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云虎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及防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2211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及防堵方法。该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其特征是:将路口设计为阶梯形路口,路口中心范围以外设有多个多重U形回拐车道,所述口前多重U形回拐车道右侧依次设有直行等待车道、直行流水车道和右拐过渡车道。该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及防堵方法,通过对道路长短的合理规划,通过对路口红绿灯的合理设置,可使路口各个方向的直行车流在路口均能达到流水行驶状态,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使路上车辆行驶更加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道路交通缺乏规划造成的城市堵车问题日益严重,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的最大难题。例如路与路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更适合、路口宽度如何规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可以更通畅、路口各个方向的红绿灯如何设定等。堵车问题整体上可以分为饱和性堵车和非饱和性堵车,饱和性堵车是指道路上车辆太多过于饱和致使道路严重堵车,非饱和性堵车是指车辆的保有量并不是太大,路上车辆也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而依然堵车。而非饱和性堵车实际上是路口的堵车,有时候路上堵车也是路口堵车造成的,原因是路上只有正反两个方向的车流,车辆可以全天候行驶,而路口是众多方向车流的汇聚点,路口就好像一个瓶子的瓶颈,紧紧地卡住了车辆的畅通。那么如何来打破这个瓶颈,实现道路的畅通呢?目前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有二个一个是拓宽道路,但盲目的拓宽道路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路口的堵车,往往路上车辆少了,而路口上依然堵车,而且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增加了大量修路的成本;另一个常用方法是修立交桥、建高架路,效果比较好,但成本太高,而且高架桥的出口和进口附近普遍堵车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使路口车辆行驶通顺的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及防堵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其特征是将路口设计为阶梯形路口,路口中心范围以外设有多个多重U形回拐车道,所述口前多重U形回拐车道右侧依次设有直行等待车道、 直行流水车道和右拐过渡车道。遇红灯的直行车辆需在直行等待车道等待,禁止这些车辆占用直行流水车道。该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所述多重U形回拐车道为把现有的回拐路口加宽至 10-100米,用虚线画出若干个U形回拐车辆的行车道,这样可若干辆车同时往回拐,极短的时间可通过大量的回拐车辆,包括口前多重U形回拐车道、口右多重U形回拐车道和口后多重U形回拐车道;所述右拐过渡车道包括拐前过渡车道、拐中过渡车道和拐后过渡车道。 路口口后设有左向左拐专用过渡车道,专供左向左拐的车辆占用,直行车辆禁止占用左向左拐专用过渡车道,左向左拐车辆与直行车辆在同一绿灯时段行驶。任意两条车道之间的并道过渡车道长度为8-12米,并道车辆的行驶轨迹为三折线,并道过渡车道的始端设有双实线,左侧向右侧并道与右侧向左侧并道情况类同。左向左拐专用过渡车道、并道过渡车道及右拐过渡车道的设置,避免了拐弯车辆与直行车辆发生冲突,可以非常顺畅的在同一绿灯时间内行驶。—种应用上述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的防堵方法,其特征是对道路路口进行规划,具体方法如下①增大路口道路面积,增加路口行车道数量,路口扩张后的行车道数量N与路上行车道数量η的关系为N ^ η+3,“3”的含义为路口增加的三条行车道,分别为口前回拐车道或左拐车道、直行等待车道和右拐过渡车道;②对路口各个车道上的车流、人流的通行时间进行规划;③对路口的直行车辆实行流水行驶。该道路交通规划防堵方法,所述对路口各个车道上的车流、人流的通行时间进行规划包括对路口的车流实行二步迂回左拐法、二步迂回直行法、慢道车辆二步迂回左拐法, 对路口的人流实行行人二步分段穿行法。所述二步迂回左拐法为左拐车流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先与直行车流一起跨过路口,第二步穿过路口后沿多重U形回拐车道进行回拐,需要在路口前、路口中和路口后设三重信号灯,第一重信号灯是为了避免本向直行车辆与反向口后回拐车辆发生冲突而设立,第二重信号灯是为了避免本向直行车辆与左向或右向行驶车辆发生冲突而设立,第三重信号灯仅限制本向回拐车辆;所述二步迂回直行法为直行车流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直行车辆先右拐,第二步穿过口右多重U形回拐车道后再右拐;所述慢道车辆二步迂回左拐法为左拐慢车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与本向直行信号同步, 第二步与右向直行信号同步;所述行人二步分段穿行法为在马路中间增设中心安全岛,行人分两步穿过马路。所述流水行驶是对各个路口的绿灯进行设计,使相邻路口直行车辆的绿灯渐次开放,使在直行流水车道行驶的直行车辆以一定速度勻速行驶至下一路口都是绿灯,直行车辆在各个路口不需停留达到连续行驶。所述流水行驶包括流水时长分别为U、 lt-2t、2t和大于2t的各种方法,同时包括主干道和次干道上的车辆分别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流水行驶,以及包括流水行驶的求偶法和求奇法,所述求偶法即主要道路的所有的十字路口之间的时间距离均为t的偶数倍,实现路口纵向及横向的直行对开,实现各个方向直行车辆的最大通行时间;所述求奇法即主干道上,主要路口之间距主要路口时间距离为t 的奇数倍,这个位置我们称为奇点,这个位置是设置双向回拐的最佳位置,在这个位置回拐车辆可以在最短的等候时间内回拐,并且当直行流水时长< 2t时,在奇点正反两个方向的回拐车辆可在全部流水时段内无需等待而直接回拐。所述流水行驶包括在主干道和次干道上设有环形多级公交体系,所述环形多级公交体系即以城市的纵横主干道为边线把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公交车辆分为多级体系,一级大公交车在主干道上行驶,走大环形路线,只有直行和右拐,没有左拐;二级小公交车在每个区域内行驶,也走环形路线,也只有直行和右拐,根据区域的大小设计小公交的数量及大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及防堵方法,通过对道路长短的合理规划,通过对路口红绿灯的合理设置,可使路口各个方向的直行车流在路口均能达到流水行驶状态,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使路上车辆行驶更加通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阶梯形路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重U形回拐车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右拐过渡车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并道过渡车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二步迂回左拐法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二步迂回直行法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慢道车辆二步迂回左拐法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行人二步分段穿行法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基本方案1的示意图。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基本方案2的示意图。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延伸方案1的示意图。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延伸方案2的示意图。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延伸方案3的示意图。附图14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延伸方案3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15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综合方案1的示意图。附图16为本专利技术流水行驶综合方案2的示意图。附图17为本专利技术环形多级公交体系的示意图。附图18为本专利技术路口车流组合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9为本专利技术图9中节点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0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1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2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c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3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d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M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e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5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f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6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g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7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h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观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i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四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j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0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节点k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1为本专利技术图13中节点m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2为本专利技术图14中节点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3为本专利技术图18中节点ρ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交通规划防堵系统,其特征是:将路口设计为阶梯形路口,路口中心范围以外设有多个多重U形回拐车道(2),所述口前多重U形回拐车道(9)右侧依次设有直行等待车道(4)、直行流水车道(5)和右拐过渡车道(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虎
申请(专利权)人:王云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