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构件及具备该雾化构件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926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雾化构件及具备该雾化构件的雾化器,该雾化构件使用了压电振动件,能够使雾化效率高且消耗电力低。雾化构件(30)具备压电振动件(31)和振动膜(40)。压电振动件(31)具有圆筒状的压电体(32)、形成在压电体(32)的内周面的第一电极(33)、形成在压电体(32)的外周面的第二电极(34)。压电振动件(31)进行圆筒呼吸振动。振动膜(40)以覆盖压电体(32)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开口部。在振动膜(40)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构件,详细而言涉及使用了压电振动件的超声波雾化构件及具备该超声波雾化构件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提出有使用压电振动件的各种雾化器。在图 9中示出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雾化器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雾化器100具备在内部形成有加压室102的基体101,该加压室102 中填充有雾化的液体。在基体101上以闭塞加压室102的上部开口 10 的方式固定有喷射板103。在喷射板103的中央部形成有多个喷射孔。在喷射板103上安装有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 10 的圆板状的压电振动件104。压电振动件104具备圆板状的压电体105、第一及第二电极106、107。第一及第二电极106、107设置在压电体105的上表面10 及下表面10 上,压电振动件104构成为以横向效应振动。即,压电振动件104在径向上振动。在雾化器100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通过压电振动件104以横向效应振动,从而喷射板103在与压电振动件104的板面方向垂直的方向ζ上弯曲振动。其结果是,填充在加压室102内的液体从形成在喷射板103上的喷射孔被喷出。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63-11063号公报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以下内容,即,通过使用以横向效应振动的压电振动件104,能够提供结构简单、紧凑且雾化性能优良、消耗电力低的雾化器100提供。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使用以横向效应振动的压电振动件时,充分提高雾化效率困难,因此,存在充分降低消耗电力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构件及具备该雾化构件的雾化器,该雾化构件使用了压电振动件,能够使雾化效率高且消耗电力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具备压电振动件、振动膜。压电振动件具有圆筒状的压电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形成在压电体的内周面。第二电极形成在压电体的外周面。压电振动件进行圆筒呼吸振动。振动膜以覆盖压电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压电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在振动膜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某一特定的方案中,压电体和振动膜一体形成。根据该结构,不仅压电振动件的制作变得容易,而且能够提高压电振动件的振动效率。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另一特定的方案中,压电振动件具有凸缘部,该凸缘部与压电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部分连接且从该一端侧的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在凸缘部安装雾化构件,因此雾化构件的安装变得容易。此外,凸缘部由于与振动的变位量少的、压电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部分连接,因此在凸缘部安装有雾化构件的情况下,也难以阻碍压电体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雾化构件向其他构件安装所伴随的振动效率的下降。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另一特定的方案中,凸缘部与压电体一体形成。根据该结构,不仅能够容易地制作具有凸缘部的压电振动件,而且能够提高压电振动件的振动效率。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再一特定的方案中,凸缘部的与压电体连接的连接部的振动传递特性与凸缘部的其他部分的振动传递特性不同。在该结构中,压电体的振动在凸缘部的与压电体连接的连接部反射。由此,压电体的振动不会向凸缘部的比连接部靠外侧的部分传递。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凸缘部所导致的振动效率的下降及将凸缘部固定到其他构件上所导致的振动效率的下降。此外,能够提高凸缘部的设计自由度。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另外的特定的方案,在凸缘部的与压电体连接的连接部形成有槽。在该结构中,压电体的振动在形成有槽的连接部分离。由此,压电体的振动不会向凸缘部的比连接部靠外侧的部分传递。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凸缘部所导致的振动效率的下降及将凸缘部固定到其他构件上所导致的振动效率的下降。此外,能够提高凸缘部的设计自由度。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其他的特定的方案中,压电振动件还具有与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焊盘和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二电极焊盘,第一及第二电极焊盘形成在凸缘部的、压电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的表面上。根据该结构,例如,在将成为雾化对象的液体从压电体侧向振动膜供给时,雾不易附着在第一及第二电极焊盘。由此,能够抑制穴蚀引起的第一及第二电极焊盘的劣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其他的特定的方案中,振动膜的形成有贯通孔的中央部由与振动膜的其他部分不同体的贯通孔被形成构件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贯通孔被形成构件与振动膜的其他部分分开制作,因此振动膜的制作变得容易。此外,能够使贯通孔被形成构件与振动膜的其他部分的材质不同。由此,容易提高贯通孔被形成构件及振动膜的其他部分的设计自由度,使贯通孔被形成构件及振动膜的其他部分更加符合各构件的要求特性。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其他的特定的方案中,贯通孔被形成构件为金属制。在该结构中,例如,与构成振动膜的形成有贯通孔的中央部的构件为陶瓷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贯通孔。由此,能够容易地制作振动膜。此外,作为贯通孔被形成构件的形成材料还可以使用容易加工的树脂。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的其他的特定的方案中,贯通孔被形成构件由与振动膜的除所述贯通孔被形成构件以外的部分相同的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器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构件、雾化器主体和液体供给部。在雾化器主体上安装有压电振动件。在雾化器主体上形成有积存液体的积存部。液体供给部将积存在积存部中的液体向振动膜的形成有贯通孔的部分供给。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器的某一特定的方案中,液体供给部从压电体的轴向上的所述另一端侧对振动膜供给液体。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在振动膜产生的扩散角。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器的另一特定的方案中,压电振动件具有凸缘部,该凸缘部与压电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部分连接,从该一端侧的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径向上的外缘部由雾化器主体支承,在凸缘部上,通过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从而形成将外缘部与振动膜连接的至少两个的架桥部,所述至少两个架桥部的各自的沿着半径方向的长度在振动膜的半径的30 % 50 %、70 % 90 %或115 % 120 %的范围内。在该结构中,能够有效地抑制与振动膜的共振频率相近的频率的共振。由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振动的产生,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雾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器的又一特定的方案中,在振动膜的与架桥部连接的部分的周向上的两侧部分形成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到达所述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架桥部的在周向上位于切口部之间的部分与压电体未连接。在此,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成为波节。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波节支承。由此,能够得到更良好的雾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雾化器的再一特定的方案中,压电体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振动膜的下侧。在该结构中,在压电体的自重的作用下,振动膜位于比外缘部靠下方的位置。因此,架桥部与压电体分离。由此,能够抑制架桥部与压电体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架桥部的磨损。其结果是,能够延长雾化器的寿命。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通过圆筒状的压电体的圆筒呼吸振动驱动振动膜,因此振动膜的振动效率提高,由此,能够提高雾化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雾化器的简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雾化器的简要的剖视图。图3是弹性板及压电振动件的简要的俯视图。图4是将振动膜的一部分扩大后的简要的剖视图。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构件,其具备:压电振动件,其具有圆筒状的压电体、形成在所述压电体的内周面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压电体的外周面上的第二电极,且进行圆筒呼吸振动;振动膜,其以覆盖所述压电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部方式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且在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林嗣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