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5495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套设于一支伞骨末端的结合件,及一个对应该结合件开设于一片伞布上的布孔,该结合件包括一个对应该布孔开设的结合孔,该结合件相对该伞骨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透过该伞布上的布孔让伞布更加容易与结合件结合孔结合,而透过该结合件安装套设于伞骨上,且该结合件相对该伞骨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更加容易维修更换该结合件,确实达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特别是涉及一种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一种伞在制作时最耗时的工序,在于将伞布与伞骨结合,现有的方式皆为透过人工方式将伞布缝合于伞骨末端时一个结合件上,人工方式缝合的制作工时长、成本高,且品质较难控管,而由于结合方式必须以人工方式达成,在日后损坏需要维修时,必须由拥有特定技术的专业人士才能维修,而提高了维修成本。因此,一种容易与伞布结合且容易维修的结合方法及装置为目前市场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结合且容易维修的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直ο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套设于一支伞骨末端的结合件, 及一个对应该结合件开设于一片伞布上的布孔,该结合件包括一个对应该布孔开设的结合孔,该结合件相对该伞骨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个穿过该布孔与结合孔的插销件。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个凹设于伞骨上的卡槽,及一个套于该结合件上的套管件,该结合件还包括一个对应该卡槽的卡嵌臂,该套管件套于该结合件上时将该卡嵌臂迫紧于该卡槽中。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个安装于该结合件与伞骨间的嵌插件,该嵌插件包括两个呈U字型的嵌插凸块,该结合件对应前述凸块还包括两个呈凸字型的嵌插孔,前述嵌插凸块位于前述嵌插孔中,转动该结合件让前述嵌插孔与嵌插凸块在嵌合与分离状态间变化。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该结合件对应前述凸块还包括两个分离槽道,前述分离槽道位于前述嵌插孔间,前述分离槽道用于供该嵌插件的嵌插凸块滑移。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该结合件还包括两个位于所述嵌插孔与分离槽道间的斜坡,由嵌合状态至分离状态时,该嵌插件的嵌插凸块自前述嵌插孔沿斜坡转动至分离槽道。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个安装于该结合件上的枢转压制件,该枢转压制件呈U字型且包括一对枢转槽,该结合件对应该对枢转槽还包括两个位于该对枢转槽中的枢耳,枢转该枢转压制件在压制与松放状态间变化。 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个贴近该结合件且安装于该伞骨上的斜块,该枢转压制件还包括一个对应该斜块的固定面,在压制状态时该枢转压制件的固定面迫紧于该斜块上。 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该结合件还包括一个颈部,该结合孔开设于该颈部上,该伞布布孔安装于该颈部上。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个围绕界定该布孔的金属环圈。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一个结合件与一个开设于伞布上的布孔,接着,将该结合件安装套设于该伞骨末端,而后,将该布孔与该结合件结合。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将该布孔与该结合件的一个对应该布孔开设的结合孔互相结合。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将一个插销件穿过该布孔与结合孔。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制备一个凹设于伞骨上的卡槽,一个用于套于该结合件上的套管件,该结合件还包括一个对应该卡槽的卡嵌臂,接着,该套管件套于该结合件上,并将该卡嵌臂迫紧于该卡槽中。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安装一个嵌插件于伞骨上,该嵌插件包括两个呈U字型的嵌插凸块,接着,将该结合件安装于该嵌插件上,该结合件对应前述凸块还包括两个呈凸字型的嵌插孔,转动该结合件让前述嵌插凸块位于前述嵌插孔中。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该结合件对应前述凸块还包括两个分离槽道,前述分离槽道位于前述嵌插孔间,供该嵌插件的嵌插凸块在前述分离槽道中滑移。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该结合件还包括两个位于所述嵌插孔与分离槽道间的斜坡,由嵌合状态至分离状态时,该嵌插件的嵌插凸块自前述嵌插孔沿斜坡转动至分离槽道。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一个枢转压制件安装于该结合件上,该枢转压制件呈U字型且包括一对枢转槽,该结合件对应该对枢转槽还包括两个位于该对枢转槽中的枢耳,枢转该枢转压制件自松放状态至压制状态。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一个斜块贴近该结合件且安装于该伞骨上, 在压制状态时该枢转压制件的一个固定面迫紧于该斜块上。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中,该结合件还包括一个颈部,该结合孔开设于该颈部上,该伞布布孔安装于该颈部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透过该伞布上的布孔让伞布更加容易与结合件结合孔结合,而透过该结合件安装套设于伞骨上,且该结合件相对该伞骨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 更加容易维修更换该结合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结合件、一个套管件与一个插销件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嵌合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本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嵌合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本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分离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8是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第四较佳实施例在松放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本第四较佳实施例在压制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图13是本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个安装套设于一支伞骨1末端的结合件3、一个对应该结合件3开设于一片伞布2上的布孔4、一个穿过该布孔4与结合件3的插销件5、一个凹设于伞骨1上的卡槽6、一个套于该结合件3上的套管件7,及一个围绕界定该布孔4的金属环圈40。该结合件3包括一个对应该布孔4开设的结合孔31,及一个对应该卡槽6的卡嵌臂32。该插销件5穿过该伞布2上的布孔4与该结合件3上的结合孔31,用以将伞布2 与伞骨1结合,透过使用该插销件5,让伞布2与伞骨1间的结合方法达到一致化,而让机器施工的方式可行,因而可以避免因为人工方式而产生的成本高、品质不一的缺失。该结合件3透过该套管件7,相对该伞骨1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在套设状态时,该套管件7套于该结合件3上,并将该卡嵌臂32迫紧于该伞骨1上的卡槽6中,在拆卸状态时,该套管件7自该结合件3上移开,让该卡嵌臂32与该卡槽6分离,方便地达到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的效果,因此,当日后该结合件3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时,可以方便套设或拆卸该结合件3,无须由拥有特定技术的专业人士才能维修,降低维修成本。参阅图3、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方法及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构件与组装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还包括一个安装于该结合件3与伞骨1间的嵌插件8。该嵌插件8包括两个呈U字型的嵌插凸块81。该结合件3对应前述凸块81还包括两个呈凸字型的嵌插孔33、两个分离槽道34, 及两个位于所述嵌插孔33与分离槽道34间的斜坡35,前述分离槽道34位于前述嵌插孔 33间,前述分离槽道34用于供该嵌插件8的嵌插凸块81滑移。前述嵌插凸块81位于前述嵌插孔33中,转动该结合件3让前述嵌插孔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骨末稍与伞布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套设于一支伞骨末端的结合件,及一个对应该结合件开设于一片伞布上的布孔,该结合件包括一个对应该布孔开设的结合孔,该结合件相对该伞骨在套设与拆卸状态间变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和
申请(专利权)人:酷波厦门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