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陶板和陶棍的干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22083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外墙装饰用异型陶板和陶棍干燥方法的改进,其特征是将异型陶板、陶棍截面按倒“v”或“v”形放置于支架上,在保温、保湿环境中,按先25-50℃低温60-100%高湿,后51-80℃中温30-59%中湿,再81-150℃高温0-29%低湿,按长、短、中时段,经总计16-48小时升温、降湿干燥工艺干燥。简便解决了异型陶板和陶棍干燥过程的变形和开裂问题,可使生坯干燥合格率较原来提高30-60%,并能确保干燥产品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对外墙装饰用异型陶板(例如转角陶板)和陶棍(例如立方陶、梭形百叶陶)干燥方法的改进,通过改变干燥摆放方式及干燥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干燥过程缺陷产生。
技术介绍
外墙装饰用干挂陶板配套产品一异型陶板(转角陶板)和陶棍(立方陶、梭形百叶陶等),形状异型如图1、2、3。现有技术采用通常陶瓷干燥方法,将产品一面平放放入辊道式干燥窑,与其他陶瓷产品一起干燥。由于此类产品特点是长宽比例大(7-30),截面结构复杂,截面高度高(50-150mm),一面平放干燥,容易因各面干燥收缩不均勻造成变形,例如左右弯曲;其次,截面结构特殊,辊道窑干燥周期短小时),快速干燥,坯体内部存在的应力无法均勻释放,也会因收缩不一致造成干燥开裂。因此此类产品通常干燥成品率在 20-60%。再就是,辊道干燥窑通常截面高度为50-80mm,以至造成部分高度超过80mm的产品无法进入干燥窑内,只能依靠自然干燥,大大制约了干燥产量。转角陶板、陶棍产品大部分装饰在玻璃幕墙外围,对表面质量要求高,要求每个面都要干净美观。而异型陶板和陶棍采用挤出成型,成型后湿坯含水量为13-18wt%,一面平放在辊道窑干燥,湿坯中一面直接接触支承辊棒,容易被辊棒擦花,影响表面质量。上述不足,严重制约异型陶板和陶棍的干燥,长期未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干燥过程缺陷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异型(转角)陶板、陶棍截面按倒“V”或“V”形放置于支托架上,按先25-50°C低温60-100%高湿,后51_80°C中温30-59%中湿,再81_150°C 高温0-29%低湿,16-48小时升温、降湿干燥工艺干燥,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具体说,本专利技术,其特征是将异型陶板、陶棍截面按倒“V”或“V”形放置于支架上,在保温、保湿环境中,按先25-50°C低温60-100%高湿,后 51-80°C中温30-59%中湿,再81_150°C高温0-29%低湿,按长、短、中时间,经总计16-48小时升温、降湿干燥工艺干燥。在详细说明前,先通过对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的基本功能及效果作一介绍,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总体构思技术方案及达到的基本效果有一个明确了解。由于异型陶板和陶棍采用挤出成型,成型后湿坯含水量高(13_18wt%),将湿坯呈倒“V”或“V”字形放置,使干燥产品重心在产品放置对称中心,有利于确保干燥过程重心两侧收缩相等,从而减少因干燥收缩不均衡引起的变形;同时,此放置方式,也可以确保干燥产品在收缩过程中,装饰面不会被搁支支架“粘尘粒”及拉毛,可以确保产品表面质量。顺次经低温高湿、中温中湿、高温低湿,长时间(16-48小时)升温、降湿干燥工艺干燥,使坯体在整个干燥过程应力均勻释放,从而使收缩均勻,减少了因高水份快速干燥造成干燥开裂。 两项措施运用,可使生坯干燥合格率较原来提高30-60%。异型(转角)陶板,因自身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因此可以采取按倒“V”形(三角形)放置,这样可以省略稳定放置支架(当然采用支架支托也可按“V”形放置)。为使其在干燥过程中内外面收缩均勻,进一步降低干燥变形率,一种较好是将其放置在带孔的耐温耐湿(例如耐温150°C,耐温100%不变形)板,例如环氧树脂板上干燥。支承板开孔,可使呈三角形放置的转角陶板的三角内面增加透气性,使内外面干燥更均勻。干燥支承板耐温耐湿不变形,主要是从防止支承板在干燥环境中自身变形引起搁支的干燥转角陶板收缩变形考虑。陶棍,因截面呈矩形,放置成“V”形自身定位稳定复杂,因此可以采用耐温耐湿支架帮助定位稳定,例如两个直角组合框架及带平面支承的“V”形托架上(组合与形状一致, 确保在软化自重力作用下湿坯两面会紧紧贴框架,以对产品保形)。考虑到不使高湿陶棍表面受到污染造成色斑或拉毛,一种较好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无锈蚀金属直角组合框架。直角组合框架,还使得陶棍在干燥收缩过程中,直角框架两面在产品收缩过程中会始终紧紧贴住湿坯两面,因而具有很好的保形作用,并可以确保在干燥收缩过程中产品形状稳定,收缩均勻,同样有利于减少干燥过程收缩变形。具体干燥时间,在16-48小时范围内,根据产品形状、规格尺寸、厚度等调整确定。 一种较好为低温高湿干燥916小时,中温中湿干燥3-6小时,高温低湿干燥4-16小时,总干燥时间16-48小时。高温高湿段干燥时间长,保湿时间长,坯体内部水分通过表面毛细孔慢慢扩散到表面,有利于内外干燥速度一致;中温中湿段干燥时间短,温度平稳升高,有利于表面自由水逐渐以水蒸气形式快速蒸发掉;高温高湿段干燥时间中等,此时温度相对较高,坯体内部水分蒸发赶不上坯体表面水分蒸发,坯体表面湿润面积减少,保持相对中等干燥速度,有利于坯体内部水分通过表面已干燥的坯体将热量导入,达到内部汽化的作用, 从而减少坯体应干燥过快而开裂。其中更好为低温高湿干燥时段,初温高湿干燥时间为后续干燥时间的3-3. 5倍;高温高湿干燥时段,最后高温低湿干燥时间为前面干燥时间的 2. 5-3. 0 倍。干燥,一种较好是在封闭箱式干燥房内进行,箱房可以适应各种不同规格产品干燥,并能确保干燥环境条件的实施。干燥控制系统可以采用陶瓷行业中通用的全自动温湿度控制,确保干燥曲线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将含水湿坯采用重心在对称中心的倒“V”或“V”形放置方式,使干燥过程重心两侧收缩相等,从而减少了因干燥收缩不均衡引起的变形;同时,此放置方式,也可以确保干燥产品在收缩过程中,装饰面不会被搁支支架“粘尘粒”及拉毛,可以确保产品表面质量。顺次经低温高湿、中温中湿、高温低湿,长时间(16-48小时)升温、降湿干燥工艺干燥,坯体在整个干燥过程应力均勻释放, 从而使收缩均勻,减少了因高水份快速干燥造成干燥开裂。两项措施运用,可使生坯干燥合格率较原来提高30-60%。从而简便解决了异型陶板和陶棍干燥过程的变形和开裂问题,特别适用于产品截面高度超过辊道干燥窑高度产品的干燥。以下结合三个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 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转角陶板干燥放置方式示意图。图2为立方陶干燥放置方式示意图。图3为梭形百叶陶干燥放置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参见图1,将挤出含水率为15wt%的转角陶板1 (产品规格规格为 900*150*150mm),按图倒“V”形(三角形)方式放置于带孔环氧树脂板2上,放入封闭箱式干燥房内,按表1温、湿度、时间曲线干燥48小时,其中低温高湿干燥时段,初温高湿干燥时间为后续干燥时间的3-3. 5倍;高温高湿干燥时段,最后高温低湿干燥时间为前面干燥时间的2. 5-3. 0倍。实施例2 参见图2,将挤出含水率为15wt%的立方陶5 (产品规格规格为 1500*50*50mm),放于两个直角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无锈蚀金属)3组合的活动框架内,整体放于带平面支承的“V”形托架4上,放入封闭箱式干燥房内,按表1温、湿度、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异型陶板和陶棍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将异型陶板、陶棍截面按倒“v”或“v”形放置于支架上,在保温、保湿环境中,按先25-50℃低温60-100%高湿,后51-80℃中温30-59%中湿,再81-150℃高温0-29%低湿,按长、短、中时间,经总计16-48小时升温、降湿干燥工艺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曌青王维成
申请(专利权)人: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