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256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虫灯,属于灯具领域。该捕虫灯的结构包括灯泡(1)、电网罩(2)、底座(3)和反光板(4),其中:在灯泡(1)的外表面设置电网罩(2),底座(3)呈碗状设置于灯泡(1)的下端,底座(3)的碗状开口直径大于灯泡(1)的直径,反光板(4)通过支柱设置于灯泡(1)的上方,用于反射光线,反光板(4)的反光角度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捕杀有趋光性的蚊虫,可有效降低使用环境中的蚊虫数量,并可用于照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捕杀蚊虫的灯具,属于灯具领域。
技术介绍
在夏天,蚊虫的繁殖非常快,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某些血型的人群尤其招惹蚊虫,对蚊虫更是厌恶至极。蚊虫还是一些传染病的根源,所以人们正不断寻求有效的驱蚊方法,如杀虫剂、蚊香、驱蚊水等,这些方式都是被动防御,无法有效遏止蚊虫数量,且杀虫剂一般都含有毒性成分,在居家环境中不宜多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有效杀灭蚊虫的捕虫灯。该捕虫灯的结构包括灯泡、电网罩、底座和反光板,其中在灯泡的外表面设置电网罩,底座呈碗状设置于灯泡的下端,底座的碗状开口直径大于灯泡的直径,反光板通过支柱设置于灯泡的上方,用于反射光线。所述反光板与支柱采用轴活动连接,反光板的反光角度可调。优选地,灯泡采用节能灯。技术效果1、利用蚊虫的趋光性,能有效杀灭蚊虫,从而快速降低环境中的蚊虫数量。2、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采用物理灭蚊方式,无副作用。3、捕杀蚊虫的同时还可当路灯照明,一灯两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名称1、灯泡;2、电网罩;3、底座;4、反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捕虫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灯泡1、电网罩2、底座3和反光板4,其中在灯泡1的外表面设置电网罩2,底座3呈碗状设置于灯泡1的下端,底座3的碗状开口直径大于灯泡1的直径,反光板4通过支柱设置于灯泡1的上方,反光板4与支柱采用轴活动连接,以使反光板4的反光角度可以调整。在实施例中灯泡1采用U型管节能灯,灯泡1与电网罩2同时通电,灯泡1的光线通过反光板4反射出去,以作为路灯使用。蚊虫因为具有趋光性,灯泡1作为光源吸引蚊虫, 当蚊虫飞向灯泡1时会碰触到电网罩2上被电死,电死的蚊虫落在碗状的底座3中,便于收集起来可用于喂养家禽,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捕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泡(1)、电网罩O)、底座(3)和反光板,其中在灯泡(1)的外表面设置电网罩O),底座⑶呈碗状设置于灯泡⑴的下端,底座⑶的碗状开口直径大于灯泡⑴ 的直径,反光板(4)通过支柱设置于灯泡(1)的上方,用于反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1)采用节能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4)与支柱采用轴活动连接,反光板的反光角度可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捕虫灯,属于灯具领域。该捕虫灯的结构包括灯泡(1)、电网罩(2)、底座(3)和反光板(4),其中在灯泡(1)的外表面设置电网罩(2),底座(3)呈碗状设置于灯泡(1)的下端,底座(3)的碗状开口直径大于灯泡(1)的直径,反光板(4)通过支柱设置于灯泡(1)的上方,用于反射光线,反光板(4)的反光角度可调。本技术用于捕杀有趋光性的蚊虫,可有效降低使用环境中的蚊虫数量,并可用于照明。文档编号A01M1/04GK202135607SQ201120250140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黄文汉 申请人:苏州中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泡(1)、电网罩(2)、底座(3)和反光板(4),其中:在灯泡(1)的外表面设置电网罩(2),底座(3)呈碗状设置于灯泡(1)的下端,底座(3)的碗状开口直径大于灯泡(1)的直径,反光板(4)通过支柱设置于灯泡(1)的上方,用于反射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