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宣成专利>正文

一种钻杆接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914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所述金属刚体外表面设有合金过渡层,在合金过渡层外设有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刚性好、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钻井等行业中与钻杆配套使用的钻杆接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钻井等行业中与钻杆配套使用的钻杆接手
技术介绍
钻杆主要是用于地质勘探、钻井等行业中连接钻头、用以传递动力的杆件;而钻杆接手主要是套装在钻杆外用于连接钻杆的装置。目前,用于钻杆上的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该金属刚体是经过热处理、碳处理等以保证其刚度,并通过电镀的方式将金刚体包覆在金属刚体外,通过上述加工得到的钻杆接手与钻杆连接后,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地况复杂的情况,则不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影响了钻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钻杆精度差,一旦电镀到钻杆接手上的金刚体受到磨损,钻杆接手的金属刚体则容易损坏,从而导致钻杆磨损报废,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刚性好、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使钻杆工作稳定、对钻杆保护效果好的钻杆接手。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所述金属刚体外表面设有合金过渡层,在合金过渡层外设有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其中,所述金属刚体外表面开有环形凹位,所述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通过合金过渡层固定结合在金属刚体外表面的环形凹位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钻杆接手的金属刚体外表面设置合金过渡层、并在合金过渡层外设置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采用上述结构和材质极大的提高了钻头接手的刚性和使用寿命,即使在地况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也不易磨损,一方面保证了钻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对钻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1,所述金属刚体1外表面设有合金过渡层2,在合金过渡层2外设有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3。其中,所述金属刚体1外表面开有环形凹位,所述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3 通过合金过渡层2固定结合在金属刚体1外表面的环形凹位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钻杆接手的金属刚体1外表面设置合金过渡层2、并在合金过渡层2 外设置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3 ;采用上述结构和材质极大的提高了钻头接手的刚性和使用寿命,即使在地况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也不易磨损,一方面保证了钻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对钻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专利技术具有刚性好、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钻井等行业中与钻杆配套使用的钻杆接手。权利要求1.一种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刚体(1)外表面设有合金过渡层(2 ),在合金过渡层(2 )外设有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接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刚体(1)外表面开有环形凹位,所述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3)通过合金过渡层(2)固定结合在金属刚体 (1)外表面的环形凹位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所述金属刚体外表面设有合金过渡层,在合金过渡层外设有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本技术具有刚性好、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钻井等行业中与钻杆配套使用的钻杆接手。文档编号E05B17/04GK202131841SQ20112020074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吴宣成 申请人:吴宣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杆接手,包括管状的金属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刚体(1)外表面设有合金过渡层(2),在合金过渡层(2)外设有单晶金刚石与合金混合工作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宣成
申请(专利权)人:吴宣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