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的本安型巷道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巷道灯装置已广泛应用于有甲烷、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煤矿井下巷道及峒室内作固定式照明。但其电能传输的方案使用隔爆型巷道灯连接到电源线的方法, 这种方式在更换负载隔爆型巷道灯时,必须断电施工,否则易发生放电火花,不符合安全生产规程的要求,严重危害安全生产。采用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方式提供电能的巷道灯装置, 比较现有的必须断电施工的巷道灯装置显然意义非常。因此,设计一种采用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的巷道灯装置,解决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必须断电施工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度高、漏磁小、成本低、效率高的采用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的巷道灯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的巷道灯装置,包括供电端和用电端,供电端包括“”型或反“E”字形用电端磁芯以及缠绕在用电端磁芯上的次级线圈和连接在次级线圈两端的负载一巷道灯管及巷道灯控制器,供电端与用电端结合后,供电端磁芯与用电端磁芯构成近似完整的“ 口 ”字形或“日”字形磁芯,供电端磁芯与用电端磁芯构成闭合的磁 ...
【技术保护点】
1.采用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的本安型巷道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端(A)和用电端(B),供电端(A)包括“[”型或“E”字形供电端磁芯(1)以及缠绕在供电端磁芯(1)上的初级线圈和连接在初级线圈两端的交流电源(3),供电端(A)固定在巷道墙壁(8)上,用电端(B)包括“]”型或反“E”字形用电端磁芯(2)以及缠绕在用电端磁芯(2)上的次级线圈和连接在次级线圈两端的负载—巷道灯(6)及巷道灯控制器(4),供电端(A)与用电端(B)用螺母(5)和螺丝(7)连接结合后,供电端磁芯(1)与用电端磁芯(2)构成近似完整的“口”字形或“日”字形磁芯,供电端磁芯(1)与用电端磁芯(2)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志刚,曹志强,王亚涛,贾海亮,孔维,杜志刚,王俊勇,贾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姬志强,曹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