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加针方法及编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6967601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为了在编织物的编织时进行内加针之际,有效地防止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中的开孔的内加针方法。在使用横编机进行内加针时,分别按照由多个线圈构成的在先线圈列(1)、中间线圈列(3)、在后线圈列(5)的顺序进行编织。此时,在在先线圈列(1)的编织后,在中间线圈列(3)的编织前,形成一侧加针线圈(2),并且在中间线圈列(3)的编织后,在在后线圈列(5)的编织前,形成另一侧加针线圈(4)。这些加针线圈(2、4)分别插入于在先线圈列(1)的编织宽度内和在后线圈列(5)的编织宽度内。由此,在由加针线圈(2、4)使编织物的编织宽度增加的同时,防止该加针线圈(2、4)的形成部位中的开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进行使用了横编机的编织物的编织时,与卡定于针床上的编织物的针床长度方向的端部相比在内侧形成加针线圈的内加针方法及适用该方法编织的编织物。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用横编机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过程中,存在为了将编织物编织成所希望的形状而形成加针线圈的情况。作为形成这样的加针线圈的方法,使位于卡定在针床上的编织物中的针床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多个线圈向针床长度方向的外侧移动,在编织物的编织区域内产生空针,在此空针上形成挂针线圈,使编织宽度增加的内加针方法已被公知。但是,在此内加针方法中,由于通过向不存在前线圈横列的线圈的空针供线,形成由挂针线圈构成的加针线圈,所以,容易在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产生孔。因此,作为使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中的孔不醒目的内加针方法,本申请人进行了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将一个线圈分割成两个的分割加针(split knit)。但是,因为也存在没有与分割加针对应的横编机,所以,还提出了下面所示那样的即使是没有与分割加针对应的横编机也能够使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中的孔不醒目的内加针方法。图8是为了使用具备两对相互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四针床横编机,使配置在夹着将编织物在编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一分为二的基准线X-X对称的位置的一对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中的孔难以醒目的一般内加针方法的编织工序图的一部分。在图中,下部前针床、下部后针床、上部前针床及上部后针床分别为FD、BD、FU及BU。在图8的编织工序图中, 图中左侧的字母+数字表示工序号码,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编织方向或供线口 9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或倾斜方向的箭头表示移圈的方向。图中的A R表示前针床(FD、FU)的编织针,a r表示后针床(BD、BU)的编织针。另外,图中的〇表示线圈,V标记表示挂针线圈,在各编织工序中实际进行了的动作用粗线表示。这里,在图8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编织针的数量比在实际的编织中使用的数量少,并均做成用平针进行编织的物品。另外,在图中,针对伴随着横移的移圈,省略其横移的动作。另外,附图的观看方法等在作为后述的实施例图的图1、3 6中也是同样。Vl表示通过环绕编织在BD的编织针c p、FD的编织针P C上编织了筒状编织物的状态。从此状态开始,在V2中,将卡定在BD的编织针c e、n ρ上的线圈分别向相向的FU的编织针C E、N P移圈。在接着的V3、V4中,将在V2中移圈到FU的编织针 N P、C E上的线圈分别向相向的BD的编织针ο q、b d移圈,由此,使BD的编织针 e、n产生为了形成加针线圈的空针。而且,在V5 V9中,一面在V3、V4中产生的空针上形成由挂针线圈构成的加针线圈,一面对编织物的后侧编织物部进行编织。具体地说,在V5中,使供线口 9从图的左向右方向移动,由BD的编织针b d形成线圈。在V6中,使供线口 9向左方向移动,在BD的编织针e上形成由挂针线圈构成的加针线圈。在V7中,使供线口 9向右方向移动,在BD的编织针f m上形成线圈。在V8中,使供线口 9向左方向移动,在BD的编织针η上形成由挂针线圈构成的加针线圈。在V9中,使供线口 9向右方向移动,在BD的编织针ο q上形成线圈。因为在这些V5 V9的编织大致从左向右方向行进的过程中,BD的编织针e、n上的挂针线圈的形成通过从右向左方向的供线来进行,所以,这些挂针线圈成为绞绕线圈。如上所述,通过将加针线圈做成绞绕线圈,由于夹着此绞绕线圈的两个线圈的间隔缩短,所以,能够使在该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产生的孔不醒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62-520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也存在由于用于编织的编织线的种类、该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附近的编织组织而使开孔不醒目的效果不充分的情况,希望开发能够更有效地使开孔不醒目的内加针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为了在编织物的编织时进行内加针之际,有效地防止加针线圈的形成部位中的开孔的内加针方法及适用此内加针方法编织的编织物。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内加针方法,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使编织线向配置在各针床上的多个编织针供给的供线口的横编机,在与卡定于针床上的编织物的针床长度方向的端部相比在内侧形成加针线圈时,夹着由连续编织的多个线圈构成的中间线圈列地形成一对加针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过程,在中间线圈列的编织之前,在编织了由多个线圈构成的在先线圈列后,在上述在先线圈列的终端线圈附近的前后任一针床的空针上形成由绞绕线圈构成的一侧加针线圈;接下来,与在先线圈列的编织连续地编织中间线圈列;进而,当在中间线圈列的终端线圈附近的前后任一针床的空针上形成了由绞绕线圈构成的另一侧加针线圈后,编织由多个线圈构成的在后线圈列,在上述过程的途中或在上述过程之后,进行下述操作将一侧加针线圈插入于在先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或中间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在将一侧加针线圈插入于在先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的情况下,将另一侧加针线圈插入于在后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而在将一侧加针线圈插入在中间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的情况下,将另一侧加针线圈插入在中间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本专利技术的内加针方法可以利用于在筒状编织物中形成一对加针线圈的情况。例如,在将本专利技术的内加针方法适用于增大毛衣等的身片的衣服宽度的情况下,可以规定将身片在编织宽度方向一分为二的基准线,在同一编织线圈横列中,在夹着该基准线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一对加针线圈。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内加针方法也可以利用于在不具有前后编织4物部的一张编织物(下面为了方便,称为手帕编织物)中形成一对加针线圈的情况。例如, 也可以规定将手帕编织物在编织宽度方向一分为二的基准线,在同一编织线圈横列中,在夹着该基准线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一对加针线圈。此外,也可以在手帕编织物上不特别设定基准线,而在某个编织线圈横列中形成一个线圈的加针线圈,在该编织线圈横列的正上方的编织线圈横列或与该编织线圈横列相比在多个线圈横列上的编织线圈横列中形成剩余的加针线圈。例如,朝向手帕编织物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地形成在先线圈列和一侧加针线圈,接下来编织在该端部折返的中间线圈列。而且,在形成另一侧加针线圈后,编织在后线圈列。在此情况下,中间线圈列跨在两个线圈横列上形成。另外,进行上述操作1、2的时机可以进行各种选择。例如,可以列举出像后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在进行了上述过程后,依次进行操作1和操作2。此外,也可以像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在上述过程中的一侧加针线圈的形成结束了的时刻进行操作1,接下来,在上述过程全部结束了的时刻进行操作2。进而,也可以像后述的变形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在上述过程中的在先线圈列的形成结束了的时刻,在在先线圈列中预先将为了形成一侧加针线圈的空间空开,通过在该空开的空间形成一侧加针线圈,同时进行一侧加针线圈的形成和插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加针方法的一个方式,优选另一侧加针线圈的形成由与形成了一侧加针线圈的针床相向的针床进行。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加针方法的一个方式,优选以在进行内加针的过程中不将一侧加针线圈移圈即可的方式,在形成一侧加针线圈之前,将已形成在针床上的在先线圈列中的至少除靠中间线圈列的端部线圈以外的单个或多个线圈向相向的针床移圈,在通过该移圈成为了空针的编织针上形成一侧加针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加针方法,所述内加针方法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使编织线向配置在各针床上的多个编织针供给的供线口的横编机,在与卡定于针床上的编织物的针床长度方向的端部相比在内侧形成加针线圈时,夹着由连续编织的多个线圈构成的中间线圈列地形成一对加针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过程,在中间线圈列的编织之前,在编织了由多个线圈构成的在先线圈列后,在上述在先线圈列的终端线圈附近的前后任一针床的空针上形成由绞绕线圈构成的一侧加针线圈;接下来,与在先线圈列的编织连续地编织中间线圈列;进而,当在中间线圈列的终端线圈附近的前后任一针床的空针上形成了由绞绕线圈构成的另一侧加针线圈后,编织由多个线圈构成的在后线圈列,在上述过程的途中或在上述过程之后,进行下述操作:将一侧加针线圈插入于在先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或中间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在将一侧加针线圈插入于在先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的情况下,将另一侧加针线圈插入于在后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而在将一侧加针线圈插入在中间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的情况下,将另一侧加针线圈插入在中间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野昌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