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031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2)具有显影剂回收引导部件(128),其将显影辊(114)表面的残留显影剂从显影辊(114)向传送部件(112)方向传送,显影剂回收引导部件(128)具有:第1斜面(128b),将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传送路径(P)内的第1侧壁(117)和传送部件(112)的旋转轴之间;第2斜面(128c),具有比第1斜面(128b)的倾角小的倾角,将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传送路径(P),第2斜面(128c)被设置成,使残留显影剂的引导方向的前端部到达侧壁(111a)和传送部件(112)的旋转轴之间,且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前端部而逐渐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残留显影剂回收到传送路径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了静电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般通过带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 除电、定影等各工序形成图像。在带电工序中,通过带电装置使旋转驱动的感光体表面均勻带电,在曝光工序中,通过曝光装置向带电的感光体表面照射激光并形成静电潜影。之后, 在显影工序中,通过显影装置用显影剂使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在转印工序中,通过转印装置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后在定影工序中,通过定影装置使记录材料加热、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固定到记录材料上。并且,在清洁工序中,通过清洁装置去除残留在感光体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回收到预定的回收部中。并且,在除电工序中,通过除电装置从清洁后的感光体表面去除残留电荷,以备下一图像形成。在上述显影工序中,作为使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剂,一般使用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或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单成分显影剂不使用载体,因此无需用于均勻混合调色剂和载体的搅拌机构等。因此具有显影装置变得简单的优点。但存在调色剂的带电量难以稳定等缺点。另一方面,双成分显影剂需要用于均勻混合和调色剂和载体的搅拌机构等。因此,具有显影装置变得复杂的缺点。但因调色剂带电量的稳定性较好,所以适用于高速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该双成分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要求高速化及小型化,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迅速且充分地进行显影剂的带电,显影剂的传送也需要很迅速。因此,在专利文献1 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有作为在显影槽(显影容器、显影剂收容部)内循环传送显影剂的路径的显影剂传送路径;和在显影剂传送路径中搅拌并传送显影剂的显影剂传送部件。此外,在专利文献1 中,显影剂传送部件是具有进给丝杠状的叶片和网眼状的筛部件的螺杆。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63081号公报(公开日1998年3 月6日)”专利文献2 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4-9978号公报(公开日1992年1月 14 日)”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3-168779号公报(公开日1991年7 月 22),,在上述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中,当显影槽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低于预定值时,从调色剂料斗向显影剂传送路径补给调色剂。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从调色剂料斗补给到显影剂传送路径的调色剂存在以下情况在显影剂传送路径中,未与原先存在的显影剂充分混合,而成块地传送并循环。即,调色剂在与载体分离的状态下被传送、循环,结果使未充分带电的调色剂(低带电的调色剂)被提供到显影剂承载部件(显影辊)。因此,当未充分带电的调色剂被提供到显影剂承载部件时,易产生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部件飞散的问题,而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或形成的图像。并且,未充分带电的显影剂被提供到显影剂承载部件时,调色剂朝向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的吸引力下降,也会引起显影的图像中易产生灰雾的问题。并且,连续打印高浓度原稿时,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消耗变多,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残留显影剂被回收到显影剂承载部件正下方时,显影剂来不及搅拌,而产生图像飞白。因此如专利文献2、3公开的显影装置所示,存在通过导流板等使从显影剂承载部件回收的残留显影剂不下落到显影剂承载部件正下方、而下落到传送部件的方向的情况,但因沿着导流板的倾斜方向下落,所以与补给调色剂的混合性不佳。并且在专利文献2、 3中,未研究残留显影剂的下落位置。因此,在专利文献2、3所公开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搅拌不足地循环,产生调色剂飞散以及由此造成的图像灰雾等图像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显影装置中,能够促进显影剂的搅拌,将充分带电的调色剂提供到显影辊,从而降低调色剂飞散、图像灰雾问题的产生。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收容部,收容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传送路径,具有靠近设置于该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辊侧的第1侧壁和远离显影辊侧的第2侧壁;传送部件,设置在该传送路径内,绕旋转轴旋转,搅拌并传送上述显影剂;补给口,设置在上述显影剂收容部的上壁,向上述传送路径补给调色剂;上述显影辊,将由上述传送部件传送的上述显影剂保持在表面的同时旋转,而在与图像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中将上述显影剂提供到该图像承载体;和显影剂回收引导部件,与上述显影区域相比配置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下游,将上述显影辊表面的残留显影剂从上述显影辊向传送部件的方向传送,所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回收引导部件具有第1斜面,将上述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上述传送路径内的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传送部件的旋转轴之间;和第2斜面,具有比上述第1斜面的倾角小的倾角,将上述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上述传送路径,上述第2斜面被设置成,使上述残留显影剂的引导方向的前端部到达上述第2侧壁和上述传送部件的旋转轴之间,且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前端部而逐渐变小。根据上述构成,显影辊表面的残留显影剂通过第1斜面及第2斜面引导到传送路径。其中,第1斜面将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传送路径内的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传送部件的旋转轴之间。第2斜面被设置成面积随着朝向前端部而逐渐变小。因此,在第2斜面中传送的残留显影剂大部分不行进到前端部,而从第2斜面的旁侧部下落。从该旁侧下落的残留显影剂从第2斜面的倾斜方向弯曲,而被引导到传送路径中。并且,第2斜面具有比上述第1斜面的倾角小的倾角,在残留显影剂的引导方向上逐渐变窄的前端部到达第2侧壁和传送部件的旋转轴之间。因此,在第2斜面中传送的残留显影剂在从第1侧壁到第2侧壁的方向的截面中,跨过传送部件而下落。S卩,当残留显影剂通过第2斜面下落时,形成跨越传送部件的钩型的帷幕。由上述第1斜面及第2斜面引导的残留显影剂,可挤压传送路径内的补给调色剂, 同时使之混入到显影剂中。因此,可促进调色剂混入到显影剂中。由第2斜面引导的残留显影剂如上所述弯曲并被引导到传送路径,因此可提高调色剂混入到显影剂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装置如上所述,可促进调色剂混入到显影剂中,促进显影剂的搅拌,将充分带电的调色剂提供到显影辊。因此,可降低调色剂飞散、图像灰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显影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概要构成的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C-C向视截面图。图5是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的A-A截面向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的B-B截面向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具有的导流部件附近的截面的放大图。图8是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具有的导流部件附近的透视图。图9a是表示图1的显影装置的第1传送路径及第2传送路径中的显影剂流的平面图。图9b是表示回收显影剂的流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首先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收容部,收容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传送路径,具有靠近设置于该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辊侧的第1侧壁和远离显影辊侧的第2侧壁;传送部件,设置在该传送路径内,绕旋转轴旋转,搅拌并传送上述显影剂;补给口,设置在上述显影剂收容部的上壁,向上述传送路径补给调色剂;上述显影辊,将由上述传送部件传送的上述显影剂保持在表面的同时旋转,而在与图像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中将上述显影剂提供到该图像承载体;和显影剂回收引导部件,与上述显影区域相比配置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下游,将上述显影辊表面的残留显影剂从上述显影辊向传送部件的方向传送,所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回收引导部件具有:第1斜面,将上述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上述传送路径内的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传送部件的旋转轴之间;和第2斜面,具有比上述第1斜面的倾角小的倾角,将上述残留显影剂引导到上述传送路径,上述第2斜面被设置成,使上述残留显影剂的引导方向的前端部到达上述第2侧壁和上述传送部件的旋转轴之间,且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前端部而逐渐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广久志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