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794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该收集池包括:混凝土筑成的外墙壁和外底面、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墙壁和内底面;其中,内墙壁与内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外墙壁与外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二号半封闭容器;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收集沟从外墙壁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外墙壁和内墙壁,与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收集沟穿过外墙壁的位置位于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并能承受低至-165℃的低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低温介质收集池的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技术介绍
在液态超低温介质的储罐区及装置区,根据工艺要求,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收集池来收集泄漏的液态低温介质,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供其挥发或进行后续处理。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液态低温介质(如-165°C的液化天然气,或_104°C的液态乙烯等)的储罐及其他设备装置上具有若干条工艺管线,这些工艺管线上大多设有阀门103,这些阀门103所在的位置即为这些储罐、设备和装置上最容易发生泄漏的地方,因此,通常在这些阀门103的下方设置一收集盆 104,用于接收阀门103处泄漏的液态低温物质,防止其低温对下方的人或装置造成伤害。 各收集盆104均与收集沟102相通,从而将收集的液态低温介质沿该收集沟102输送到其末端所连通的收集池101中。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池101采用常见的混凝土制成,这种混凝土由砂子、石子、水泥以及天然骨料(如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组成,其抗冻性能比较差,因而在液态低温介质的温度比较低(如_165°C)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收集池101受冷开裂造成液态低温介质的泄漏,收集池101的池壁及底面的厚度不能低于2m,可见,现有技术提供的收集池101 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施工量等都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能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该收集池与输送所述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沟相连通;该收集池包括混凝土筑成的外墙壁和混凝土筑成的外底面、热传导系数在0. 15ff/(m · K)至0. 25ff/(m · 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墙壁和所述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底面;其中,所述内墙壁与所述内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所述外墙壁与所述外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二号半封闭容器;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所述收集沟从所述外墙壁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内墙壁, 与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所述收集沟穿过所述外墙壁的位置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收集池的池壁分为内墙壁和外墙壁,底面分为内底面和外底面,其中,与液态低温介质直接接触的内墙壁和内底面均用热传导系数在 0. 15ff/(m · K)至0. 25ff/(m · 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其热阻提高了 20倍以上,因而大大降低了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向外墙壁和外底面的传递量,这样,仅需使用比现有技术薄得多的混凝土来制作外墙壁和外底面,起到围护内墙壁和内底面、进一步防止冷量扩散的作用,即可在保证收集池安全的前提下,较长时间地储存液态低温介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大大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另外,将收集池连通内墙壁内部的位置设置在外墙壁与外底面所围成的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可起到防止收集池内的液态低温介质在压力或风力作用下沿收集沟回流的作用,使收集起来的液态低温介质全部集中在收集池内,不会损坏普通混凝土筑成的收集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包括水泥、石子、砂子和特殊骨料,其密度不超过850kg/ m3 ;其中,所述特殊骨料为膨胀粘土、膨胀聚苯乙烯、珍珠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进一步,所述特殊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IOMPa至15MPa之间。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的抗冻等级达到标准规定的D200等级。进一步,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外底面的厚度均不小于350mm ;和/或,所述内墙壁和所述内底面的厚度均不小于150mm。进一步,还包括由各自相互平行的两组不锈钢筋交叉连接而成的不锈钢网片,其位于所述内墙壁的内部和所述内底面的内部。进一步,各不锈钢筋的直径在4mm至6mm之间;每组不锈钢筋中相邻的两根不锈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mm。进一步,还包括内侧钢筋和普通钢筋,二者均位于所述外墙壁的内部以及所述外底面的内部;其中,所述内侧钢筋为低温钢筋或不锈钢钢筋;位于所述外墙壁内部的所述内侧钢筋处于所述外墙壁靠近所述内墙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底面内部的所述内侧钢筋处于所述外底面靠近所述内底面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墙壁内部的所述普通钢筋位于所述外墙壁远离所述内墙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底面内部的所述普通钢筋位于所述外底面远离所述内底面的一侧。进一步,相邻的所述内侧钢筋之间、相邻的所述普通钢筋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内侧钢筋与所述普通钢筋之间,均通过箍筋连结。进一步,所述内底面具有一号下凹,其为所述内底面的最低位置;所述外底面具有二号下凹,其位于所述一号下凹的正下方。进一步,所述内底面除去所述一号下凹的部分的上表面为斜平面,该斜平面的最低处为所述斜平面与所述一号下凹的邻接线,且所述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不大于 arctanO. 005。进一步,还包括抽液管和抽液泵;所述抽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号下凹内,另一端与所述抽液泵相连。进一步,还包括涂覆于所述内墙壁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底面的上侧面上的涂料,其厚度满足其在所述液态低温介质的浸泡下不脆断、不开裂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侧视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2和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和侧视剖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收集池与输送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沟204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收集沟204所输送的液态低温介质是由各储罐、装置、设备中的阀门206下方所设置的收集盆205汇集而来,收集盆205的底部与收集沟204是连通的,而收集沟204的一端(图2 和图3中的右端)是封闭的(图2和图3中未示出),另一端则与收集池的内部连通,从而将汇集的液态低温介质单向输送到收集池内。当然,为了保证输送的单向性,还可以设置收集沟204各部分的高度,使收集沟204与收集池连通的一端最低,而另一端则最高,且二者之间的高度变化是线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收集沟204的顶部是开口的,为了防止坠物(如树叶、人)掉到收集沟204内,还可以在收集沟204的顶部设置网格形式的栅栏212。该栅栏212可由钢筋连接(如焊接)而成,以提高自重,防止被风吹动或被盗。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收集池包括外墙壁201、外底面216、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 其中的外墙壁201和外底面216均由混凝土筑成,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均由热传导系数在0. 15ff/(m · K)至0. 25ff/(m · 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这里,外墙壁201与内墙壁 202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外墙壁201位于内墙壁202的外部,并且外墙壁201的内侧表面与内墙壁202的外侧表面贴合在一起,因而该收集池筑成之后,内墙壁202和外墙壁201连为一体,二者之间是没有分界线的。外底面216位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该收集池与输送所述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沟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收集池包括:混凝土筑成的外墙壁和混凝土筑成的外底面、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墙壁和所述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底面;其中,所述内墙壁与所述内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所述外墙壁与所述外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二号半封闭容器;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所述收集沟从所述外墙壁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内墙壁,与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所述收集沟穿过所述外墙壁的位置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华姚国明李金光李林凯李艳辉贾中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