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154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扫描驱动模块、数据驱动模块、像素、数据线、移位寄存模块以及扫描线,扫描线包括分别与扫描驱动模块和像素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扫描信号控制像素的充电时间的第一类扫描线以及分别与移位寄存模块和像素连接,用于根据第二扫描信号控制像素的子像素的驱动时间的第二类扫描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不用增加装置成本即可实现反向扫描,解决了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采用反向扫描驱动时无法保持应有的驱动效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增加成本即可实现反向扫描的。
技术介绍
现在的液晶显示装置一般采用图1所示的扫描线与像素之间连接方式进行驱动, 图2为图1所示的扫描线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如图1所示,每个像素连接到一条扫描线(如 GATE_N、GATE_N+1、GATE_N+2),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如图2所示,扫描线依序打开,每条扫描线的波形宽度大约为10-20US。当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多区域(multi-domain)设计时,扫描线与像素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图中每个像素都连接到两条扫描线上,其中一条扫描线控制像素充电的电压,这里称其为第一类扫描线,如GATE_N、GATE_N+1、GATE_N+2 ;另一条扫描线控制像素的子像素的电荷共享,这里称其为第二类扫描线,如SHARING_N、SHARING_N+U SHARING, N+2。图中第一类扫描线为第η条扫描线(如GATE_N),第二类扫描线为第η+1条扫描线(如 SHARING_N),其中 SHARING_N 为 GATE_N 的下一条扫描线。图4为图3所示的扫描线与像素之间的连接方式的变形,不同之处为第一类扫描线为第η条扫描线(如GATE_N),第二类扫描线为第n+2条扫描线(如SHARING_N),其中 SHARING_N为GATE_N的下两条扫描线。依次类推,第二类扫描线也可以为第n+m条扫描线 (m为大于2的正整数)。图5所示的为具有多区域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类扫描线(GATE_N、GATE_N+1、GATE_N+2)和第二类扫描线(SHARING_N、 SHARING_N+U SHARING_N+2)都是依序打开的,每条扫描线的波形宽度均为10_20us。为了满足多区域设计的应有效果,使得子像素可以正常的工作,第二类扫描线的打开时间必须晚于第一类扫描线的打开时间。但是这样的设计在显示器采用反向扫描的驱动时,其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图如图6所示,第二类扫描线的打开时间就会早于第一类扫描线的打开时间造成无法保持多区域设计的液晶显示器应有的驱动效果。故,有必要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成本即可实现反向扫描,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采用反向扫描驱动时无法保持应有的驱动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扫描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第一扫描信号;数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灰度信号;像素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显示所述灰度信号,每个像素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和对所述子像素的灰度信号进行重新分配的像素电容; 数据线分别与所述数据驱动模块和所述像素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灰度信号控制所述像素的充电电压;移位寄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产生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相应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扫描线包括第一类扫描线分别与所述扫描驱动模块和所述像素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所述像素的充电时间;以及第二类扫描线与所述像素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所述像素的子像素的驱动时间;所述移位寄存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相应的第二类扫描线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类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类扫描线间隔排列, 所述第一类扫描线和相应的第二类扫描线之间间隔A条扫描线,其中A为大于0的正整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移位寄存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时间为 t,所述移位寄存模块产生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相应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时间为t+T,其中T 为预定延迟时间。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移位寄存模块为单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信号输入管脚、时钟输入管脚、输出管脚以及反馈管脚,所述信号输入管脚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连接,所述输出管脚和所述反馈管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类扫描线连接,所述时钟输入管脚用于输入所述预定延迟时间T。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移位寄存模块包括依次串联成多级的多个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信号输入管脚、时钟输入管脚、输出管脚以及反馈管脚,所述信号输入管脚与上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管脚连接,所述输出管脚分别与下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管脚和上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反馈管脚连接,所述时钟输入管脚用于输入所述预定延迟时间T ;第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管脚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连接, 最后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管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类扫描线连接和上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反馈管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波形宽度为 10-20us。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扫描驱动模块,移位寄存模块,以及扫描线,包括第一类扫描线,用于控制像素的充电时间;第二类扫描线,用于控制所述像素的子像素的驱动时间;当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扫描时,包括步骤如下S10、所述扫描驱动模块产生第一扫描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类扫描线;S20、所述移位寄存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产生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相应的第二扫描信号;S30、根据所述第二扫描信号驱动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相应的第二类扫描线。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移位寄存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时间为t,所述移位寄存模块产生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相应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时间为 t+T,其中T为预定延迟时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第一类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类扫描线间隔排列,所述第一类扫描线和相应的第二类扫描线之间间隔A条扫描线,其中A为大于0 的正整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波形宽度为10-20US。本专利技术的不用增加装置成本即可实现任何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向扫描,解决了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采用反向扫描驱动时无法保持应有的驱动效果的技术问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和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扫描线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图3为现有的多区域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和像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现有的多区域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和像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现有的多区域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图6为现有的多区域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反向扫描时的扫描线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和像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单一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多个移位寄存器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和像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在图7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和像素的结构示意图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扫描驱动模块710、数据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像素720、数据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第一扫描信号;数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灰度信号;像素,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显示所述灰度信号,每个像素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和对所述子像素的灰度信号进行重新分配的像素电容;数据线,分别与所述数据驱动模块和所述像素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灰度信号控制所述像素的充电电压;移位寄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产生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相应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扫描线,包括:第一类扫描线,分别与所述扫描驱动模块和所述像素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所述像素的充电时间;以及第二类扫描线,与所述像素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所述像素的子像素的驱动时间;所述移位寄存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类扫描线相应的第二类扫描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