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4225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底部的排种管,所述排种管为槽形结构,排种管的上端与机架上种箱底部的排种口对接,所述排种管的底端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所述开沟器呈犁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小麦播种机的开放式排种管底端增设了呈犁铧结构的开沟器,它能够杜绝排种管口被土壤堵塞,且开沟器主动开沟,极大的提高了播种开沟质量和盖种效果,也增强了小麦播种机的适应性。它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和实用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它是在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小型小麦播种机”(公开号 CN201733582U,公开日2011. 02. 09)和“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公开号CN201813665U,公开日2011. 05. 04)基础上作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小麦播种机的排种管大部分为封闭式结构,即排种管采用空心管的结构设计,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采用该排种管的播种机在湿粘土壤上播种时,排种管口容易被泥巴堵塞,种子无法流出,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小麦播种机的设计、生产者将排种管改为开放式结构, 即排种管的后面开设槽口,排种管的横截面呈“U”形或“V”形,该结构的排种管虽然不会发生被堵塞现象,但该排种管末端没有专门的开沟结构,播种机在播种时只能依靠排种管被动开沟,其开沟深度较浅、盖种质量较差,影响了小麦播种机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它在小麦播种机的开放式排种管上增设了呈犁铧结构的开沟器,变被动开沟为主动开沟,利于提高播种的开沟质量和盖种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底部的排种管,所述排种管为槽形结构,排种管的上端与机架上种箱底部的排种口对接,所述排种管的底端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所述开沟器呈犁铧结构。所述开沟器设在排种管底端的正前面上。所述排种管为后面开槽口的槽形结构。所述排种管的横截面呈“U”形状。所述排种管的横截面呈“ V”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是在小麦播种机的开放式排种管底端增设了呈犁铧结构的开沟器,它在杜绝排种管口被土壤堵塞的同时,播种机播种时能主动开出宽度和深度适宜的播种沟,排种管口流出的种子落入沟底,周围土壤回落盖种,极大的提高了播种开沟质量和盖种效果,也增强了小麦播种机的适应性。本技术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和实用性强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 A-A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 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中代号含义1 一排种管;2—开沟器;3—镇压轮;4一链条;5—机架;6—种箱; 7—微耕机。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 本技术包括固定在机架5底部的排种管1,该排种管1 的后面开有凹槽口,整个排种管1为横截面呈“V”形状的槽形结构,排种管1通常采用角钢制作而成。排种管1的上端与机架5上种箱6底部的排种口对接(种箱6固定在机架5上, 在种箱6底部布置有排种口),排种管1的底端正前面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2,该开沟器2 为前窄(或尖)、后宽且中部隆起的结构,与传统犁上的犁铧相近似,呈犁铧结构。上述排种管1除了采用横截面呈“V”形状的槽形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横截面呈“U” 形状的槽形结构。本技术以前倾的方式安装在机架5上,上端与种箱6底部的排种口对接。在使用过程中,排种管1的底端插入土壤,在微耕机7的驱动下播种机整机前行,开沟器2在前行中将其前侧的土壤强行分开,机架5后面的镇压轮3通过链条4带动种箱6底部排种口处的排种机构运行,在排种机构的作用下种箱6中的种子顺着排种管1落入开沟器2开出的沟底,开沟器前行后周围土壤回落将种子覆盖,机架5后面的镇压轮3在前进中将播种带土壤碾平压实,进一步提高盖种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5)底部的排种管(1), 所述排种管(1)为槽形结构,排种管(1)的上端与机架(5)上种箱(6)底部的排种口对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管(1)的底端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2),所述开沟器(2)呈犁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器(2 )设在排种管(1)底端的正前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管(1)为后面开槽口的槽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管(1)的横截面呈“U”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管(1)的横截面呈“V”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底部的排种管,所述排种管为槽形结构,排种管的上端与机架上种箱底部的排种口对接,所述排种管的底端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所述开沟器呈犁铧结构。本技术是在小麦播种机的开放式排种管底端增设了呈犁铧结构的开沟器,它能够杜绝排种管口被土壤堵塞,且开沟器主动开沟,极大的提高了播种开沟质量和盖种效果,也增强了小麦播种机的适应性。它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和实用性强等特点。文档编号A01C7/08GK202135483SQ2011202071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吴春, 周忠林, 唐建, 李朝苏, 汤永禄, 舒泽刚, 黄辉跃 申请人: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5)底部的排种管(1),所述排种管(1)为槽形结构,排种管(1)的上端与机架(5)上种箱(6)底部的排种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管(1)的底端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2),所述开沟器(2)呈犁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永禄黄辉跃周忠林舒泽刚李朝苏吴春唐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