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050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包括一箱体、一扩展拉链及一支撑件。箱体包括一前侧部、一衔接部及一后侧部,衔接部介于前侧部与后侧部的间且连接前侧部与后侧部,以构成一容置空间。扩展拉链设置于前侧部与衔接部的连接处与后侧部与衔接部的连接处。借由拉紧或拉开扩展拉链,以令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靠拢而隐藏衔接部,或令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分开,以改变容置空间的容置范围。并且支撑件于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分开时撑开衔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改变容置空间的容置范围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
技术介绍
在旅途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需携带众多私人物品,如换洗衣物、防晒乳、药品、保养品及化妆品。因此,为了方便携带众多随身物品,人们往往将众多私人物品收纳入行李箱内,让人们可借由拖拉行李箱直接将众多私人物品携带至目的地。然而,行李箱通常由两硬壳或一硬壳与一软材质的布料组成一容置空间。其中,全由硬壳组成的行李箱提供较佳的保护效果。由硬壳与布料组成的行李箱提供次佳的保护效果,但因布料为软性材质,行李箱则可多硬塞一些物品。但整体而言,这两种行李箱的容置空间为固定大小。然而每个人所需携带的私人物品各有所异。因此,每个人对行李箱的容置空间的需求亦不同。举例来说,因为旅途的长短不一,使用者对行李箱的容置空间大小的需求亦不同。 长途旅行时,需携带较大量的私人物品,故需大容量的行李箱。短程旅行时,需携带较小量的私人物品,故,宜将大容量的行李箱换成小容量的行李箱,以节省行李箱的体积。再举例来说,因为旅途过程中,使用者所携带的私人物品的数量会增加或减少。如在旅途的过程中,使用者陆续购买纪念品及礼物等物品而增加携带物品的数量。此时,若行李箱已塞满原本的私人物品,就无容量在放置其他物品。使用者只能选择将其他物品强行塞入行李箱或另外购买一较大的行李箱。但是,若使用者欲强行将其他物品再塞入行李箱, 恐导致行李箱崩坏。因此,如何能设计出符合各个使用者所需求的行李箱将是设计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行李箱为固定的容置空间的问题。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其包括一箱体、一扩展拉链及一支撑件。其中,箱体由多片基材所组成并包括一前侧部、一后侧部及一衔接部。衔接部介于前侧部与后侧部之间且连接前侧部及后侧部,以构成一容置空间。扩展拉链包括一链头及两链条,两链条分别设置于前侧部与衔接部的连接处,及后侧部与衔接部的连接处。链头结合两链条,使两链条相互靠拢或分开,以令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靠拢而隐藏衔接部,或令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分开,以改变容置空间的容置范围。支撑件设置于后侧部的内部。于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靠拢时,支撑件平靠于后侧部。于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分开时, 支撑件撑开衔接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衔接部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一顶部及一底部,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顶部及该底部,该第一侧部、该第二侧部、该顶部及该底部的同一侧边连接该前侧部,另一侧边连接该后侧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支撑件设置于该底部与该后侧部的连接处,该支撑 件在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靠拢时平靠于该后侧部,在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分开时 撑开该底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箱体还包括一延伸袋,该延伸袋的一侧边连接该衔 接部的该底部位于该前侧部的一侧边,所述延伸袋还具有一第一黏合件,该支撑件具有一 第二黏合件,该第一黏合件在该支撑件撑开该底部时黏合于该第二黏合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支撑件包括二支撑杆,所述二支撑杆相互交叉,且所 述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于该底部与该后侧部的连接处,所述二支撑杆在该前侧部与该后侧 部相互靠拢时平靠于该后侧部,在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分开时撑开该底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二链条的一端分别相交于该第一侧部的中段。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衔接部的该第二侧部与该顶部各包括一把手,该衔 接部的该底部包括至少一支撑块。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壳体,设置并罩设于该箱体的该后侧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的相对二侧面各具有一缺口,该箱体还具有二 侧袋,分别设置于该后侧部的两侧,所述二缺口分别裸露出该二侧袋。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的底缘还包括多个滑动件,该壳体另包括一拉 杆构件,该拉杆构件可相对该壳体被拉出或被推入。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是利用扩展拉链的两链条分别设 置于前侧部与衔接部的连接处,及后侧部与衔接部的连接处。因此可借由两链条相互靠拢 或分开,而令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靠拢而隐藏衔接部,或令前侧部与后侧部相互分开,而达 到改变容置空间的容置范围的效果。故当行李箱不需要大容量时,则将扩展拉链拉紧,以方 便使用者收纳行李箱。当行李箱需要大容量时,则将扩展拉链拉开,以增加容置空间的容置 范围。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 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IA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的立体示意图。图IB为图IA的打开前侧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A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IA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图IA的箱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5A至图5D为图IA的使用方式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的立体示意图。图7A至图7B为图6的使用方式图。图8为第三实施例的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的立体示意图。图9A至图9B为图8的使用方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行李箱100箱体110前侧部111开口拉链120衔接部121第一侧部122第二侧部123把手124顶部125把手126底部127支撑块128卡合部130后侧部131侧袋140容置空间150伸袋151第一黏合160壳体161缺口162滑动件163拉杆构件164按压装置170收纳空间200扩展拉链210链头220链条300支撑件330第一薪合340支撑杆341固定端342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IA至图4B,图I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的立体示意图,图IB为图IA的打开前侧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A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IA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图IA的箱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行李箱10包括一箱体100、一扩展拉链200及一支撑件300。箱体100由多片基材所组成,基材为软性材质。箱体100包括一前侧部110、一衔接部120及一后侧部130。而衔接部120介于前侧部110与后侧部130之间且连接前侧部110及后侧部130, 以构成一容置空间140。前侧部110具有一开口拉链111,开口拉链111环设于前侧部110的连续的三侧边。换句话说,前侧部110的连续三侧边通过拉链的方式与衔接部120连接,而前侧部110 的另一侧边以缝合的方式与衔接部120连接。衔接部120的第二侧部122与顶部IM各具有一把手123、125。顶部124的把手 125提供使用者以直向的方式拿持行李箱10,第二侧部122的把手123提供使用者以横向的方式拿持行李箱。衔接部120的底部1 包括至少一支撑块127。本实施例是以两支撑块127作为说明,并不以此为限。两支撑块分别平靠地面,用以提供衔接部120的底部126的支撑力。 后侧部130于相对两侧边分别具有一侧袋131。其中,如图3所示,扩展拉链200为拉紧状态时,衔接部120隐藏于容置空间内,且衔接部120与扩展拉链200间具有一收纳空间170。此收纳空间170用来将把手123、125 与支撑块127隐藏与扩展拉链内。另外,扩展拉链200为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改变容置空间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由多片基材所组成,并包括一前侧部、一后侧部及一衔接部,该衔接部介于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之间且连接该前侧部及该后侧部,以构成一容置空间;一扩展拉链,包括一链头及两链条,所述两链条分别设置于该前侧部与该衔接部的连接处及该后侧部与该衔接部的连接处,该链头为结合所述两链条使所述两链条相互靠拢或分开以令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靠拢而隐藏该衔接部,或令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分开以改变该容置空间的容置范围的链头;及一支撑件,设置于该后侧部的内部,该支撑件在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靠拢时平靠于该后侧部,在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相互分开时撑开该衔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姿玮
申请(专利权)人:伯勒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