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从混合气体中分离组份的技术,涉及膜法分离混合气体组份。现有膜法分离混合气体组份的技术,已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一般采用的膜材质都是致密膜,如聚酰亚胺、聚醚砜等。利用膜材质对气体溶解扩散机理,根据膜材料对气体的不同选择性实现混合气体组份的分离。这种用致密膜分离气体组份的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膜两侧需要有较大的压力差,使设备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2、致密膜材料对气体的选择分离因子往往与气体的透过速率成反比,即气体透过速率大,则分离因子小,因而限制了气体分离效率;3、致密膜材料对气体具有不同选择透过性,如气体改变了,就要选择不同的致密膜,给生产使用带来不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常压条件下的膜法气体分离技术,分离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采用疏水性聚丙稀或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在该膜一侧接通需要脱除组份(特别是酸性和碱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膜的另一侧设置相应吸收液体;膜两侧均为常压;由于膜的疏水性,吸收液体不能通过微孔膜壁;虽混合气体中各组份均可通过微孔膜壁到吸收液体的一侧,但对于不要求分离 ...
【技术保护点】
用中空纤维微孔膜脱除混合气体中组份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疏水性的聚丙烯或聚乙稀中空纤维微孔膜,膜的一侧接通混合气体,膜的另一侧设置相应的吸收液体,膜两侧均为常压条件,需从混合气体中脱除的组份透过膜壁后能与吸收液体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使该组份在膜两侧形成较大的气压差,推动该气体组份从混合气体一侧源源不断进入膜的另一侧与吸收液产生连续化学反应,实现从混合气体中脱除该组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又一,徐红,王建黎,陈元胜,王树源,王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浙大凯华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