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987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所述芯线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卡扣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卡扣件,所述线缆限位于卡扣件与绝缘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存储设备的数据传输。中国知识产权局2009年7月1日公告的技术专利公告第CN201266719号揭示了一种SATA连接器组件,其包括SATA连接器及与该 SATA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SATA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盖体、将所述导电端子分隔开的隔板、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支架。所述线缆设有若干芯线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盖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与线缆于该空间内相互电性连接,所述支架用于分离芯线并进一步固持线缆。然而,前述SATA连接器由于结构复杂、制造工序多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位于所述对接部后端两侧的配合部,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所述芯线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卡扣安装在绝缘本体配合部上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部之间共同形成有通孔,所述线缆限位于卡扣件与绝缘本体配合部之间的所述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件包括基部及自基部两端同向延伸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与绝缘本体配合部相卡扣以将卡扣件固持在绝缘本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部卡设于卡槽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内设有止挡部,所述卡扣部的端缘设有与止挡部配合的卡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件的基部上设有横截面为半圆的凹槽, 所述配合部上设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通槽,所述凹槽与通槽共同形成所述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子槽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芯线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连接处套设有热缩套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对接部上开设有一对相邻设置的收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的横截面呈“L”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对接部两侧并延伸超出所述对接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通过卡扣件与绝缘本体的卡扣配合得以将线缆限位于绝缘本体与卡扣件之间。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卡扣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10及与该电连接器10 连接的线缆20。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1、收容在绝缘本体1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 12、及安装在绝缘本体11上的卡扣件13。所述线缆20包括若干芯线21及包覆芯线21的外壳22。所述芯线21与相应的导电端子12电性连接。所述卡扣件13卡扣安装在绝缘本体11上,所述线缆20限位于卡扣件13与绝缘本体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组件 100 是一种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连接器组件。如图1、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基体110、自基体110向前延伸的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的对接部111、形成于对接部111后端两侧的配合部112、以及设置在对接部111两侧并延伸超出对接部111前端面的导向柱120。当电连接器10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所述导向柱120导引电连接器10与对接连接器进行稳固的配合。所述基体110呈纵长型,其包括所述配合部112以及位于一对配合部112之间的、可收容线缆20的收容部 1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20从一侧安装到绝缘本体11上,从而只有一个卡扣件13卡扣安装到配合部112用以限位相应的线缆20。所述配合部11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向配合部112内凹形成卡槽113。所述卡槽113内均设有止挡部114,从而使得卡槽113内形成有台阶。所述配合部112的后表面凹设有通槽1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11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可以理解地,所述通槽115 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任意的需要的形状。所述对接部111包括一对相邻设置的横截面呈“L”形的收容槽130及若干收容相应导电端子12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子槽116。所述一对“L”型的收容槽130均包括长度较短的第一槽150及与第一槽150垂直相通的第二槽160。所述一对第一槽15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一对第二槽160从相应的第一槽150的同一端沿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一槽150的长度相同,所述一对第二槽160的长度不同。所述一对第二槽160在其长度方向上成一直线设置。所述端子槽116沿前后方向贯穿对接部111。所述端子槽116分成两组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槽16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组端子槽116的数量不相等,其中一组设有六个端子槽116,另一组设有七个端子槽116。所述各端子槽116与相应的第二槽160相贯通。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2均包括与线缆20焊接的焊接部121、自焊接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122、自延伸部122向前延伸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电性接触的接触部 123、自接触部123向前延伸的预压部124。所述导电端子12与相应的端子槽116相干涉配合以固持在绝缘本体11内,所述干涉配合是通过设置在延伸部122上的倒刺125与端子槽116的槽壁之间配合实现的。导电端子12安装在相应的端子槽116内,所述预压部IM 与绝缘本体11相抵靠从而增大接触部123的接触弹力。所述接触部123凸伸到相应的第二槽160内,从而使得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后,接触部123可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焊接部121暴露在收容部117内以便与线缆20进行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20的各芯线21与相应的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1相焊接以实现导电端子21与线缆20之间的电性连接,各芯线21与相应的导电端子12的焊接位置处设有热缩套管30,以增强各焊接处的机械强度,从而起到保护焊接处的作用,防止线缆20受到外力作用时,破坏线缆20与导电端子12之间的电性连接。当然,线缆20与导电端子12 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它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卡扣件13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卡扣件13包括平板状的基部 131及自基部131的两端同向延伸的卡扣部132。所述各卡扣部132的端缘设有卡钩133。 所述卡扣部132与绝缘本体11相卡扣以将卡扣件13固持在绝缘本体11上。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10)及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20),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1)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2),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111)及位于所述对接部后端两侧的配合部(112),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21),所述芯线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卡扣安装在绝缘本体配合部的卡扣件(13),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部之间共同形成有通孔(14),所述线缆限位于卡扣件与绝缘本体配合部之间的所述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戴宏骐张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