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44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是用来将一储液槽中的加工液上的浮油去除,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分离槽、一引出管及一流回管。所述分离槽具有一由下而上连通转绕的迂回流道,及一连通所述迂回流道的上方的排油口,所述排油口可容上升的浮油排出。所述引出管是连接于所述迂回流道的下端与储液槽内浮油间的管体,可将加工液汲引入迂回流道内。所述流回管是连接于所述迂回流道的上端,可将加工液导回储液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一般自动化数字控制的综合加工机、铣床、车床等工作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为改进因切削热所生的影响通常会加入切削液,其中就以水溶性切削液的加工液而言,随着切削加工的进行,所述加工液将渐渐受到机械滑动部的润滑油及被加工件的油垢污染,而将油污带入所述加工液的储液槽内,会在所述储液槽表面漫浮一层矿物油,若未能即时将所述浮油去除,则所述浮油将会滋生细菌引发腐败恶臭,因而使所述加工液的性能下降,甚至会影响环境卫生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所以当使用到一定期限约二个月后,就须还换一次加工液,除了会增加成本外,所述被排换的工业废液也会造成环境的破坏。此外,在其他制造加工处理过程中,一些水溶性淬火液或洗净液等加工液的使用也会产生上述处理上的困扰。因此如何将油污有效地分离出加工液,是大家极须努力的课题,目前已发展出的除油设备有二种,一为钢带刮取式除油机,一为圆盘刮取式除油机。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往一种钢带刮取式除油机1是用来将一储液槽10中的一加工液101的油污102刮除,所述层油污102是升浮在所述加工液101的一上表面。所述除油机1包括一可回转地进出所述储液槽10内的钢带11、一邻抵于伸出所述储液槽10外的钢带11一外表面的刮板12,及一位于所述刮板12的一下端的集油槽13。所述钢带11为一封闭圈形带轮,可受一电动机控制而按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所述钢带11具有一浸入所述储液槽10的加工液101及油污102中的浸油部111、一离开露出所述油污上方的覆油部112,及一经过所述刮板12于进入所述油污102的前的清空部113。所述刮板12具有一位于所述钢带11清空部113的上端121,及一向下倾斜的下端122,所述上端121与所述钢带11间的间距相当微小,恰容所述钢带11顺利旋转通过,而可将油污102刮离所述钢带11。于使用时,所述钢带11向下浸入所述储液槽10内回旋,而所述邻近钢带11的油污102将黏附在所述钢带11的外表面上,并随着所述钢带11的上升而携离所述加工液101,当所述被覆油污的钢带11旋转至所述刮板12处时,所述油污102沿着所述刮板12的上端121流向下端122,而滴进落入所述集油槽13中。如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圆盘刮取式除油机2是用来将一储液槽20中的一加工液201的油污202刮除,作动原理与上述除油机相同,所述除油机2包括一可回转地进出所述储液槽20内的圆盘21、一邻靠于伸出所述储液槽20外的圆盘21一外表面的刮板22,及一位于所述刮板22的一下端的集油槽23。所述圆盘21可受一电动机控制而顺的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所述圆盘21的一下部份是浸入所述储液槽20的加工液201及油污202中,而一上部份则是离开露出所述油污202的上方。所述刮板22具有一侧抵在所述圆盘21的一外表面的上段221,及一向下倾斜的下段222。于使用时,随着所述旋转圆盘21的浸入并离开所述油污202,可在露出所述油污202的圆盘21的外表面黏附有油污202,当所述被覆有油污的圆盘21旋转至所述刮板22时,所述油污202将沿着所述刮板22的上段221流向下段222,而滴入所述集油槽23中。因此,随着所述钢带11或圆盘21的旋转携带,以及刮板12、22的刮除,可将加工液101、201表面的油污102、202去除。但是,由于上述二种以往除油机1、2,是在固定位置上转动,对于储液槽10、20内的整体液面而言,所能沾黏携带的油污有限,只能处理小部份少量的浮油,除油效率低,所以在使用上并无法有效地解决此一油污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能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的油污。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是用来将一储液槽中的一加工液上的一浮油去除,所述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分离槽、一引出管及一流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具有一底壁、一由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一由所述周壁的一内壁面所围构界定出的一由下而上连通的迂回流道、一具有于所述周壁的一底部连接所述迂回流道的一下端的汲入口、一具有于所述周壁的一顶部并连通位于所述迂回流道的上方的排油口,及一具有于所述周壁的顶部连接所述迂回流道的一上端的排水口,所述排油口可容浮油上升排出,所述排水口相对位于所述排油口的下方;所述引出管是一装设于所述储液槽与分离槽的汲入口间的连接管,具有一位于所述加工液上方的浮油处的抽出端,可将浮油汲引入所述分离槽的汲入口内进入迂回流道中;及所述流回管是一装设于所述分离槽的排水口与储液槽间的连接管,可将加工液导回储液槽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于使用时通过引出管将储液槽内的浮油及加工液打入所述分离槽的汲入口内,使加工液在所述迂回流道内由下而上迂回流动,并由排水口经所述流回管流回储液槽中,而被带入所述迂回流道内的浮油,有的向上滚动浮升至所述排油口排出,而有的则附着于所述分离槽的内壁面,待所述浮油粒子接触凝聚成具足够浮力的大粒子后,就会浮升至所述排油口排出,借以将加工液中的浮油分离去除。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的钢带刮取式除油机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的圆盘刮取式除油机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放大示意图,说明一油污于数个间隔板间流移并合的过程;图5是一部份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流量调节机构装设于位于一储液槽的上方浮油处的一引出管的上方;图6是本专利技术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用来将一储液槽3中的一加工液31内的一浮油32去除,而依据浮力原理,在相同的加工液31中,浮油32的浮力与体积成正比,因此所述浮油32中较大的油粒子将向上浮升于加工液31的一表面,而较小的油粒子则悬浮含混在所述加工液31中。所述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分离槽4、一引出管5、一流回管6、一集油槽7、一排油管8,及一流量调节机构9。所述分离槽4具有一底壁41、一由所述底壁41的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42、数片自所述周壁42的一内壁面的二相反侧分别相向间隔交错凸伸的水平间隔板43、一由所述内壁面及间隔板43所围构界定的由下而上具有数水平反相转折的迂回流道44、一具有于所述周壁42的一底部连接所述迂回流道44的一下端的汲入口45、一具有于所述周壁42的一顶部连通位于所述迂回流道44的上方的排油口46,及一具有于所述周壁42的顶部连接所述迂回流道44的一上端的排水口47。所述间隔板43呈左右交错地上下排列,可视为所述分离槽4的壁体的一部份。所述排水口47相对位于所述排油口46的下方。所述引出管5是一装设于所述储液槽3与分离槽4的汲入口45间的连接管,具有一位于所述加工液31上方的浮油32处的抽出端51、一套接于所述汲入口45的打入端52,及一位于抽出端51及打入端52间的泵53,可将浮油32由抽出端51汲引入所述打入端52及汲入口45内。所述流回管6是一装设于所述分离槽4的排水口47与储液槽3间的连接管。所述集油槽7是位于所述分离槽4的排油口46下方。所述排油管8是连接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是用来将一储液槽中的一加工液上的一浮油去除,所述回流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分离槽、一引出管及一流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具有一底壁、一由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一由所述周壁的一内壁面所围构界定出的一由下而 上连通的迂回流道、一具有于所述周壁的一底部连接所述迂回流道的一下端的汲入口、一具有于所述周壁的一顶部并连通位于所述迂回流道的上方的排油口,及一具有于所述周壁的顶部连接所述迂回流道的一上端的排水口,所述排油口可容浮油上升排出,所述排水口相对位于所述排油口的下方;所述引出管是一装设于所述储液槽与分离槽的汲入口间的连接管,具有一位于所述加工液上方的浮油处的抽出端,可将浮油汲引入所述分离槽的汲入口内进入迂回流道中;及所述流回管是一装设于所述分离槽的排水口与储液槽间的连接管,可将加 工液导回储液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宇潘绲玉
申请(专利权)人:冠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