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8376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涉及自装卸隧道布管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体、驾驶系统、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控制装置和驾驶座椅,液压系统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车体上安装车底盘,方向盘控制装置安装在车底盘一侧的中间位置,在车底盘另一侧安装两套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由承重支腿和支腿油缸构成;车底盘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装卸及夹持管机构,所述的装卸及夹持管机构由翻转臂、转臂油缸、“L”型框架和翻转油缸组成,转臂油缸驱动翻转臂,翻转油缸驱动“L”型框架;支腿油缸、转臂油缸和翻转油缸与发动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省时省力,集装管、运管、卸管和布管多功能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运输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隧道内长输管道布管作业施工中,用于装管、运输、卸管的自装卸隧道布管机
技术介绍
在长输管道施工作业中,首先要将钢管按一定的要求摆放,因此在长输管道施工中的装管、运管、卸管的布管作业是主要工作。目前的布管作业主要有两种一是隧道外组焊管道预制,隧道内管道碰头。就是把钢管在隧道外预制现场焊接成四联管,经防腐处理后用吊管机吊到滑轮组架上,再用卷扬机牵引,将管线移进隧道内。二是隧道内布管组焊,此方法是把钢管预制成双联管,采用自制的推管车送入隧道内的人工双联管的布管工作,隧道内采用手动葫芦吊管,外对口器组对,半自动焊进行焊接。以上两种方案存在的问题是 都采用多种机械、机具并用,工作效率低下,施工成本很高、费时费力、安全无保障,尤其在隧道内施工,运管、布管较为困难,大型吊装和运输设备更是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省时省力,安全的装管、运管、卸管和布管多功能为一体的自装卸隧道布管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包括车体、驾驶系统、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控制装置和驾驶座椅,液压系统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车体上安装车底盘,方向盘控制装置安装在车底盘一侧的中间位置,在车底盘另一侧安装两套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由承重支腿和支腿油缸构成;车底盘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装卸及夹持管机构,所述的装卸及夹持管机构由翻转臂、转臂油缸、“L”型框架和翻转油缸组成,转臂油缸驱动翻转臂,翻转油缸驱动“L”型框架;支腿油缸、转臂油缸和翻转油缸与发动机连接。上述的自装卸隧道布管机,所述的驾驶座椅设置两个,并以方向盘控制装置为中心相向设置。上述的自装卸隧道布管机,所述的行走机构是轮式行走机构或履带式行走机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①本专利技术创造可以选用现有的承载15吨或10吨的轮式货车或挖掘机,对底盘或操纵系统改装。在其车体、驾驶系统和液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其优点是具有完整的驾驶系统和行驶的动力传动系统,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可以满足布管机的使用性能和技术要求,同时降低成本。②装管翻转臂旋入钢管底下,转臂油缸驱动翻转臂向上旋转将需要施工的管材从管堆自行装到布管机上,然后通过“L”型框架和翻转臂将其夹紧,保证行驶、运输不松动。③运管具有驾驶行走功能的车体运送钢管,在车底盘中间以方向盘控制装置为中心设置相向的两个驾驶座椅,使布管机能够双向行驶时驾驶员都能看清前方,方向便于控制,将钢管运送至施工所需位置。④卸管“L”型框架由承载面和竖框构成,翻转油缸驱动“L”型框架翻转,当转动一定角度时,承载面上的钢管在自重力作用下,自行卸下,脱离“L”型框架的钢管由两个翻转臂承接后继续下移,直至落在土堆上,卸管后的翻转臂由转臂油缸驱动靠拢在车底盘的一侧。⑤车底盘中心会与钢管中心产生偏移量,使布管机的重心偏移,有翻倒的趋势,设置支腿机构增加整机稳定性。上管和卸管时将承重支腿支顶地面,行走时将承重支腿收起。本专利技术,可以适应不同工况条件,改善目前多种机械、机具并用,工作效率低下、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施工方式,实现装管、运管、 卸管、布管的多功能为一体。操作时,一位驾驶员即可完成,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省时省力,而且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包括车体、驾驶系统、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11),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控制装置(2)和驾驶座椅(3),液压系统包括发动机(4)。本实施例行走机构(11)采用轮式行走机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行走机构(11) 制成履带式行走机构。车体上安装车底盘(1 ),方向盘控制装置(2)安装在车底盘(1) 一侧的中间位置, 在车底盘(1)另一侧安装两套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由承重支腿(5)和支腿油缸(6)构成;车底盘(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装卸及夹持管机构,所述的装卸及夹持管机构由翻转臂(7)、转臂油缸(8)、“L”型框架(9)和翻转油缸(10)构成,转臂油缸(8)驱动翻转臂(7), 翻转油缸(10)驱动“L”型框架(9),支腿机构和翻转臂(7)设在车底盘(1)的同一侧,支腿油缸(6)、转臂油缸(8)和翻转油缸(10)与发动机(4)连接。驾驶座椅(3 )设置两个,并以方向盘控制装置(1)为中心相向设置。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工作原理是1.上管当需往布管机装管时,将两个翻转臂旋入钢管底下,转臂油缸驱动翻转臂向上旋转将钢管(12)(图中用虚线表示钢管放置的位置)送至“L”型框架,“L”型框架的水平架是运输钢管的承载面,“L”型框架的竖框和翻转臂将钢管夹紧,使钢管不能松动。2.运管采用行走机构(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进行运输。另外,以方向盘控制装置为中心,相向安装两个驾驶座椅,可以保证布管机双向行驶时,驾驶员都能看清方向,便于控制。3.卸管翻转油缸驱动“L”型框架翻转,当转动一定角度时,承载面上的钢管在自重力作用下,自行卸下,脱离“L”型框架的钢管由两个翻转臂承接后继续下移,直至落在土堆上。卸管后的翻转臂由转臂油缸驱动靠拢在车底盘的一侧。4.上管或卸管时,承重支腿在支腿油缸的作用下支顶地面,以增加整机稳定性。行走时将承重支腿收起,便于行走。权利要求1.一种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包括车体、驾驶系统、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11),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控制装置(2)和驾驶座椅(3),液压系统包括发动机(4),其特征在于车体上安装车底盘(1),方向盘控制装置(2)安装在车底盘(1) 一侧的中间位置,在车底盘(1)另一侧安装两套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由承重支腿(5)和支腿油缸(6)构成;车底盘(1) 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装卸及夹持管机构,所述的装卸及夹持管机构由翻转臂(7)、转臂油缸 (8)、“L”型框架(9)和翻转油缸(10)组成,转臂油缸(8)驱动翻转臂(7),翻转油缸(10)驱动“L”型框架(9);支腿油缸(6)、转臂油缸(8)和翻转油缸(10)与发动机(4)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驾驶座椅(3)设置两个,并以方向盘控制装置(2)为中心相向设置。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11) 是轮式行走机构或履带式行走机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自装卸隧道布管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体、驾驶系统、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控制装置和驾驶座椅,液压系统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车体上安装车底盘,方向盘控制装置安装在车底盘一侧的中间位置,在车底盘另一侧安装两套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由承重支腿和支腿油缸构成;车底盘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装卸及夹持管机构,所述的装卸及夹持管机构由翻转臂、转臂油缸、“L”型框架和翻转油缸组成,转臂油缸驱动翻转臂,翻转油缸驱动“L”型框架;支腿油缸、转臂油缸和翻转油缸与发动机连接。本专利技术创造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省时省力,集装管、运管、卸管和布管多功能为一体。文档编号F16L1/028GK102328682SQ20111022322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装卸隧道布管机,包括车体、驾驶系统、液压系统和行走机构 (11),驾驶系统包括方向盘控制装置(2)和驾驶座椅(3),液压系统包括发动机(4),其特征在于:车体上安装车底盘(1),方向盘控制装置(2)安装在车底盘(1)一侧的中间位置,在车底盘(1)另一侧安装两套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由承重支腿(5)和支腿油缸(6)构成;车底盘(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装卸及夹持管机构,所述的装卸及夹持管机构由翻转臂(7)、转臂油缸(8)、“L”型框架(9)和翻转油缸(10)组成,转臂油缸(8)驱动翻转臂(7),翻转油缸(10)驱动“L”型框架(9);支腿油缸(6)、转臂油缸(8)和翻转油缸(10)与发动机(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琴于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研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