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卫星图像自适应复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9611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卫星图像自适应复原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周期加平滑图像分解技术,将模糊卫星图像Y分解成为周期信号P和平滑信号S两部分;S2,对卫星图像退化参数进行估计;S3,利用所述参数估计结果对所述周期信号P进行基于复数小波包域的自适应复原,得到周期信号P的复原结果XP;以及S4,将所述周期信号P的复原结果XP加上所述平滑信号S,作为卫星图像最终的复原结果X。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原方法可以避免边界振铃现象,实现在去模糊的同时抑制噪声(特别是彩色噪声)的增益,以及保持强方向性纹理区域,实现对高频信息丰富的卫星图像的有效复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周期加平滑图像分解和复数小波包域的。
技术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遥感图像的复原一直是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热点问题,大致可分为单尺度和多尺度两种方法。比较经典的单尺度方法包括Wiener反卷积方法,Andre Jalobeanu的RHEA方法,Richrdson-Lucy方法,TiWionov正则化方法等等。所有这一类单尺度去卷积方法的问题在于,对于强方向性或者细节性的局部纹理,不能起到很好的增强作用,反而会出现一些虚假瑕疵;另外由于优化过程需要迭代,所以单尺度方法的速度往往较慢。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多尺度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常见的有实数小波、小波包等等。多尺度方法的优势在于对图像的局部纹理可以有非常好的增强效果,而同时抑制平坦区域的噪声;如果不涉及迭代,通常速度较快。但是多尺度方法通常需要在分解域中修改系数并反变换回空间域,因此很容易产生振铃效应。由于卫星图像的特殊性以及图像复原本身固有的病态性、复杂性,卫星图像复原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边界振铃。卫星图像尺寸往往非常巨大,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一般会先将图像进行分割,并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图像自适应复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利用周期加平滑图像分解技术,将模糊卫星图像Y分解成为周期信号P和平滑信号S两部分;S2,对卫星图像退化参数进行估计;S3,利用所述参数估计结果对所述周期信号P进行基于复数小波包域的自适应复原,得到周期信号P的复原结果XP;以及S4,将所述周期信号P的复原结果XP加上所述平滑信号S,作为卫星图像最终的复原结果X。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事民张砚李先颖满益云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