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可固化的印刷油墨或印刷调墨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3954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油墨或印刷调墨油,其包含非辐射可固化的、优选芳香族的聚碳酸酯特别作为结合剂和赋予粘性的成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聚碳酸酯与辐射可固化的单体一起存在,特别地,所述聚碳酸酯溶于所述辐射可固化的单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印刷油墨或印刷调墨油及其用于各 种印刷方法的用途。
技术介绍
根据现有技术已知基于固体树脂、特别为聚碳酸酯的印刷油墨,其通常溶解于不 含卤素的溶剂中。EP 0688839B1记载了这类的被认为类型确定的印刷油墨,就其中所述的 聚碳酸酯而言,将其引入本申请中作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剂的一个可能实施方案。然而,这种现有技术已知的印刷油墨在以下方面是有缺陷的由于溶剂的蒸发 作用,这种从现有技术已知的含溶剂的印刷油墨倾向于在丝网中干燥,特别是在一定使用 时间不进行印刷后。这将导致丝网堵塞且需要进行额外的清洗。在最糟糕的情况中,筛 子将因此不再可用。这种现有技术已知的工艺的另一个缺陷是必须使用隧道式干燥室 (Trockenkanal)或干燥机的热气对印刷油墨进行干燥,干燥所需的时间延缓了加工从而不 能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当使用红外线干燥机进行热干燥时,也存在对更多的空间和能量的 需求,这将导致费用的增加。另外从现有技术已知一种辐射可固化的树脂,其与反应性的、也为UV可固化的单 体一起提供。相关文献GB 2370279A记载了一种在其化学结构中具有聚碳酸酯成分的辐射 可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但是其在加工性方面显示了缺陷。特别在聚碳酸酯底材上印刷 时,在所谓的“嵌件成型”过程中,即在用热塑性的聚合物将用印刷油墨印刷的聚碳酸酯薄 膜再次嵌入成型(hinterspritzen)在印刷表面上的加工方法中,存在着粘合差的问题。由 于油墨类似置于聚碳酸酯薄膜和成型材料之间的“三明治”中,因此在日常使用时不会发生 薄膜的磨损。该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缺陷是在成型过程中油墨至模具上的粘合以及印刷图像 对压力和温度的高度敏感性,这将导致在嵌件成型过程中油墨不利地被冲掉且由此导致劣 质的印刷图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其中印刷油墨和/或印刷调墨油对底 材(Substrat)的粘合作用得到了改善和优化。具体地,排除了使用挥发性溶剂的必要性, 因此避免了印刷过程中不期望的在丝网中发生的干燥以及避免后续用溶剂进行稀释,从而 减少了加工时间。因此可以印刷更精细的细节且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印刷质量。在嵌件成 型的进一步加工步骤中可以避免对印刷图像的不利的冲洗或恶化。本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印刷油墨或印刷调墨油实现,在从属权利要 求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有利的发展。以本专利技术有利的方式,首先令人意外地发现,不同的辐射可固化的单体实际上可 以使热塑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成为稳定的溶液且通过UV固化形成薄膜。根据本专利技术有利的 是,所得到的印刷油墨和/或印刷调墨油在丝网印刷过程中不会在丝网中干燥,并且此外 还不需要进行不利的后续稀释过程和/或丝网的清洗过程。通常,该固化优选使用UV辐射、 LED固化或任选使用电子束固化进行,一般固化时间明显小于1秒,从而液态印刷油墨和/ 或印刷调墨油非常快地进行固化。固化之后,印刷直接完成而不需使用额外的温度设备,例如隧道式干燥室。该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印刷加工时间以及提高了生产力。还有利的是,由 于避免了冲洗等,以及实现了至薄膜底材上的最好的粘合,从而可以印刷精细的细节,并可 以将丝网印刷过程用于另外潜在的应用领域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表述“UV可固化”或“辐射可固化”也可以理解为“可交联”, 其表示使用自由基链式聚合固化油墨薄膜。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溶剂和本专利技术使用的 用作聚碳酸酯树脂的溶解介质的可固化单体的区别在于,根据通常的理解溶剂在油墨干燥 时释放进入空气中,而可固化单体却相反,其被结合或保留在油墨薄膜中。由此避免了由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其中VOC在基于溶剂的体系的干燥过程中当溶 剂离开时生成。同时,明显密实的UV固化层在印刷空间需要明显更小的空间。UV固化的另 一个优势在于其与用于干燥基于溶剂的体系的隧道式干燥室相比消耗较少的能量。在本文中,表述“非辐射可固化的”也具体表示不存在反应性的双键。与所有的印刷油墨和/或印刷调墨油类似,辐射可固化的印刷油墨除了包含根据 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剂外也可以包含大量的不同成分,以及显然必须适配各种应用和所印刷的底 材。所述这些不同成分的实例例如包括颜料、填料和添加剂,且所需量通常非常小,但是这 些成分对于成功实现加工经常是有利的。热塑性的、非UV可固化的聚碳酸酯树脂与通常为不挥发性(或更准确地说挥发 少)的单体的组合有利地确保了油墨稳定地固定在底材(例如聚合物薄膜)上,并且完成 的印刷品可以因此有利地经受因磨损、热和机械扭曲以及在印刷薄膜的嵌件成型过程中普 遍存在的条件而引起的负荷。另外,由于印刷油墨的单独成分的不挥发性,不需要进行作为 加工过程中额外方法步骤的后续稀释等,而该后续稀释对于例如现有技术的不含卤素的溶 剂则是必要的。还有利的是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聚碳酸酯是高度耐热的且是非常柔性的以及因此非常 适合用于注模方法等。从上述EP 0688839B1中已知的Bayer Material Science AG的聚碳酸酯特别适 合用于在实践中实施本专利技术,然而与已知的现有技术不同,该聚碳酸酯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以溶解于UV可固化或辐射可固化的单体中或者可固化单体的混合物中的形式存在。本专利技术的印刷油墨或印刷调墨油适合用于以如下方式制备薄层物质,通过嵌件成 型方法使用(热塑性的)聚合物将用本专利技术的印刷油墨所印刷的底材的印刷面加工成薄层 物质。因此可以以上述方式制备优化的耐磨的印刷物品,此外物品的字符图像也被优化。关 于如此制备的薄层物质以及由此实现的物品的进一步公开内容可以参考EP 0691201B1中 的基本过程,具体涉及层的形成、所用的底材和另外的热塑性聚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所述要使用的印刷油墨可以获得油墨在待印刷底材 上的更好的粘合,获得涂覆底材的可成型性(Verformbarkeit)而不会损坏油墨层,以及用 热塑性聚合物填充该种类型的涂覆底材而不冲掉或毁坏油墨层,其中该印刷油墨中的聚碳 酸酯溶解于UV可固化的单体中,所述单体使油墨实现简便的辐射可固化性,优选UV可固化 性。本专利技术油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16°C (所用的聚碳酸酯结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至比其大30°C的范围之间变化。本专利技术油墨中所用的聚碳酸酯(作为结合剂)的玻璃化转 变温度可以低于或者高于底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然而,有利的是作为结合剂使用的聚碳 酸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底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依照IS011357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本专利技术另外的优势、特征和细节将通过以下的描述给出,其中包括所公开的结构 式、配方、过程和参数。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这些优势、特征和细节的任意组合都术语是本发 明的公开内容。为了避免重复,涉及物质和材料所公开的特征被认为且被要求作为涉及方 法和过程所公开的特征。涉及方法和过程所公开的特征被认为且被要求作为涉及物质和材 料所公开的特征。印刷方法可以是例如丝网印刷、轮转丝网印刷(rotativer Sieb-Druck)、凹版移 印(Tampon-Druck)、平版印刷(Offset-Druck)、苯胺印刷(Flexo-Druck)、凹版印刷或喷墨 印刷方法。优选丝网印刷方法。油墨优选用波长范围为200 4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印刷油墨或印刷调墨油,其包含非辐射可固化的、优选芳香族的聚碳酸酯特别作为粘合促进剂和/或结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与辐射可固化的单体一起存在,特别地,所述聚碳酸酯溶于所述辐射可固化的单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豪克
申请(专利权)人:玛莱宝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