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电插拔式的充电桩设计,另一类则是采用各种无线电力传输方法(包括微波传送、电磁感应线圈谐振传送等)电插拔式充电方法虽具有充电效率高、构造简单的特点,但接口需人工连接,遇雷雨天气非常危险,其设备外露易损坏、易被盗,不易实现夜间无人值守充电。而目前无线传输电力的方法,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传输效率。本技术克服了以上各种缺点,真正做到了全自动连接,防雨防盗,无导电金属件插接,使其坚固耐用。高效电磁感应接触式充电装置充电设备完全埋设于路面或路肩内, 路面上根本看不见充电桩,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插接式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插拔充电以及无线传送电力存在的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全自动连接,防雨防盗,无导电金属件插接,使其坚固耐用的充电装置。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车载电磁感应接触式充电装置,所述电动汽车车载电磁感应接触式充电装置是一种基于“V”型槽定位的电动汽车电磁感应接触式充电装置,包括电磁感应电力传送部分、使汽车准确定 ...
【技术保护点】
1.电动汽车车载电磁感应接触式充电装置:是一种基于“V”型槽定位的电动汽车电磁感应接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感应电力传送部分、使汽车准确定位的“V”型槽结构地面组件以及包含升降系统的车载组件;所述电力传送部分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绕制在位于所述地面组件中的初级铁芯上,所述次级绕组绕制在位于所述车载组件中的次级铁芯上,在汽车被所述“V”型槽定位后,所述初级铁芯和所述次级铁芯开口部分相互贴合,形成闭合磁路,开始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林,黄辉,蔡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林,黄辉,蔡松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