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10),该保护套(10)为由隔热的柔性片材(11)制成的筒形,其中,所述保护套(1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蓄电池的外表结构相匹配的凹槽(10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蓄电池保护套的内表面上设置与蓄电池形状相适应的凹槽,从而使蓄电池的保护套套装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时,能够使所述凹槽与蓄电池的外表面相适应,防止保护套从蓄电池的外表面上脱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
技术介绍
蓄电池的最适工作温度是20°C 50°C。汽车的蓄电池通常设置为与汽车的发动机舱相邻,而汽车发动机舱的温度通常是100°c 180°C,若蓄电池长时间在50°C以上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会使蓄电池的电解液干燥,从而降低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制造汽车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改变蓄电池的设置位置,使蓄电池远离汽车发动机舱。另外一种是在蓄电池外设置隔热件。使用第一种方法时,需要对汽车结构做出改动,成本较高。所以,现在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为使用硬质材料(如塑胶)制成,当外力冲击所述蓄电池保护套时容易破损,并损坏该隔热屏蔽中的蓄电池。而且,上述蓄电池的保护套组装复杂。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为使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筒形,该筒形的蓄电池一般要略大于蓄电池,从而在使用时,将该筒形的蓄电池保护套套装在蓄电池的外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柔性材料制成的筒形的蓄电池保护套很容易从蓄电池的外部脱落, 从而不能起到保护蓄电池的作用,因此,如何是蓄电池的保护套固定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不易脱落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该蓄电池的保护套在保持良好的隔热性能的同时能够固定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更好地保护蓄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该保护套为由隔热的柔性片材制成的筒形,其中,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蓄电池的外表结构相匹配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十字交叉形。优选地,所述凹槽至少形成在所述筒形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片材包括外层,该外层构成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内层,该内层构成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和基材,该基材填充在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该基材由能够隔热且可压缩的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基材由玻璃棉制成或由聚氨酯发泡形成。优选地,所述外层和/或所述内层由阻燃无纺布制成。优选地,所述筒形为具有四个侧部的方筒形,所述基材至少填充在位于所述方筒形的一个侧部的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优选地,所述方筒形的四个侧部中一个侧部的基材的厚度大于其他侧部的基材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片材的边缘为封闭的。优选地,所述保护套的筒形的边缘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部。本技术中通过在蓄电池保护套的内表面上设置与蓄电池形状相适应的凹槽, 从而使蓄电池的保护套套装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时,能够使所述凹槽与蓄电池的外表面相适应,防止保护套从蓄电池的外表面上脱落。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蓄电池保护套的一种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制成图1中所示的蓄电池保护套的片材的示意图;和图3是图2中的片材的一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断面图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保护套11片材IOa凹槽IOb缺口部Ila笛一總弟 漸libΛ-Λ- ~·上山弟一兄而Ilc外层Ild内层lie基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中所述的内表面是指,当本技术中所提供的保护套套装在蓄电池外部时,保护套与蓄电池相接触的表面,所述的外表面是指保护套套装在蓄电池外部时所述保护套不与蓄电池相接触的表面。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10,该保护套10为由隔热的柔性片材11制成的筒形,其中,保护套1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蓄电池的外表结构相匹配的凹槽10a。汽车中使用的蓄电池的外表面上通常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结构(如突脊),因此,通过在保护套10的内表面上设置与蓄电池的外表结构相匹配的凹槽10a,当保护套10套装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时,可以使所述凹槽IOa与蓄电池的外表面相适应,防止保护套从蓄电池的外表面上脱落。图2是是制成图1中所示的蓄电池保护套的片材的示意图,片材11为隔热的柔性材料,因此,可以在保持由该片材11制成的蓄电池的保护套10具有隔热性能的同时还能缓冲蓄电池外部的冲击力,不易破裂,并延长蓄电池的保护套10的使用寿命,并对蓄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如图2中所示,该片材11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连接能够形成筒形的保护套10。对片材11的第一端Ila与第二端lib的连接方式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本领域人员能够实现即可。例如,可以通铆钉将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连接,也可以通过粘结剂将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连接,也可以通过热压的方法将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压接在一起。可以根据保护套10所要保护的蓄电池的具体形式来设置凹槽IOa的具体形状。例如,现在,汽车中常用的一种蓄电池外表面上通常设置有十字交叉形的向外突出的突脊,因此所述凹槽IOa也可以为十字交叉形,如图1中所示。为了确保保护套能够定位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凹槽IOa优选地至少形成在保护套10的相对的内表面上。通常,蓄电池的四个表面上均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突脊,因此,进一步优选地,凹槽IOa至少形成在所述筒形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片材11为柔性材料,因此,由片材11制成的保护套10可以变形,从而在制造保护套10时,可以将该保护套10的尺寸设置为基本等于或略大于对应的蓄电池的尺寸即可。通过保护套10的变形使该保护套10套装在蓄电池的外部,蓄电池上的突脊可与保护套10的内表面上设置凹槽IOa相贴合。可以通过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手段来获得蓄电池的保护套10的内表面上的凹槽10a。如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在片材11的内表面上形成凹槽10a,即,在获得片材11后,通过切削的方式在片材11的内表面上形成凹槽10a。也可以通过热压的方法获得凹槽10a,即,制备获得片材11后,将片材11放入热压模具,该热压模具中形成有与蓄电池的外表面相一致的突脊,在加热、加压的作用下,在片材11上形成凹槽10a。片材11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例如,片材11可以包括聚氨酯、玻璃纤维毡或石棉毡等隔热性能较好的柔性材料。图3是图2中的片材的一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断面图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为了防止隔热材料被磨损,优选地,片材11可以包括外层11c,该外层Ilc构成保护套10的外表面;内层lld,该内层Ild构成保护套10的内表面;和基材lie,该基材lie填充在外层Ilc和内层Ild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且该基材lie由能够隔热且可压缩的材料制成。将隔热、可压缩的基材lie设置在外层Ilc和内层Ild之间可以避免隔热的基材 lie在使用的过程中被磨损,从而保障了保护套10的使用寿命。基材lie可以由上述的聚氨酯、玻璃纤维毡或石棉毡等隔热性能较好的柔性材料形成,优选地,基材lie由玻璃棉制成或由聚氨酯发泡形成。玻璃棉为由大量玻璃纤维压制而成的毡状,因此,在玻璃纤维之间具有空隙,空气填充在空隙中,从而进一步起到隔热作用。当基材lie由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的保护套(10),该保护套(10)为由隔热的柔性片材(11)制成的筒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1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蓄电池的外表结构相匹配的凹槽(10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廷昊,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三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