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烟污染处理设备,包括:一供外界空气进入的进气单元;一连通一排烟源及进气单元的引入单元,以令排烟源产生的废气与空气混合而产生冷凝污水;一储存冷凝污水的储水单元;一将冷凝污水过滤后回送至储水单元的污水过滤单元;一自该污水过滤单元接收浮渣而令其干燥并储存的浮渣干燥储存单元,及一供储水单元备用并接收储存雨水以补充储水单元水分的补水单元。从而,本发明专利技术除可净化如引擎、锅炉等燃烧设备的排烟废气中的粒状污染物,并进一步将废气净化过程产生的污水重复过滤及回收利用,以节省水资源而养减少人为补水换水的不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净化如引擎、锅炉等动力燃烧设备所排放废气中的碳粒子、粉尘等颗粒状污染物,并可将废气净化过程产生的污水重复过滤及回收利用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二十世纪以来,汽车逐渐在全球普遍使用,虽为人类生活导入革命性的便利,但同时也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引擎需燃烧石油方能动作,在燃烧后所排放的废气中,除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化学性污染气体外,还含有碳粒子、粉尘等颗粒状悬浮物,漂浮于空气中污染环境并随人类呼吸而进入人体内,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申请人于在先申请并于2000年3月7日获准的美国专利申请案号第08/972323案,即揭示一种以水洗方式净化车辆废气的车辆滤烟装置,以减少车辆废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即为申请人基于上述前案精益求精,就上述水洗过程中水与高温引擎废气混合而蒸发,所导致的水量消耗及人为补水过滤污染物处理等问题进一步改良,进而提升其实用性及使用便利性以改善空气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将废气中所含碳粒子,粉尘等净化的设备,其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并可长时间重复过滤及回收利用其过滤器亦可长时间过滤而不必经常更换滤芯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多重节水设计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避免其储水氧化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减少人为补水及换水程序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为用以净化处理一排烟源产生的排烟废气,该设备包括一进气单元,供外界空气进入;一废气引入单元,分别连通该排烟源及该进气单元,以令该排烟源产生的废气与该进气单元内的空气混合,而产生冷凝污水;一储水单元,储存该冷凝污水;及一污水过滤单元,自该储水单元输入该冷凝污水,经过滤后将获得的净水回送至该储水单元。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一自污水过滤单元滤水槽接收浮渣而加热干燥储存的浮渣干燥储存单元。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设备更包括一接收并储存雨水以补充该储水单元储槽水分的补水单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排烟污染处理设备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该较佳实施例的前向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显示一文氏管及相关组件的构造;图4为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逆止板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显示一滤水器及相关组件的构造;图6为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污水过滤单元前向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部分元件立体示意图,显示一滤水槽及其相关组件的构造;图8为图6中的部分元件立体示意图,显示一刮除装置的构造;图9为图6中的部分元件立体示意图,显示一滤芯的构造;图10为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显示一浮球阀及相关组件的构造。图11为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显示一安装于一储槽内的浮球阀及相关组件的构造;图12为该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汽车车体的前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从以下配合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了解。首先如图1及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排烟污染处理设备100的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进气单元1、一废气引入单元2、一储水单元3、一污水过滤单元4、一浮渣干燥储存单元5及一补水单元6,而设置于一汽车101车体适当位置,除用以处理该汽车101引擎102排放的排烟废气外进一步将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水过滤以再生回收。唯一需指出的一点,该废气净化设备100也可经适当调整变化,以适用于其他移动或固定式因燃烧而产生排烟废气的排烟源,而不限于本实施例所举形式。如图1、图2所示,进气单元1主要具有一自然进气管11、一强制进气管12、一位于强制进气管12顶部的护网13、一固设于强制进气管12内护网13大致下方的风扇14,及一由自然进气管11及强制进气管12下端共同汇集连接而成的主进气管15。冷空气可经由自然进气管11的进气口111或/及强制进气管12的风扇14强制吸入后,经主进气管15向下排送。废气引入单元2则主要具有一接自该汽车101的一引擎消音器103并穿设进入主进气管15较下端处而向下延伸的排气管21,及一位于排气管21最下端的文氏(Venturi)管22(详见图3)。高温的引擎废气自引擎消音器103经由排气管21及文氏管22进入主进气管15后,将使上述通过主进气管15的冷空气冷凝而产生凝结水,进而使引擎废气中所含的碳粒子与凝结水结合,形成含碳粒子及粉尘的污水并因重力下降至储水单元3。储水单元3主要具有一储存污水的储槽31、一固设于储槽31内部上方处的倾斜导水板32、一自导水板32末端延伸的逆止板33(详见图4)、一借由一循环水管34连通储槽31的循环水泵35、一设于储槽31顶部下方的洒水器36(详见图5),及一设于储槽31顶部的辅助水槽37。上述污水落至导水板32上后即进入并暂存于储槽31内,并藉逆止板33的作用防止储槽31内污水倒流,而后经循环水管34由循环水泵35以一定压力抽送至污水过滤单元4。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污水过滤单元4主要具有一圆筒状滤水槽41(详见图7)、一固设于滤水槽41顶部的驱动马达42、一由驱动马达42带动旋转的刮除装置43(详见图8)、一位于刮除装置43下方而固定的滤芯44(详见图9),及一设置于滤水槽41下方并供滤水槽41支承的沉淀槽45。一般过滤操作下,污水由循环水泵35以一定足够高压经其出口段循环水管34由滤水槽41接近顶部侧边411进入滤水槽41内部后,向下经滤芯44过滤成为净水,并进入由滤芯44底部向上凹设的一凹室441。当一连通于滤水槽41侧边411较下侧处的常闭(normal closed)电磁阀461通电开启后,大部分净水立刻经一出水管462流至储水单元3顶部的洒水器36,并由洒水器36的多个开孔361(详见图5)向下分配喷洒,以进一步冲洗自排气管21引入的引擎废气,而后再由导水板32引导至储槽31内。另一部分净水水则经一出水管463流至辅助水槽37内,如图2、图10所明示,辅助水槽37内于一杠杆371一端接设一浮球阀372,当辅助水槽37内水位足够时,杠杆371位于与浮球阀372相反端的一管塞373即封闭出水管463上端出口而停止进入净水。如图2、图3所明示,辅助水槽37藉一辅助水管374连通至上述排气管21下端的文氏管22喉部(throat)221附近,藉引擎废气通过文氏管22而使来自辅助水管374的净水雾化后,与废气中的碳粒子及粉尘结合。当该湿热的混合气体如前述与主进气管15内向下排送的冷空气相遇成为凝结水时,凝结水即不易被蒸发耗损,而可如前述由导水板32引导至储槽31。引擎废气经过上述程序滤去碳粒子及粉尘后形成的净化空气,则经一接设于储槽31与主进气管15相反侧的排气尾管38排出。续接上述污水过滤单元4的操作,当上述过滤操作一段时间,滤水槽41内污水所含碳粒子及粉尘由滤芯44吸附,而造成滤芯44逐渐阻塞通过压力上升时,驱动马达42即由一控制电路(图未示)自动启动而带动刮除装置43旋转。如图6、图8所示,刮除装置43进一步包含一圆形套筒431、一上端容置于套筒431的环状张力弹簧432、一对上下滑设于套筒431内壁一对滑槽433的导杆4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烟污染处理设备,用以净化处理一排烟源产生的排烟废气,该设备包括:一进气单元,供外界空气进入;一废气引入单元,分别连通该排烟源及该进气单元,以令该排烟源产生的废气与该进气单元内的空气混合,而产生冷凝污水;一储水单元,储存该冷凝污水;及一污水过滤单元,自该储水单元输入该冷凝污水,经过滤后将获得的净水回送至该储水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瑞青,
申请(专利权)人:诸瑞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