上部出口气体成分变化,如图4所示,也可以从该图看出在操作末期开始吸附转效。(3)过吸附操作在此操作中,使回收气体从塔的下部流向上部,有选择地使CO2再次吸附(过吸附)。而上述的回收气体是回收的在后述的解吸操作中的解吸气体前半部分出来的含有CH4的CO2等混合气体。上述的操作是在吸附操作中吸附CO2的吸附剂上,再进一步使浓度高的CO2成分过吸附,与处理前原料气体相比,由于回收气体中的CH4浓度低、CO2的浓度高,CO2的分压比吸附操作前的CO2分压高,所以,如图5所示,可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吸附。为了在此操作中使共吸附的CH4解吸,以及在下一操作中使解吸初期的CH4和CO2的解吸速度产生差别,并使CO2容易解吸,要把本操作期间的通过气体温度升高到90℃以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此操作中,通过使回收气体中的CO2过吸附来回收CH4的成分和加热吸附剂。由于送入的气体是回收气体,所以其成分是含有CO2和CH4等的混合气体。因此,塔内有吸附区和过吸附区存在且移动。其进行的速度、该工序结束时的位置和成分分布关系到成品气体成分中CH4的回收和TSA(热量变化)效应这样两个方面。从塔的下部定流量送入的回收气体,经设置在有水式储气罐内的均质装置均质化后,如图6所示,其组成基本上没有变化。在过吸附操作期间,从塔上部得到的出口气体的成分变化,如图7所示,与图6相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回收气体来说,CO2被过吸附,所以CO2的浓度大幅度降低,而CH4的浓度大幅度增加。若从图3的吸附剂温度变化来看本操作的话,在其初期,塔上部的仍具残有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吸附CO2,所以塔上部①、②、③处的温度上升,吸附作用的前端和后端按③、②、①的位置顺序移动,如果吸附作用区通过的话,温度则没有变化。另外,在塔的下部,由于CO2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定压吸附的过吸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向4个吸附塔(以下简称塔)中的一个塔送入加压的进料气体混合物,就该塔生成的生成物--主成分为一次成分气体,被分离的主成分为二次成分的气体来说,利用对二次成分选择率高的吸附剂进行如下的操作:①在 适宜该操作的压力和温度下,将供给气体混合物由塔的下部导向上述的吸附剂,有选择地使二次成分吸附,操作至即将吸附转效为止。②此后,在温度、压力、流量和成分恒定的状态下,将从前半段解吸出来的气体(以下称回收气体)从塔的下部引向上述①操作后吸附 剂,使回收气体中的二次成分有选择地吸附,从塔的上部得到主成分为一次成分的三次成分气体。③此后,调节塔上下部的气体量,使其从塔的上下部流出,减压至中间压力后,与吸附相反地进一步减压,由吸附剂放出回收气体和二次成分气体。④此后,由塔的上 下部输入来自其他的塔上下部的气体,升压至中间压力后,再以一定的流量由塔的上部送入主成分为一次成分的气体,直至达到进料压力为止,在进行上述操作的非定压吸附(以下称PSA)中,上述②的过吸附操作中的回收气体,以其温度比供给气体温度高,而比吸 附剂最高使用温度低的范围,以其浓度比供给气体的二次成分高,而比二次成分气体的二次成分浓度低的范围为条件,进行过吸附,取得二次成分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野昌治木下夏雄太田启川崎春次西野近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瓦斯株式会社三菱油化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