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3699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0~40g、桂枝5~25g、当归5~30g、川芎5~20g、红花5~20g、麻黄4~15g、细辛2~5g、丹参5~20g、地龙5~20g、水蛭4~10g、党参10~40g、熟地5~25g、泽兰5~25g、炒麦芽10~40g、炙甘草4~15g。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的药物组具有补气通络、活血化瘀、息风止痉、振痪治瘫的功效,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偏瘫,主要是由血栓或栓塞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特别是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受损所致。目前,治疗是针对发病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方法。一是超早期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法往往因患者自发病到就诊时间长,而错过有效的治疗时间,适合的病人少,且费用高。一般的患者采用血管扩张剂、降颅压药、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药物进行进行治疗,存在着治疗效果不佳的不足。中医认为中风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人中或虚风内生,痰湿交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气虚血瘀、血脉闭阻”为其后遗症肢体偏废的病机关键。瘫软无力,多为血不养筋,中气不足;偏身麻木系气血涩滞;气虚血滞痰阻,壅塞面部脉络,出现口眼歪斜; 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乏力;手足肿胀因气虚血瘀,气血循环不畅引起。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中医的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以益气温中,活血化瘀、补气通络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同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不理想及费用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0 40g、桂枝5 25g、当归5 30g、川芎5 20g、红花5 20g、麻黄4 15g、细辛2 5g、丹参5 20g、地龙5 20g、 水蛭4 10g、党参10 40g、熟地5 25g、泽兰5 25g、炒麦芽10 40g、炙甘草4 15g。本专利技术的优先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30g、桂枝15g、当归20g、川芎10g、红花10g、麻黄6g、 细辛3g、丹参10g、地龙10g、水蛭5g、党参30g、熟地15g、泽兰15g、炒麦芽30g、炙甘草6g。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实施标本同治。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的功效; 桂枝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润肠调经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温经止痛、宜通肺窍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痈、清心凉血、养血安神的功效;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熄风解痉的功效;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肿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熟地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泽兰具有活血祛瘀功、利尿退肿的功效;炒麦芽具有补气、健脾消食的功效;炙甘草具有通阳和胃、滋阴补脾、益气复脉的功效。其中红花、水蛭能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从而延缓或阻碍体内和体外的血液凝结,并有缓解动脉痉挛,减低血液粘着力的作用。地龙具有振奋加强神经传导,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补气通络、活血化瘀、息风止痉、振痪治瘫之功效,从而对缺血性中风实现标本同治。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 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86. 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30g、桂枝 15g、当归20g、川芎10g、红花10g、麻黄6g、细辛3g、丹参10g、地龙10g、水蛭5g、党参30g、 熟地15g、泽兰15g、炒麦芽30g、炙甘草6g。实施例2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20g、桂枝 10g、当归25g、川芎15g、红花5g、麻黄4g、细辛2g、丹参15g、地龙15g、水蛭6g、党参25g、熟地10g、泽兰5g、炒麦芽20g、炙甘草10g。实施例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5g、桂枝 25g、当归5g、川芎20g、红花15g、麻黄10g、细辛5g、丹参20g、地龙12g、水蛭10g、党参10g、 熟地25g、泽兰10g、炒麦芽40g、炙甘草12g。实施例4黄芪10g、桂枝20g、当归30g、川芎5g、红花20g、麻黄15g、细辛4g、丹参5g、地龙20g、 水蛭4g、党参20g、熟地5g、泽兰20g、炒麦芽10g、炙甘草15g。实施例5黄芪40g、桂枝5g、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2g、麻黄10g、细辛3g、丹参12g、地龙5g、 水蛭Sg、党参40g、熟地20g、泽兰12g、炒麦芽25g、炙甘草4g。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28 470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0天。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酒。三、疗效标准根据神志、语言、运动功能为主要标准。(1)、治愈患肢功能、语言、神志基本恢复正常,肌力达五级以上,生活完全自理;(2)、显效患肢功能、语言、神志明显改善、肌力提高二级以上,生活尚可自理;(3)、有效患肢功能、语言、神志有改善、肌力提高一级以上,生活不能自理;(4)、无效患肢功能、语言、神志无改善。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 一 12个月后,治愈9例,,显效沈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连某,6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口角左歪,伸舌稍偏右侧,继后昏睡,就诊时,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1个月,右上肢近端肌力1 级,远端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续服2个月之后,右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至正常,痊愈。病例2 周某,男巧5岁。既往有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病史。患缺血性脑中风3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月,患肢功能、语言、神志明显改善,生活尚可自理。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0 40g、桂枝5 25g、当归5 30g、川芎5 20g、红花5 20g、麻黄4 15g、 细辛2 5g、丹参5 20g、地龙5 20g、水蛭4 10g、党参10 40g、熟地5 25g、泽兰5 25g、炒麦芽10 40g、炙甘草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0~40g、桂枝5~25g、当归5~30g、川芎5~20g、红花5~20g、麻黄4~15g、细辛2~5g、丹参5~20g、地龙5~20g、水蛭4~10g、党参10~40g、熟地5~25g、泽兰5~25g、炒麦芽10~40g、炙甘草4~15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晖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