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偏光片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5064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偏光片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其层状结构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前偏光片、前基板、前基板电极、前取向膜、液晶层、后取向膜、后基板电极以及带有反射镜的后基板;前基板电极和后基板电极均分别包括防离子渗入SiO2膜和ITO透明导电膜两层;液晶的双折率和液晶层的厚度之积大于0.2小于1.6μm。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防眩目效果;具有更好的温度特性。亮态和暗态反射率均佳。且成本低,易于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调制器
,特别是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液晶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经过长期的改进持续发展,现如今已不是一面简单的镜子,而是成为确保司机安全驾驶的关键设备。近代的汽车工业,各部组件都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和提升功能。汽车后视镜的防眩光效果也不断获得进步,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的影像获取后方车辆的信息。镜子里的影像清晰度和影像的相对光强度有直接关系,例如白天的影像,各个部分光强均勻,成像源没有强光发出,成像亮度和环境光接近而非常清晰。而夜间的影像,后方的汽车的车灯有强光发出,车灯影像的光强度远远大于其它部分的影像强度,当驾驶员观察后方车的情况时,车灯会很刺眼,干扰驾驶员的视线,而且镜子里的成像模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眩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电致变色和液晶是提出方案最多的两类防眩目后视镜。电致变色的优点是正常状态,反射率高成像清晰,但是其最大的缺陷是其响应速度非常慢,最短也要2秒以上,在瞬息万变的驾驶情况中,这个时间显得过长。某种意义来说,不具有防眩目的功能。各类液晶后视的转变时间通常要短于100毫秒,但液晶防眩目后视镜的主要问题是正常状态的反射率和防炫目状态的反射率难于兼顾,要么正常状态 (亮态)的反射率过低,成像不够亮;要么防眩目状态(暗态)的反射率高,成像不够暗。液晶防眩目后视镜虽然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它存在亮态不够亮,或者暗态不够暗的缺点,而且难于克服。亮态的反射率越高,暗态的反射率越低,防眩目反射镜的性能越好。一般不加染料的防眩目后视镜,亮态的反射率很难超过50%,且表面在某一角度有凸凹不平现象,有重影,影响成像质量。目前不加电时,染料液晶防眩目后视镜的反射率达到75%左右,加电时,暗态的反射率为10% -13%。这种后视镜暗态的反射率难以低于 10%,同时由于染料合成和提纯的难度大,降低成本有一定的困难,在中低档车型普及具有很大难度。染料液晶防炫目后视镜在-30°C以下的环境响应时间也变慢,响应时间在500ms 以上。在常温状态下,响应时间在50ms左右,如果进一步提高响应时间,暗态的反射率会进一步提高,防眩目的效果会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市场普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单偏光片的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此种单偏光片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包括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夹在前基板、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密封圈位于液晶层四周,起到封闭液晶的作用,和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其层状结构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前偏光片、前基板、前基板电极、前取向膜、液晶层、后取向膜、后基板电极以及带有反射镜的后基板;前基板电极和后基板电极均分别包括防离子渗入SiO2膜和ITO透明 导电膜两层;所述的SiO2膜厚度大于25nm,所述的反射镜厚度为150nm 200nm ;所述的ITO透明导电膜即氧化铟锡导电膜;液晶层包括液晶和间隔材料I混合构成;液晶的双折率和液晶层的厚度之积大于0. 2小于1. 6 μ m。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的单偏光片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结构减少了一层偏光片,其使偏光片的用量减少一半,降低防眩目后视镜的成本,为防眩目后视镜的进一步普及创造条件。和现有技术中的双偏光片结构相比,减少6-8层反射界面,提高亮度10-20%。暗态遮光率可以达到8%以下,重影轻,成像清晰,响应时间可以达到2-3毫秒的水平,具有更好的防眩目效果。具有更好的温度特性,在-40°C也具有快速的响应特性,响应时间可达 100ms,优于染料液晶的500ms的响应特性。高温可以达到90°C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亮态反射率达到50%以上,加电时,暗态反射率可以低于5% -8%。所述的SiO2膜可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设备形成;所述的反射镜为以铝或铬作为溅射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设备形成;所述的ITO透明导电膜以In2O3和SnO2组成的ITO陶瓷作为溅射靶,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设备形成。根据取向膜和液晶的种类不同,汽车后视镜的有如下组合方式优选的,所述前取向膜和后取向膜都使用水平取向的取向膜,且液晶使用正性液曰曰曰ο优选的,所述前取向膜和后取向膜,且液晶使用负性液晶。优选的,所述前取向膜和后取向膜的任意一个取向膜使用垂直取向的取向膜,而另一基板使用水平取向膜,且液晶使用负性液晶。优选的,所述前取向膜和后取向膜的任意一个取向膜使用垂直取向的取向膜,而另一基板使用水平取向膜,且液晶使用正性液晶。取向膜使用商用材料即可,例如实施例1、2中所用的水平取向时使用日产化学的 SE2170或SE150,垂直取向时使用日产化学的SE1211和SE4811。取向液涂覆后经高温处理形成取向膜,取向膜需要进行摩擦处理。优选的,液晶层的液晶的双折射率0. 06-0. 25,液晶层厚度1. 5-8微米,通过选择折射率和液晶层的厚度之积在大于0. 2小于1. 6 μ m之间。所述的密封圈中需添加起支撑作用的不导电间隔材料II和导电间隔材料III与间隔材料I形成均勻的盒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亮度10-20%,暗态遮光率可以达到8% 以下,重影轻,成像清晰,响应时间短,具有更好的防眩目效果;具有更好的温度特性。亮态和暗态反射率均佳。且成本低,易于普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共有附图1幅,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单偏光片的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示意图;1-前偏光片、2-前基板、3-前基板电极、4-前取向模、5-液晶层、6-后取向膜、 7-后基板电极、8-反射镜、9-后基板、10-间隔材料I、ll-密封圈、12-封口、13-间隔材料II、14-间 隔材料III。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单偏光片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包括前基板2、后基板9和液晶层 5,液晶层5夹在前基板2和后基板9之间,密封圈11位于液晶层四周,起到封闭液晶的作用,和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该后视镜的层状结构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前偏光片1、前基板2、前基板电极3、前取向膜4、液晶层5、后取向膜6、后基板电极7以及带有反射镜 8的后基板9 ;前基板电极和后基板电极均分别包括防离子渗入SiO2膜和ITO透明导电膜两层; 液晶的双折率和液晶层的厚度之积大于0. 2小于1. 6 μ m。前取向膜4和后取向膜6为垂直取向膜;SiO2膜厚度大于25nm、Al膜厚度为150nm 200nm、透明导电电极的厚度25nm 200nm,液晶层是由德国默克的MLC-6608和6微米厚的间隔材料积水化学的SP206构成。垂直取向膜使用日产化学的SE1211。液晶材料、间隔材料和取向材料均使用商用材料,其它厂家类似规格可以替代使用。取向液涂覆后经180°C高温处理形成取向膜,取向膜需要进行摩擦处理。偏光片采用胜宝莱光电的WPL-HN8192TA,这类偏光片在市场上种类很多,易于选型。由于采用单偏光片的结构,液晶防眩目后视镜的反射率可以达到50%以上,加电时,暗态的反射率可以低于5% -8%,响应时间可以达到2-3毫秒的水平。通常,所用密封圈为环氧树脂,密封圈11中需添加起支撑作用的不导电间隔材料 II 13和导电间隔材料III 14与间隔材料I 10形成均勻的盒厚。环氧树脂中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偏光片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包括前基板(2)、后基板(9)和液晶层(5),液晶层(5)夹在前基板(2)和后基板(9)之间,密封圈(11)位于液晶层四周,起到封闭液晶的作用,其特征在于:该后视镜的层状结构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前偏光片(1)、前基板(2)、前基板电极(3)、前取向膜(4)、液晶层(5)、后取向膜(6)、后基板电极(7)以及带有反射镜(8)的后基板(9);前基板电极(3)和后基板电极(7)均分别包括防离子渗入SiO2膜和ITO透明导电膜两层;所述的SiO2膜厚度大于25nm,所述的反射镜厚度为150nm~200nm;所述的ITO透明导电膜即氧化铟锡导电膜;液晶层(5)包括液晶和间隔材料I(10)混合构成;液晶的双折率和液晶层的厚度之积大于0.2小于1.6μ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景罡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东方科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