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卫民专利>正文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185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降水箱,在所述沉降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在所述沉降水箱一侧且靠近顶部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沉降水箱底部设置有沉泥槽,所述沉降水箱的侧壁朝向所述沉泥槽逐渐收缩并与所述沉泥槽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沉泥槽和所述沉降水箱相连通;所述沉泥槽顶部开口的面积为所述沉降水箱顶部开口面积的1/10~1/5;在所述沉泥槽底部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与水平面的夹角b小于9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中设置沉泥槽,并结合所述螺旋输送器的间歇工作方式形成泥封,通过泥封一方面降低了出泥的含水率,另一方面阻止了螺旋输送器转动对吸附液的扰动,有效避免了因为螺旋输送器造成的扰动而使得尘粒上浮并跟随上层清液流出沉降水箱的现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沉降法进行固液分离的直O
技术介绍
湿式除尘是指利用水或其它液体与含尘气体接触,从而将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吸收,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尘粒与喷洒的水滴、水膜或湿润的器件相遇时,发生润湿、凝聚、扩散沉降等过程,因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湿式除尘具有投资低,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同时进行有害气体的净化、能够对含尘气体进行冷却和加湿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处理高温度、高湿度和有爆炸性危险气体的净化,但是由于湿式除尘采用了水或其它液体作为净化物,在吸附尘粒后会生成大量的成泥污水。由于湿式除尘的吸附液用量非常大,为了节约液体资源并降低成本,所以需要将吸附液进行循环利用,但是如果直接将吸附尘粒后的成泥污水直接进行再利用,那么必然会带来对含尘气体的二次污染。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100349644C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固液分离装置的螺旋净化除尘器,所述除尘器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配合安装在外壳上,将外壳较大的空间隔离成许多个小空间,在实际使用时,所述螺旋叶片浸在吸附液里并进行旋转运动, 从而对烟气产生导流作用,引导烟气前进,减小阻力,同时对烟气进行切割,增大了烟气的表面积,促进吸收液和气体充分接触,在所述螺旋叶片的下方设置有沉降室,在快速旋转的螺旋叶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尘粒会沿所述叶片旋转的切向方向进入沉降室,沉降后的尘粒通过设置在沉降室底部的出灰绞龙输送到系统外部。这里提到的出灰绞龙是螺旋输送机的俗称,在所述出灰绞龙的旋转轴上同样焊有螺旋叶片,通过所述螺旋叶片的旋转可将物料推移至系统外部。在该技术中,将螺旋输送机外露于沉降室底部,且所述螺旋输送机外露于所述沉降室的空间也较大,这样当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快速旋转时,会对沉降室内的吸附液造成扰动,导致沉降至螺旋输送机上方的尘粒重新上浮,从而大大降低了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沉降分离效率,上述问题尤其是对粒径在75μπι以下的细小固体表现的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安装有螺旋输送机的固液分离装置,由于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外露于所述沉降室底部并快速旋转,对沉降室内的吸附液造成扰动,从而导致沉降至螺旋输送机上方的尘粒重新上浮,降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分离效率, 进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吸附液的扰动,具有较高分离效率的固液分离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技术方案为—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降水箱,在所述沉降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在所述沉降水箱一侧且靠近顶部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沉降水箱底部设置有沉泥槽,所述沉降水箱的侧壁朝向所述沉泥槽逐渐收缩并与所述沉泥槽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沉泥槽和所述沉降水箱相连通;所述沉泥槽顶部开口的面积为所述沉降水箱顶部开口面积的1/10 1/5 ;在所述沉泥槽的底部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与水平面的夹角b小于 90°。所述沉泥槽的高度为所述沉降水箱内液面高度的1/10 1/5。所述沉泥槽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300mm。所述沉泥槽的宽度等于所述螺旋输送器外部的壳体内径,所述沉泥槽的长度等于其宽度的0.5 3倍。所述沉降水箱的侧壁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c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90°。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螺旋轴与水平面的夹角b小于或者等于50°。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上的螺旋叶片的直径为螺旋轴直径的2. 5-5倍,所述螺旋叶片的螺间距为螺旋叶片直径的0. 5-1倍。所述螺旋输送器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以及螺旋叶片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径比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大0. 5-3mm。所述螺旋输送器在转动和静止两个状态下交替工作,所述螺旋输送器每次处于所述静止状态的时间不小于5分钟,转动状态下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转速为1-10转/min。所述螺旋输送器处于转动和静止两个状态下的时间比为1 1-1 45。所述螺旋输送器的出泥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沉降水箱内部液面至少50mm。在所述进液口下方设置有朝向所述沉降水箱内的液面倾斜的第一进水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导流板下方且朝向所述第一进水导流板的反方向呈弧形凹入的第二进水导流板,所述第一进水导流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流板之间具有适于吸附液通过的间隙。在所述沉降水箱的出液口处,设置有由所述沉降水箱的侧壁至所述沉降水箱外逐渐降低的出水导流板。在所述沉降水箱内部且位于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出水隔板,所述出水隔板与所述沉降水箱内侧壁之间的夹角d小于或者等于80°。在所述沉降水箱内还设置有隔离隔板,所述隔离隔板与所述沉降水箱的顶部以及沿所述沉降水箱的宽度方向所述螺旋输送器的两侧壁相连接。所述隔离隔板的底端位于所述沉降水箱内部液面下50_100mm。所述沉降水箱由上箱体和下箱体组成,所述上箱体呈矩形体,所述下箱体呈长条漏斗形。所述沉降水箱的体积为每小时循环水量的0. 5-3倍。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在所述沉降水箱底部设置有沉泥槽,且所述沉泥槽顶部开口的面积为所述沉降水箱顶部开口面积的1/10 1/5,所述沉降水箱的侧壁朝向所述沉泥槽逐渐收缩并与所述沉泥槽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沉泥槽和所述沉降水箱相连通;上述设置保证了吸附液在沉降水箱内部进行沉降后,所述吸附液内部的尘粒可以直接沉降到所述沉泥槽内部,或者经过所述沉降水箱倾斜的侧壁滑落到所述沉泥槽内部,从而将尘粒完全沉积到所述沉泥槽内,由于所述沉泥槽相对于所述沉降水箱体积较小,这样尘粒就在所述沉泥槽内形成了一个泥封,从而形成了对所述螺旋输送器和所述吸附液的隔5离,有效避免了因为螺旋输送器造成的扰动而使得尘粒上浮并跟随上层清液流出沉降水箱的现象,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通过上述泥封的设置,保证了尘粒在所述沉泥槽中泥封的过程中,随着尘粒的不断沉降,泥封密实,从而将沉降的尘粒附带的水分挤压渗出并合并进入位于所述泥封上部的沉降水箱的清液内,这样在污泥进入螺旋输送器时,其内部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减轻了螺旋输送器的输送负荷,从而避免了螺旋输送器输送含水量极大的污泥造成的能源的浪费; 而且由于污水含水量较低,所以无需再进行如离心脱水等污泥浓缩的工序,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后续进行污水处理的耗能。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较之现有技术而言,其对于75 μ m以下的细小固体颗粒具有更优异的沉降分离效果。本装置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湿式除尘器循环水处理等工艺环节。(2)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设置所述沉泥槽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 300mm,这样可以获得较大厚度的泥封,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泥封的效果,即有效地将所述沉降水箱和所述螺旋输送器进行隔离;此外,设置所述沉泥槽的宽度等于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螺旋轴直径,所述沉泥槽的长度等于其宽度的0. 5 3倍,对沉泥槽的长宽高进行限定,既保证了沉泥槽具有合适的体积,不会因体积过小而满溢,又保证了沉泥槽与螺旋输送器结构的配合。(3)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设置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螺旋轴与水平面的夹角b小于或者等于50°,该角度不能设置太大,因为污泥在沿所述螺旋轴输送的过程中, 由于其自身重力的作用,很容易会发生滑落,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输送效率。(4)本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上的螺旋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降水箱,在所述沉降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在所述沉降水箱一侧且靠近顶部设置有出液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降水箱底部设置有沉泥槽,所述沉降水箱的侧壁朝向所述沉泥槽逐渐收缩并与所述沉泥槽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沉泥槽和所述沉降水箱相连通;所述沉泥槽顶部开口的面积为所述沉降水箱顶部开口面积的1/10~1/5;在所述沉泥槽的底部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与水平面的夹角b小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卫民左丽卓宇轩袁儒正张亮魏稳高科熊一峰滕明蒋炎炎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卓卫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