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531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包括一上流道板和面对所述上流道板的下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的接合面上中心对称分布。本专利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的流道结构,能够同时对多个型腔进行注胶,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胶模具设计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塑胶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 电脑辅助工程技术已成为塑胶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这些薄弱环节的最有效的途经。模具设计和制造与塑料加工有密切关系。塑料加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设计效果和模具制造质量,而塑料模具设计又以正确的塑料制品设计为基础。塑料模具设计要考虑的结构要素有①分型面,即模具闭合时凹模与凸模相互配合的接触表面。它的位置和形式的选定,受制品形状及外观、壁厚、成型方法、后加工工艺、模具类型与结构、脱模方法及成型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②浇注系统,即由注塑机喷嘴至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特别是浇口位置的选定应有利于熔融塑料在良好流动状态下充满型腔,附在制品上的固态流道和浇口冷料在开模时易于从模具内顶出并予以清除。③塑料收缩率以及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各项因素,如模具制造和装配误差、模具磨损等。此外,设计压塑模和注塑模时,还应考虑成型机的工艺和结构参数的匹配。在塑料模具设计中已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包括一上流道板和面对所述上流道板的下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的接合面上中心对称分布。上述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三个第一支流道,所述三个第一支流道交汇于一第一注入孔。上述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三个第二支流道,所述三个第二支流道交汇于一第二注入孔。上述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所述第一支流道背离所述第一注入孔的末端设有一用于连接型腔的第一流入口,所诉第二支流道背离所述第二注入孔的末端设有一用于连接型腔的第二流入口。上述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所述第一流入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注入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流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注入孔的直径。本专利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的流道结构,能够同时对多个型腔进行注胶, 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上流道板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下流道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的流道结构用于多型腔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上流道板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下流道板示意图。 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包括一上流道板和面对上流道板的下流道板,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的接合面上中心对称分布。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的流道结构用于多型腔板的示意图。第一流道包括三个第一支流道,三个第一支流道交汇于一第一注入孔。第二流道包括三个第二支流道,三个第二支流道交汇于一第二注入孔。第一支流道背离第一注入孔的末端设有一用于连接型腔的第一流入口,所诉第二支流道背离第二注入孔的末端设有一用于连接型腔的第二流入口。 第一流入口的直径小于第一注入孔的直径,第二流入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注入孔的直径。本专利的流道结构也可以包括多个支流道,支流道的个数与型腔个数匹配,这样可以同时向多个型腔注胶。另外,通过调节注入孔和与该注入孔相应的流入口的直径比例, 还可以控制熔胶的流速。虽然本专利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专利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包括一上流道板和面对所述上流道板的下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的接合面上中心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三个第一支流道,所述三个第一支流道交汇于一第一注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三个第二支流道,所述三个第二支流道交汇于一第二注入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流道背离所述第一注入孔的末端设有一用于连接型腔的第一流入口,所诉第二支流道背离所述第二注入孔的末端设有一用于连接型腔的第二流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入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注入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流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注入孔的直径。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包括一上流道板和面对所述上流道板的下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的接合面上中心对称分布。本专利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的流道结构,能够同时对多个型腔进行注胶,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文档编号B29C45/27GK202137911SQ20112028134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那仓孝行 申请人: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型腔的流道结构,包括一上流道板和面对所述上流道板的下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的接合面上中心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仓孝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