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频专利>正文

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570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并与基座相铰接的调速杆,调速杆一侧设有复位拉簧,复位拉簧一端与调速杆相连,另一端与基座相连,调速杆另一侧设有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基座上设有能与其中一个挂钩相连的连接座,调速杆上设有若干挂孔,复位拉簧另一个挂钩与其中一个挂孔相连接,调速杆上还设有若干连接孔。其优点在于:1、能够避免操作者难掌握电动机转速的情况,以及容易出现的一些极值的变化,减少了安全隐患。2、调节杆上的挂孔能够实现控制复位拉簧拉力的大小,便于复位拉簧拉力的调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
,涉及一种调速机构,特别是一种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
技术介绍
无级调速电动机的启动及运行过程中的调速一般都是通过脚踩或手动调速杆来实现的。为了安全和使用可靠,电动机由静止状态到启动,调速杆要有一段空行程。这段行程并不能起到调速的作用,也就是调速杆的初始移动(转动)阶段,电动机尚处于待启动状态。及至调速杆移动(转动)到特定的位置时,电动机才开始运转。然后随着调速杆的继续向前移动(转动),调速杆便能起到调速的作用,电动机也就开始加速直至全速。这样调速杆的整个移动(转动)范围实际上存在着启动段和调速段两个阶段。在调速段里,移动 (转动)调速杆可以实现电动机的无级变速。但是目前市场上所见的无级调速电动机的调速机构均没有将调速杆的移动(转动)明确分成可视或可感便于操作的行程段。这样就使得调速杆在操作时存在着一些缺陷;操作者很难掌握电动机的瞬间低速启动;往往要么不启动,要么一启动就达高速,经常出现一些极值的变化,不易操作,这个缺点在使用无级调速电动机的工业缝纫机的操作上显的尤为突出。经过人们长时间的探索,一些新的技术方案通过有级调节来替代无级调节,但是无级调节上的优点却是有级调节无法取代的,但现有无极调节的缺陷却又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感应,避免无级调速电动机容易出现极值变化的机械式弹性阻尼调速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并与基座相铰接的调速杆,在调速杆的一侧设有复位拉簧,复位拉簧的一端与调速杆相连,另一端与基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速杆的另一侧设有当调速杆摆动至启动阶段和调速阶段临界点时能作用在调速杆上的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所述的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所述的基座上设有能与其中一个挂钩相连的连接座,所述的调速杆上设有若干沿着调速杆轴向分布的挂孔,所述的复位拉簧的另一个挂钩与其中一个挂孔相连接,所述的调速杆上还设有若干沿着调速杆轴向分布的连接孔。调速杆铰接在基座上,操作时,调速杆便是通过转动来实现对电机的转速的调节, 当然,通过改变调速杆与基座的连接关系也能够实现调速杆通过移动来实现对电机的转速的调节。操作调速杆时,调速杆的行程总共可以分为两段;启动阶段和调速阶段,在空程段和调节段之间还有一个临界点,所述的启动阶段也就是调节杆的空程挡,调速阶段是能够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的,临界点则是调节杆开启电机的瞬间。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主要在临界点和其后方的调速阶段。在调速杆的临界点和调速阶段设有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该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在调节杆从临界点起便能够给予调节杆一定的反作用力,当调节杆继续趋向调速阶段内移动时,该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的反作用力同时也趋向逐渐增大,让操作者能够清楚地掌握调节杆所处的位置,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不同位置的挂孔能够实现控制复位拉簧最大的弹性形变量,进而控制复位拉簧拉力的大小。在上述的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中,所述的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包括阻尼顶杆和阻尼弹簧,所述的阻尼弹簧套在阻尼顶杆上,且阻尼弹簧的一端与阻尼顶杆相抵靠,另一端与基座相抵靠。当调速杆调至到调速阶段时,便使阻尼弹簧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使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调节杆上,给予操作者感应,随着调节杆继续向调速阶段转动,阻尼顶杆和基座之间的阻尼弹簧所产生的弹性形变会逐渐增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也会逐渐加大,便于操作者及时掌握调速的情况。在上述的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中,所述的阻尼弹簧的弹性小于复位拉簧的弹性。在上述的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中,所述的基座上还设有与复位拉簧相邻设置的复位缓冲结构。在上述的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中,所述的复位缓冲结构包括复位缓冲顶杆和复位缓冲弹簧,所述的复位缓冲弹簧的一端与基座相连,另一端与复位缓冲顶杆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的优点在于1、由于调速杆的另一侧设有能作用在调速杆上的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能够避免操作者难掌握电动机转速的情况,以及容易出现的一些极值的变化,减少了安全隐患。2、调节杆上的挂孔能够实现控制复位拉簧拉力的大小,便于复位拉簧拉力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基座1、连接座11、调速杆2、挂孔21、连接孔22、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阻尼顶杆31、阻尼弹簧32、复位拉簧4、挂钩41、复位缓冲结构5、复位缓冲顶杆51、复位缓冲弹簧5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并与基座 1相铰接的调速杆2。在调速杆2的一侧设有复位拉簧4,复位拉簧4的一端与调速杆2相连,另一端与基座1相连。所述的复位拉簧4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41,所述的基座1上设有能与其中一个挂钩41相连的连接座11,所述的调速杆2上设有若干沿着调速杆2轴向分布的挂孔21, 所述的复位拉簧4的另一个挂钩41与其中一个挂孔21相连接。不同位置的挂孔21能够实现控制复位拉簧4最大的弹性形变量,进而控制复位拉簧4拉力的大小。所述的基座1 上还设有与复位拉簧4相邻设置的复位缓冲结构5。复位缓冲结构5包括复位缓冲顶杆51 和复位缓冲弹簧52,所述的复位缓冲弹簧52的一端与基座1相连,另一端与复位缓冲顶杆 51相连。由于复位拉簧4具有一定的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调节杆能够迅速的实现复位。为了避免复位的过程中,调节杆的冲击力太大所造成的损坏,复位缓冲结构5能够抵消一部分冲击力,缩减调节杆的缓冲速度。调速杆2上还设有若干沿着调速杆2轴向分布的连接孔22。调速杆2的另一侧设有当调速杆2摆动至启动阶段和调速阶段临界点时能作用在调速杆2上的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包括阻尼顶杆31和阻尼弹簧 32,所述的阻尼弹簧32套在阻尼顶杆31上,且阻尼弹簧32的一端与阻尼顶杆31相抵靠, 另一端与基座1相抵靠。当调速杆2调至到调速阶段时,便使阻尼弹簧32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使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调节杆上,给予操作者感应,随着调节杆继续向调速阶段转动,阻尼顶杆31和基座1之间的阻尼弹簧32所产生的弹性形变会逐渐增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也会逐渐加大,便于操作者及时掌握调速的情况。另外, 阻尼弹簧32的弹性小于复位拉簧4的弹性。在调节杆向调速阶段转动时,复位拉簧4同时也被拉长,也产生弹性形变,也形成与阻尼弹簧3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同一方向的作用力。操作调速杆2时,调速杆2的行程总共可以分为两段;启动阶段和调速阶段,在空程段和调节段之间还有一个临界点,所述的启动阶段也就是调节杆的空程挡,调速阶段是能够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的,临界点则是调节杆开启电机的瞬间。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主要在临界点和其后方的调速阶段。在调速杆2的临界点和调速阶段设有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该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在调节杆从临界点起便能够给予调节杆一定的反作用力,当调节杆继续趋向调速阶段内移动时,该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的反作用力同时也趋向逐渐增大,让操作者能够清楚的掌握调节杆所处的位置,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若不操作时,调节杆在复位拉簧4的作用下,调节杆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电动机弹性阻尼调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并与基座(1)相铰接的调速杆(2),在调速杆(2)的一侧设有复位拉簧(4),复位拉簧(4)的一端与调速杆(2)相连,另一端与基座(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速杆(2)的另一侧设有当调速杆(2)摆动至启动阶段和调速阶段临界点时能作用在调速杆(2)上的机械式弹性阻尼结构(3),所述的复位拉簧(4)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41),所述的基座(1)上设有能与其中一个挂钩(41)相连的连接座(11),所述的调速杆(2)上设有若干沿着调速杆(2)轴向分布的挂孔(21),所述的复位拉簧(4)的另一个挂钩(41)与其中一个挂孔(21)相连接,所述的调速杆(2)上还设有若干沿着调速杆(2)轴向分布的连接孔(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频
申请(专利权)人:樊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