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3842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来自包含具有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有机层的光发射导致的色度差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层在包含于像素中的两个子像素上连续形成。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和层叠于基板上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每一个包含电极和被电极夹着的有机层,其中,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在与在基板上形成的像素对应的发光区域中并排布置,并且,经由中间电极在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上层叠第三有机层。第三有机层具有比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长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EL显示装置,更特别地,涉及在层叠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情 况下的发光光谱。
技术介绍
为了延长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器件的寿命,提出了层叠有机EL器件的结构。有 机EL器件中的每一个一般具有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和夹着有机层的电极。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174639,各像素包含两个子像素。子像素中的 每一个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两个有机EL层被层叠以夹着电 极。上层的有机EL层具有被设置在每个子像素中的发射蓝光的发光层。一般地,有机EL器件具有等于光的波长的厚度,并由此大大受光学干涉效应的影 响。当各有机EL层的发光层发光时,在由各构成层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之间的差值导致的 反射、折射、透射和吸收的重复之后,光被提取到外面。通过穿过各种路径的光的相长干涉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曾力口提取光的量。关于图1所示的配置,考虑关于光的干涉效应的效果。图1是示出在发射绿光的第一有机EL层13上层叠发射蓝光的第三有机EL层16 并且在发射红光的第二有机EL层14上层叠发射蓝光的第四有机EL层17的情况的示意图。 第三有机EL层16和第四有机EL层17被并排布置。并且,图1示出基板1、第一电极(反 射电极) 和2b、第二电极5和第三电极7。鉴于干涉的影响,从发光位置向光提取方向行 进的直进光和在反射电极上被反射并沿光提取方向行进的光之间的干涉效应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当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时,期望由干涉导致提取效率的提高。2L/ λ + δ /2 π = m (1)这里,L表示发光层的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λ表示 发光层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δ表示反射电极上的相位偏移量,并且m表示自然数。式(1)是在 D. G. D印pe 等人,Journal of Modern Optics, Volume 41,No. 2,% 325 344页(1994)中从共振结构的情况下的有机EL发光光谱的相长干涉条件得到的。干涉条件式(1)被用于获得m = 2的情况下的第一有机EL层13和第二有机EL 层14的发光中的适当的光路长度。结果在表1中示出。在表1中,λ 1表示在第一有机EL层13的发光中要增强的波长,Ll表示第一有机 EL层13的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加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另外,λ 2表示在第二有机EL层14的发光中要增强的波长,L2表示第二有机EL 层14的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2b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并且,λ 3表示在第三有机EL层16的发光中要增强的波长。L3表示第三有机EL 层16的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加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L4表示第四有机EL层17的 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2b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反射金属膜上的相位偏移基本上为π,并由此在δ等于π的假设下执行计算。使得要增强的波长等于光致发光(PL)峰值波长是合适的,原因是发光效率被提高。PL是在 光激发的情况下产生的发光光谱。要增强的波长λ 1被设为530nm,该波长是来自第一有机EL层13的绿色发光的 PL峰值波长。要增强的波长λ 2被设为630nm,该波长是来自第二有机EL层14的红色发 光的PL峰值波长。要增强的波长λ 3被设为450nm,该波长是来自第三有机EL层16和第 四有机EL层17的蓝色发光的PL峰值波长。从表1显见,当作为要增强的发光波长的PL峰值波长变化时,合适的光路长度变 化。并且,表1表示从关系式(1)得到的各波长处的最佳干涉距离。根据表1,考虑图 1中的Ll L4的设定光学距离。由于Ll和L2被调整为与表1中所示的λ 1和λ 2对应 的最佳干涉距离,因此,Ll和L2分别是398nm和473nm。表 1波长(nm)阶次最佳干涉距离(nm)λ 530m2L398λ2630III2L473λ3450m3L563这里,考虑以相同厚度形成第三有机EL层16和第四有机EL层17的情况下的干 涉效应。从图1显见,在第一有机EL层13上层叠第三有机EL层16,并且,在第二有机EL 层14上层叠第四有机EL层17。第三有机EL层16和第四有机EL层17被包含于两个子像 素中。因此,关于第三有机EL层16的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第 一有机EL层13的层叠位置处的光学距离L3与在第二有机EL层14的层叠位置处的在第 四有机EL层17的发光区域和反射电极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学距离L4不同。例如,当L3被设为作为最佳干涉距离的563nm时,L4长出作为Ll和L2之间的差 值的75nm。如上所述,通过光学距离之间的差值改变光学干涉条件。因此,出现从第三有机EL 层16发射的光的色度与从第三有机EL层17发射的光的色度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在第三有机EL层16和第四有机EL层17中使得光学干涉条件相 等并使得色度相等,必需改变第三有机EL层16和第四有机EL层17的厚度并使得发光区 域的位置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成膜步骤变得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简化有机EL显示装置,并减少由来自在包含于像素中的 两个子像素上连续形成的包含具有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有机EL层的光发射导致的色度差。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以下的方面。提供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和层叠于基板上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每一个 包含电极和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至少包含发光层并被所述电极夹着,其中,有机层包含包含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第一有机层和包含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中的第二有机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在与像素对应的发光区域中并排布置,其中,夹 着第一有机层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和夹着第二有机层的距离不同;和经由中间电极在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上连续层叠的具有相同厚度的第三有 机层,并且其中,第三有机层具有比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光谱峰值 波长长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根据本专利技术,有机EL显示装置能够简化并显示通过减少由来自在两个子像素上 连续形成的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EL层的光发射导致的色度差获得的高质量图像。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常规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说明书中,本
中的众所周知或公知的技术被应用于没有特别示出或描 述的部分。以下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例子。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用于各像素的两个子像素。在 子像素的每一个中,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两个有机EL层被层叠以夹着电极。夹着电极的有机EL层与有机EL器件对应,并且,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上布置多个 有机EL器件。为了便于处理,在两个子像素上连续地形成第三有机EL层。有机EL层(有机层)包含发光层并由有机材料制成。可以使用单层型(发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和  层叠于基板上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每一个包含电极和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至少包含发光层并被所述电极夹着,  其中,有机层包含:  包含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第一有机层和包含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第二有机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在与像素对应的发光区域中并排布置,其中,夹着第一有机层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和夹着第二有机层的距离不同;和  经由中间电极在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上连续层叠的具有相同厚度的第三有机层,并且  其中,第三有机层具有比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长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野信贵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