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使混凝土技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一味追求高强度设计过渡到注重耐久性设计,使得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异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突出表现为矿物外加剂和化学外加剂的广泛使用。混凝土中粗集料与细集料主要扮演物理填充的角色,无化学变化,外加剂通过控制混凝土浆体的流变性从而改变混凝土流变性,因此胶凝材料浆体流变性可以间接表征混凝土流变性特征。高性能混凝土通过掺加广2%。掺量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矿粉等来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密实性与耐久性,并通过添加增稠剂保证混凝土抗离析性与钢筋通过能力,因此, 化学外加剂掺量微小变化和矿物外加剂占胶凝材料体系的比例将对浆体流动性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如何精确表征浆体流动性微小变化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外加剂最佳掺量判定具有指导性意义。目前判断水泥浆体流动性的方法主要有净浆流动度法(GB/T 8007-2000《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和Marsh筒法(JC/ 1083-2088《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少数情况下还会用到旋转粘度计等方法。水泥净浆流动度法中用到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与高灵敏度水泥浆体流动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铁架台(1)、H管(2)、管塞(3)和量筒(4)组成,H管(2)被固定在铁架台(1)的夹具上,H管(2)的出浆口由管塞(3)密封,量筒(4)置于H管(2)的出浆口下方,使H管(2)中轴线与量筒(4)中轴线重合,所述的H管(2)由储浆竖管(7)、缩口(5)和出浆管(6)组成,其储浆竖管的内径为33±0.5mm,高度为200±0.5mm,其缩口长20±0.5mm,其出浆管的出浆口的内径为4±0.1mm、6±0.1mm、8±0.1mm或12±0.1mm,出浆管长15±0.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保国,赵子强,谭洪波,黄健,胡家兵,殷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