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铁基Fe2O3纳米管在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0905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铁基Fe2O3纳米管在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中的应用,该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铁基Fe2O3纳米管作为电极置于盛有染料废水的光透化学反应容器内,以铁基Fe2O3纳米管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为工作电极施加一个0.4V~0.6V的正偏压,使用可见光源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与现有光催化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以直接利用可见光进行高效光催化的特性,并且兼具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光催化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化学、环境化学和光催化
,涉及一种用于可见光催化污染物的铁基狗203纳米管垂直阵列及制备方法,还涉及其应用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可见光催化氧化降解的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兴起的光催化环境污染物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控制技术,该技术是将光催化剂和污染物结合,利用光能作为驱动力,达到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其最大特点是工艺、操作简单,过程可控。光催化反应的关键要素是光催化剂。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催化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人们所熟知,自从1972年日本科学家藤岛昭在Nature上报道了二氧化钛作为电极进行水的光分解效应,二氧化钛这种光催化剂就引起了更大的关注,80年代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着眼于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有机物分解反应,但是这些研究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为3. 2ev, 只能利用380nm以下的近紫外线激发,虽然紫外光激发二氧化钛产生的空穴及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产物,但是分布在生活空间中的光能本身十分稀薄,仅用自然光中的紫外波段收效甚微;若是利用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铁基Fe2O3纳米管在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铁基Fe2O3纳米管作为电极置于盛有染料废水的光透化学反应容器内,以铁基Fe2O3纳米管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为工作电极施加一个0.4V~0.6V的正偏压,使用可见光源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华张重宁雷燕竹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