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821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扣具结构,包括一下扣座,于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上至少贯设有一通孔;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对应所述通孔设有一耳勾,所述耳勾对应枢转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耳勾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与一第二空隙;至少一调整装置,有选择地设于所述第一空隙和所述第二空隙内,且于所述上扣板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的过程中有选择地抵靠至所述耳勾和所述枢接件;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下扣座的另一端,用以压制所述上扣板固定于所述下扣座上。由此,当所述上扣板会相对所述下扣座产生偏摆的趋势时,所述调整装置有选择地抵靠至所述耳勾和所述枢接件,可以挡止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偏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具结构,尤指一种用以定位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上的扣具结构。
技术介绍
扣具结构广泛地应用于将一芯片模块定位至一电连接器内并提供一作用力以实现芯片模块能通过电连接器与设置在电连接器下方的一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芯片模块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芯片模块需要不同的电连接器配合,使得电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分布越来越密集,因此,扣具结构需要给电连接器足够的压力以确保芯片模块同电路板之间稳定良好的电性导通。业界常见一种扣具结构,包括一下扣座,于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一枢接件;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具有一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对应枢转于所述枢接件用以使所述上扣板绕所述枢接件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一固定件,用以压制所述上扣板固定于所述下扣座上。现有技术中,当操作所述固定件并对所述上扣板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以将所述上扣板固定至所述下扣座时,由于所述对接件所在端已经通过所述对接件枢转于所述枢接件使得所述上扣板可以绕所述枢接件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由此,当所述上扣板相对自由的一端在受力不均时,会产生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致使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发生横向的偏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扣具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摇摆的扣具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扣具结构,包括一下扣座,于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上至少贯设有一通孔;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对应所述通孔设有一耳勾,所述耳勾对应枢转于所述通孔用以使所述上扣板绕所述通孔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且所述耳勾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与一第二空隙;至少一调整装置,有选择地设于所述第一空隙和所述第二空隙内,且于所述上扣板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的过程中有选择地抵靠至所述耳勾和所述枢接件;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下扣座的另一端,用以压制所述上扣板固定于所述下扣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操作所述固定件并对所述上扣板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以将所述上扣板的自由端固定至所述下扣座上时,所述上扣板的自由端所受的作用力会传递给所述耳勾所在端,所述上扣板会相对所述下扣座产生偏摆的趋势,此时,有选择地设于所述第一空隙和所述第二空隙内的所述调整装置会有选择地抵靠至所述耳勾和所述枢接件,用以挡止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偏移。 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扣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扣具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扣具结构打开状态的部分剖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扣具结构盖合状态的部分剖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扣具结构盖合过程中发生偏摆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扣具结构盖合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扣具结构1下扣座10上扣板20固定件30调整装置40中空孔100第一端101第二端102基板103枢接件104通孔105凹陷部106包覆部107包裹部108勾部109缺槽110挡板111扣合部112耳勾201第一空隙202第二空隙203挡止部204舌片205第一曲部211第二曲部212连接部213枢接臂300操作臂301按压部302第一调整装置401第二调整装置4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扣具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扣具结构1,用以定位一芯片模块(未图示)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请参照图1,所述扣具结构1包括一下扣座10 ;—上扣板20,盖设于所述下扣座10 上方;一固定件30,枢接于所述下扣座10,用以压制所述上扣板20固定于所述下扣座10上。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下扣座10大致为框形且呈中空状,其中间位置设有一中空孔100,所述下扣座10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101和一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与所述第二端102位于所述中空孔100的不同侧,所述下扣座具有一基板103连接所述第一端101 以及所述第二端102 ;所述第一端101上设有一枢接件104,所述枢接件104自所述基板103 竖直向上弯折形成,且所述枢接件104大致呈板状,所述枢接件104上间隔开设二通孔105供所述上扣板20枢接,于所述二通孔105之间设有一凹陷部106,所述凹陷部106位于所述枢接件104的顶面;于所述第二端102远离所述第一端101的位置向上弯折延伸一包覆部 107,所述包覆部107具有间隔设置的二包裹部108以及分别位于每一所述包裹部108内侧的一勾部109,所述包覆部107包覆所述固定件30,所述勾部109卡持所述固定件30 ;于所述基板103上靠近所述包裹部108开设一缺槽110,所述缺槽110位于所述包覆部107与所述中空孔100之间。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下扣座10具有二挡板111,所述挡板111与所述第一端 101以及与所述第二端102共同围设所述基板103,于所述挡板111上设有一扣合部112,所述扣合部112用于与所述固定件30配合以固定所述上扣板20至所述下扣座10。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上扣板20大致为框形且呈中空状,所述上扣板20盖设于所述下扣座10的上方,所述上扣板20对应每一所述通孔105的位置设有一耳勾201,每一所述耳勾201对应伸入一所述通孔105内,用以使所述上扣板20绕所述通孔105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10 ;且每一所述耳勾201的上表面为曲面,所述耳勾201包括一第一曲部211、一第二曲部212以及一连接部213,所述连接部213位于所述通孔105内,且所述连接部213连接所述第一曲部211与所述第二曲部212 ;所述第一曲部211与所述第二曲部 212分别位于所述枢接件104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曲部211与所述枢接件104形成一第一空隙202,所述第二曲部212与所述枢接件104形成一第二空隙203 ;于所述二耳勾201之间设有一挡止部204,所述挡止部204抵靠至所述凹陷部106用以限制所述上扣板20相对所述下扣座10向下偏移。请参照图,所述上扣板20对应所述缺槽110处设有一舌片205,所述舌片205部分进入所述缺槽110,且所述舌片205供所述固定件30压制。请参照图,所述调整装置40包括一第一调整装置401以及一第二调整装置402, 且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呈对称分布于所述上扣板与所述下扣座纵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的结构形状相同均大致呈方块状,所述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可为金属体,亦可为弹性体,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皆为金属体;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可设于所述第一空隙202内,亦可设于所述第二空隙203内,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皆设于所述第一空隙202内;所述第一调整装置401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402可与所述下扣座10 —体成型,亦可与所述上扣板20 —体成型,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扣座,于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上至少贯设有一通孔;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对应所述通孔设有一耳勾,所述耳勾对应枢转于所述通孔用以使所述上扣板绕所述通孔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且所述耳勾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与一第二空隙;至少一调整装置,有选择地设于所述第一空隙和所述第二空隙内,且于所述上扣板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的过程中有选择地抵靠至所述耳勾和所述枢接件;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下扣座的另一端,用以压制所述上扣板固定于所述下扣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尚儒袁延显李垚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