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6472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预紧机构。在移动部件移动后,当分解筒部件与移动部件时,能在筒部件内的气体自然排出后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作业。在预紧机构(36)中,将封闭部件(82)压入活塞(88)的连通孔(98)而封闭该连通孔,在封闭部件(82)的周面形成螺纹槽(86)以连通封闭部件(82)的上侧与下侧,能减小螺纹槽(86)的截面积。因此,活塞向下侧移动时,能减小缸筒(66)内的位于比活塞靠上侧的位置的气体经螺纹槽(86)向比活塞靠下侧的位置排出,能抑制活塞的朝向下侧的移动力降低。之后,活塞的朝向下侧的移动停止后,缸筒(66)内的位于比活塞靠上侧的位置的气体能经由螺纹槽(86)向比活塞靠下侧的位置缓慢地一边冷却一边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紧机构,通过供给到筒部件内的气体的压力使移动部件移动,由此, 安全带对乘坐人员的约束力增加。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紧机构中,通过向管(管形缸筒) 内供给气体,通过气体的压力使活塞(球塞)向一侧移动,从而安全带对乘坐人员的约束力增加。在此,在这种预紧机构中,考虑到循环使用性,优选管和活塞能够分解,在通过气体的压力使活塞向一侧移动后,当对管和活塞进行分解时,管内的气体自然地排出的话则更容易进行作业。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1807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41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如下的预紧机构在移动部件移动后,当对筒部件和移动部件进行分解时,能够在筒部件内的气体自然排出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作业。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预紧机构具备安全带,该安全带能够约束车辆的乘坐人员; 筒部件,在规定的时机向该筒部件的内部供给气体;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筒部件内,且形成有连通该移动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的连通孔;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插入上述连通孔内从而封闭上述连通孔,通过供给到上述筒部件内的气体的压力使上述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从而上述安全带对乘坐人员的约束力增加;以及连通槽,该连通槽形成在上述连通孔与上述封闭部件之间,连通上述封闭部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预紧机构,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预紧机构中,上述连通槽形成为螺旋状。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预紧机构,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预紧机构中,上述封闭部件采用固定螺钉。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预紧机构中,在移动部件形成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移动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进一步,封闭部件插入连通孔内,从而封闭连通孔。在规定的时机朝筒部件内供给气体,通过气体的压力使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从而安全带对乘坐人员的约束力增加。进一步,在连通孔与封闭部件之间形成有连通槽,连通槽连通封闭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因此,在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之后,筒部件内的位于比移动部件靠另一侧的位置的气体经由连通槽向比移动部件靠一侧的位置排出。在此,如上所述,由于封闭部件插入于连通孔内,因此,为了使封闭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连通,只要在连通孔与封闭部件之间形成连通槽即可,由此,能够减小连通槽的截面积。因此,当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时,能够抑制筒部件内的位于比移动部件靠另一侧的位置的气体经由连通槽向比移动部件靠一侧的位置排出,能够抑制移动部件的朝向一侧的移动力降低,能够增加安全带对乘坐人员的约束力。进一步,在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之后,能够将筒部件内的位于比移动部件靠另一侧的位置的气体经由连通槽向比移动部件靠一侧的位置缓慢地一边冷却一边排出。由此, 在分解筒部件和移动部件时,能够在筒部件内的气体自然排出后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作业。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预紧机构中,由于连通槽形成为螺旋状,因此能够加长连通槽的长度。因此,在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筒部件内的位于比移动部件靠另一侧的位置的气体经由连通槽向比移动部件靠一侧的位置排出,能够有效地抑制移动部件的朝向一侧的移动力降低。进一步,在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之后,能够有效地将筒部件内的位于比移动部件靠另一侧的位置的气体经由连通槽向比移动部件靠一侧的位置缓慢地一边冷却一边排出。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预紧机构中,封闭部件为固定螺钉。因此,能够将封闭部件的整体插入连通孔内,能够抑制封闭部件阻塞连通孔。附图说明图1的(A)以及(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紧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A)是示出预紧机构动作中的图,(B)是示出预紧机构动作之后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从车宽方向的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从车辆前后方向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预紧机构动作后的图,是从车辆前后方向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图5的(A)以及(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紧机构的活塞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分解立体图,(B)是剖视图。图6的(A)以及(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紧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A)是示出预紧机构动作中的图,(B)是示出预紧机构动作之后的图。标号说明26 安全带;36 预紧机构;66 缸筒(筒部件);82 封闭部件;86 螺纹槽(连通槽);88 活塞(移动部件);98 连通孔;100 预紧机构。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2中用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紧机构36的安全带卷绕机构10,图3中用从车辆前后方向一侧观察的侧视图示出安全带卷绕装置10。另外,在附图中,利用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利用箭头LO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一侧,利用箭头UP表示上方。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设置有作为主体部件的截面呈U字形的板状的框架12,在框架12设置有车宽方向内侧的背板12A、车辆前后方向一侧的脚板12B、以及车辆前后方向另一侧的脚板12C。框架12在背板12A处固定于车辆,由此,安全带卷绕装置10被设置于车辆。在脚板12B以及脚板12C分别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配置孔14以及配置孔16,配置孔14和配置孔16相互对置。在脚板12B、在配置孔14的上侧且是背板12A侧,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形状的第1卡止孔18,第1卡止孔18大致水平地配置。在脚板12B、在第1卡止孔18的正下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状的第2卡止孔20,第2卡止孔20与第1卡止孔18平行地配置,并且与第1卡止孔18连通。卷绕轴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框架12的脚板12B(配置孔14)与脚板 12C(配置孔16)之间。在卷绕轴22设置有作为卷绕部件的大致圆筒状的卷筒24,长条带状的安全带 26(带)从基端侧开始卷绕于卷筒对。安全带沈从框架12向上侧延伸,安全带沈能够佩戴于落座在车辆的座椅(省略图示)的乘坐人员。并且,通过卷筒对向卷绕方向(图2以及图3中箭头A的方向)旋转,安全带沈被卷绕于卷筒M,并且,通过安全带沈从卷筒M 被拉出,卷筒M向拉出方向(图2以及图3中箭头B的方向)旋转。构成束力限制(force limiter)机构的作为能量吸收部件的扭转轴28同轴地插入于卷筒M内,扭转轴28的位于脚板12B —侧的一端28A从卷筒M的位于脚板12B —侧的一端面突出。扭转轴观的位于脚板12C —侧的另一端^B以不能相对于卷筒M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卷筒M的位于脚板12C —侧的另一端内,从而扭转轴观能够与卷筒M — 体地旋转。在卷筒M的一端设置有作为旋转部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锁止齿轮30,扭转轴观以与锁止齿轮30同轴的方式贯通锁止齿轮30。扭转轴观以不能相对于锁止齿轮30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锁止齿轮30,从而锁止齿轮30能够与扭转轴观一体地旋转。并且,在锁止齿轮30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棘齿30A (外齿)。在锁止齿轮30的与卷筒M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构成离合机构的圆柱状的离合凹部32,离合凹部32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高。在框架12的脚板12C的外侧设置有作为施力构件的施力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紧机构,该预紧机构具备:安全带,该安全带能够约束车辆的乘坐人员;筒部件,在规定的时机向该筒部件的内部供给气体;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筒部件内,且形成有连通该移动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的连通孔;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插入上述连通孔内从而封闭上述连通孔,通过供给到上述筒部件内的气体的压力使上述移动部件向一侧移动,从而上述安全带对乘坐人员的约束力增加;以及连通槽,该连通槽形成在上述连通孔与上述封闭部件之间,且连通上述封闭部件的一侧和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田智纪朝雾佳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