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710459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高伸缩性的压圈处理部,该针织物应用该编织方法编织而成。设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为压圈方向(LS)、与压圈方向(LS)相反的方向为始端方向(RS)时,包括:工序A,使在作为压圈处理的对象的对象线圈(1)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二个线圈即第一线圈(2)和第二线圈(3)中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形成,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及工序B,使相对于对象线圈(1)向压圈方向接近的接近线圈(4)和第二线圈(3)重合。然后,将在工序B形成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为新的对象线圈(1),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工序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使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物。
技术介绍
在利用横机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作为进行处理以使该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不脱散的方法,可举出压圈处理。压圈处理是指如下处理使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线圈中的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与这些重合的双层线圈(重叠线圈)连续而形成新线圈,并将这种编织从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652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现有的压圈处理部很难说具有充分的伸缩性。例如,关于高圆套领针织套衫的衣领,在穿着针织套衫时需要使头通过,但由于设计上的制约不能使其周长太大。因此, 希望开发能够编织具有高伸缩性的压圈处理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编织高伸缩性的压圈处理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编织方法而编织成的针织物。压圈处理部的伸缩性不好的原因,可认为是由于与使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而成的重叠线圈连续而形成新线圈,因此压圈处理部中的针织纱的伸缩余量小。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在努力研究用于确保压圈处理部中的针织纱的伸缩余量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后,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横机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所述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设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为压圈方向、与压圈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始端方向时,包括工序A,使在作为压圈处理的对象的对象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二个线圈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形成,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及工序B,使相对于第二线圈向压圈方向接近的接近线圈和第二线圈重合。并且,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工序B形成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为新的对象线圈,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工序B。此处,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的“表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指在进行压圈处理前从编织针织物部的针床侧观察针织物部时的线圈的状态。例如,若针织物部主要在前针床编织,则通过从前针床侧观察该针织物部时的线圈的状态,判断该线圈为“表面线圈” 还是“反面线圈”。另外,在下一段说明的“针织物部的表面侧”是指在压圈处理前钩挂有针织物部的针床侧。例如,若针织物部主要在前针床编织,则针织物部的前针床侧为“针织物部的表面侧”。而且,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的“接近线圈”是在工序A之前钩挂于针床的线圈中的、在实施工序B时位于始端方向的端部的线圈。上述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根据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哪一个作为表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还是反面侧,考虑以下4种模式的变形。第一线圈=表面线圈、第二线圈=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第一线圈=反面线圈、第二线圈=表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第一线圈=表面线圈、第二线圈=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反面侧第一线圈=反面线圈、第二线圈=表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反面侧在这4种模式的编织中,尤其优选的编织,即,在工序A中,将第一线圈作为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作为表面线圈,在工序B中,以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的方式使第二线圈重合于接近线圈。作为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在将第一线圈作为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作为表面线圈、以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的方式使第二线圈重合于接近线圈的情况下,优选在工序A中依次进行以下步骤。(步骤1)在使给纱口向压圈方向移动的期间形成第一线圈。(步骤2)使给纱口相比第一线圈向始端方向移动。(步骤3)使第一线圈移圈到相对的针床。(步骤4)使给纱口相比第一线圈向压圈方向移动。(步骤幻在使给纱口向始端方向移动的期间形成第二线圈。另外,本专利技术针织物是具有压圈处理部的针织物,所述压圈处理部通过使用横机从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使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并形成在该重叠线圈连续的压圈的步骤而形成,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并且,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中的压圈的特征在于,由在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形成的第一线圈、及在第一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形成且与所述重叠线圈接近的线圈重合的第二线圈构成,这些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一方为表面线圈,另一方为反面线圈。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如下的本专利技术针织物压圈处理部中的压圈由在纵行方向上连续的二个线圈构成,所述二个线圈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在该针织物中,压圈由在纵行方向上连续的二个线圈形成,由此能够使压圈的伸缩余量比现有技术大。因此,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相比现有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具有优良的伸缩性。另外,通过将形成压圈的二个线圈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将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压圈紧凑地重叠的状态。其结果是,若形成由表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构成的压圈,则不会像仅由二个表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形成压圈的情况那样,使压圈庞大。另外,在上述⑴ (4)的编织中,由(2)的编织得到的压圈处理部成为在针织纱的配置上外观最良好的压圈处理部。根据包括上述步骤1 5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编织过程中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连接的针织纱将第一线圈拉向始端侧而使其扭转。其结果是,完成的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被卷入针织物的反面侧,压圈处理部的端部的线变得光滑。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物中的压圈处理部的线圈图。图3是实施方式2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图。图4是实施方式2的针织物中的压圈处理部的线圈图。标号说明A J织针FB前针床BB后针床LS压圈方向 RS始端方向1对象线圈(线圈、重叠线圈)2第一线圈(线圈、反面线圈)3第二线圈(线圈、表面线圈)4接近线圈(线圈)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编织,均对使用了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和在前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进行说明。当然,所使用的横机也可以是四针床横机。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图1的Sl所示通过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对钩挂于前针床的针织物部进行压圈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在该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使织针的数量少于实际的编织中使用的数量而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也能够适用于筒状地钩挂于前针床和后针床的筒状针织物的压圈处理。图1中的左侧的“字母+数字”表示工序编号,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给纱口(图中的▽)的移动方向,“K”+箭头表示编织方向,上下方向或倾斜方向的箭头表示移圈的方向。 图中的A J表示前针床(以下记为FB)及后针床(以下记为BB)的织针。另外,图中的 〇表示钩挂于针床的线圈,◎表示重叠线圈, 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编织的线圈,在各编织工序中实际进行的动作以粗线表示。此外,在图中,对于伴随横移的移圈,省略该横移的动作。图1的Sl中,表示使给纱口向纸面右方向移动而编织成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通过本专利技术针织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其特征在于,设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为压圈方向、与压圈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始端方向时,包括:工序A,使在作为压圈处理的对象的对象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二个线圈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形成,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及工序B,使相对于第二线圈向压圈方向接近的接近线圈和第二线圈重合,将在工序B形成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为新的对象线圈,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工序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道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