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417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具有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在第一晶体管中,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一布线;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在第二晶体管中,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三布线;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六布线。在第三晶体管中,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栅极端子电连接到第四布线。在第四晶体管中,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六布线;且栅极端子电连接到第四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通过使用晶体管形成的移位寄存器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显示部分中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诸如液晶电视的大尺寸显示装置的增长,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得到实际的发展。尤其是,通过使用由非晶半导体(下文中也称为非晶硅)形成的晶体管在同一绝缘基板上形成像素电路和包括移位寄存器等的驱动器电路(下文中也称为内部电路)的技术已经得到实际的发展,因为该技术大幅地促成低功耗和低成本。形成于绝缘基板上的内部电路通过FPC等连接到控制器IC等(下文中也称为外部电路),且该内部电路的操作得到控制。已经在上述内部电路中设计出通过使用由非晶半导体形成的晶体管而形成的移位寄存器(例如,见参考文件1:PCT国际申请NO.H10-500M3的日文翻译)。由于在参考文件1中公开的移位寄存器中,输出端子处于浮置状态的周期长,因此存在该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中容易出现噪声的问题。为了解决参考文件1中公开的移位寄存器的问题,已经设计出一种其中输出端子不进入浮置状态的移位寄存器结构(例如,见参考文件2 :2.0 inch a-Si:H TFT-LCD with Low NoiseIntegrated Gate Driver SID' 05 DIGEST pp.942 to 945)。
技术实现思路
在参考文件2中,连接在输出端子和负电压源之间的晶体管在不选择 (non-selection)周期内导通。因此,参考文件2中公开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子并不进入浮置状态,参考文件2中公开的移位寄存器中输出信号的噪声因此可以减小。然而,已知由非晶半导体形成的晶体管的特性随晶体管导通时间数量、施加的电压等而恶化。在恶化的原因中,阈值电压发生漂移(增大)的阈值电压漂移是移位寄存器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参考文件2中公开的移位寄存器中,由于连接在输出端子和负电压源之间的晶体管在不选择周期导通,该移位寄存器由于晶体管特性恶化而失灵。鉴于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移位寄存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输出信号的噪声在不选择周期内减小且晶体管特性的恶化可以得到抑制,以及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于绝缘基板上的像素部以及形成于该绝缘基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此外,该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触发器,且该多个触发器的每一个包括在不选择周期内按规定时间间隔导通且向输出端子(扫描线)输出电源电势的晶体管。该晶体管按规定时间间隔导通并输出电源电势到该扫描线,使得该多个触发器的每一个抑制了该扫描线的电势波动和该晶体管的特性恶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具有液晶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驱动器电路、 第一布线、第二布线、第三布线、第四布线、第五布线和第六布线。该第一像素通过该第五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且该第二像素通过该第六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该驱动器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该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触发器。该多个触发器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一布线;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三布线,且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六布线。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六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具有液晶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驱动器电路、 第一布线、第二布线、第三布线、第四布线和第五布线。该第一像素通过该第五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且该第二像素通过该第一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该驱动器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该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触发器。该多个触发器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晶体管、 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三布线,且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一布线。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 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一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注意,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每一个可以是N沟道晶体管。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每一个可具有半导体层且该半导体层可以是非晶硅。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电容器可在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具有液晶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驱动器电路、 第一布线、第二布线、第三布线、第四布线、第五布线、第六布线和第七布线。该第一像素通过该第五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且该第二像素通过该第六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该驱动器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该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触发器。该多个触发器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一布线;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三布线,且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六布线。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六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该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六布线;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且该第五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七布线。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具有液晶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驱动器电路、 第一布线、第二布线、第三布线、第四布线、第五布线和第六布线。该第一像素通过该第五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且该第二像素通过该第一布线电连接到该驱动器电路。该驱动器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该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触发器。该多个触发器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五布线。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三布线,且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六布线。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布线;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四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该第六布线;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驱动器电路;第一布线;以及第二布线,其中所述驱动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和第十晶体管,其中所述驱动器电路通过第一布线电连接到所述像素,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一布线,其中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且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直接连接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且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子,其中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子,其中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九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且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第一布线,其中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且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其中第十晶体管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布线,且第十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直接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崎敦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