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地表的二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6524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表的二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数据处理领域。所述方法首先建立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然后对所述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进行野外一次静校正计算,再对所述空间模型中的每一条二维地震测线做野外一次静校正应用、进行叠前去噪处理、保真和一致性处理,最后提高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对不同年度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数据进行连片处理,处理剖面时深误差小于规范指标,构造形态清晰、可靠且闭合,并处理出了高分辨率、高保真、高信噪和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构造和岩性变化特征的地震剖面,为地震解释提供可靠的处理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在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各种干扰能量广泛发育、原始资料品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当时对本区浅层资料使用的局限性,重复处理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静校正问题地表复杂地区沟壑纵横,表层速度厚度变化剧烈,野外浅层资料先天不足(微测井资料数量极少,无法控制该类型空间上表层的剧烈变化;小折射资料受地形影响,精度低,山地地区误差大;井口时间跳跃大),选择准确、合理的静校正方法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地表复杂地区特殊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对本区浅层资料合理使用认识上的的局限性,静校正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避免静校正不准所引起的假构造、假断层,提高相交剖面的闭合差的精度,以保证相交剖面闭合。2,剖面结构及信噪比受原始资料品质、局部静校正不到位的影响,复杂地区剖面结构不清,信噪比低, 剖面品质尚需进一步的提高方能满足解释的要求。3,连片处理的剖面匹配连片处理是在一个大的区域野外采集了许多条二维地震资料(如图1 来进行批处理。由于连片处理的地震资料涉及不同单位、不同年代,采集设备、采集参数互不相同,测线类型有直线、宽线和弯线等,它们的原始资料的品质、有效波频带、能量均有一定的差别, 从已经处理的剖面来看,由于复杂地表地区冲沟、塬、梁、卯、坡并存的独特地貌,不同年代剖面的有效波频带差异较大,因此,连片处理中如何保持全区成果剖面面貌的一致性,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现有方法得到的地震剖面不尽人意,其边界剖面结构不清,信噪比低,剖面品质难以满足解释的要求,因此需要改进处理技术和处理流程,以不断提高最终剖面的品质, 才能满足解释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利用现有资料处理软件系统,实现对地表为黄土塬区和沙漠区过渡带以及地形极其复杂、起伏变化剧烈的地区进行地震资料的处理,为地震解释提供可靠的处理结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方法首先建立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然后对所述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进行野外一次静校正计算, 再对所述空间模型中的每一条二维地震测线做野外一次静校正应用、进行叠前去噪处理、 保真和一致性处理,最后提高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的方法,具体如下输入所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数据,包括每条线每个炮点的原始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炮点位置的大地坐标、井深、高程、井口时间,然后根据测线的位置来修改每条测线的炮点号和共反射点号,根据这些数据来建立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以前做二维测线处理,从空间来看只是一条线,本专利技术建立的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是立体的,是根据测线的位置来修改每条测线的炮点号和共反射点号,相当于假三维空间模型,这种技术被称为“空间模型控制静校正技术”,此技术解决了二维测线的闭合问题。空间模型主要是用来计算野外一次静校正量,连片处理的二维地震测线还是一条一条进行逐一处理的。所述方法包括野外一次静校正计算的方法,具体如下首先采用智能初至拾取在瞬时振幅的基础上做能量判别,同时对初至的形状进行模式识别,然后再进行多项式拟合,多次叠代,拾取初至;然后采用层析静校正技术对所述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进行野外一次静校正。进行野外一次静校正的方法很多, 有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等许多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层析静校正技术。所述方法包括叠前去噪处理的方法,具体如下(1)当存在低频能量较强的干扰波时,采用串联反褶积技术压制低频干扰,突出有效波;(2)对于面波和浅层折射波干扰的速度变化大,频率和有效波的低频部分有相重叠的资料,采用频率-空间域相干噪音压制技术去除面波、浅层折射相干噪音,突出有效波;(3)当地震数据中出现强能量干扰时,采用多域复合去噪及强噪音衰减技术或者噪音自动识别与衰减技术,减小信号的畸变,使各种强能量干扰得到压制,同时不损失有效波成份;(4)对于浅层动校畸变干扰,采用时空变切除技术,进行切除参数测试,选择最佳的空变切除参数,以适应整个工区动校畸变的变化规律;(5)对于其它干扰波,采用随机噪音衰减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保真和一致性处理的方法,保真和一致性处理的方法是指在处理过程中高度保持地震资料的振幅、频率的真实性,地震剖面的炮间和道间高度保持一致性,具体如下应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流程,做好构造保真、振幅保真、频率保真和一致性处理工作,首先进行真振幅恢复,然后采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实现整块地震资料的能量一致性,最后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进行相位校正和提高分辨率。所述方法包括提高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方法,具体如下首先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预测反褶积提高分辨率;然后采用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技术,经过多次“速度分析-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叠加”的反复迭代后,提取速度函数和剩余静校正量,得到最终叠加;在叠后再采用协调反褶积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分辨率;最后采用F-X域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偏移技术处理后,最终取得了高信噪比的偏移成果,获得最佳地震偏移剖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不同年度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数据进行连片处理,得到的测线交点闭合差小于5毫秒,井点处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剖面时间关系、波形特征符合率大于90%,处理剖面时深误差小于规范指标,构造形态清晰、可靠且闭合,并处理出了高分辨率、高保真、高信噪和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构造和岩性变化特征(即达到“三高一准确”)的地震剖面,为地震解释提供可靠的处理结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层析静校正应用前后单炮对比图,其中,左图为应用前的,右图为应用后的。图2是本专利技术频率域自动噪音压制效果图,其中,左图为原始单炮记录,中图为频率域自动噪音压制处理后的单炮记录,右图是左图和中图的差值噪音剖面。图3是本专利技术改善前后静校正处理效果对比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时间-空间域信噪分离前后单炮对比图,其中,左图为分离前的,右图为分离后的。图5左图是原始炮记录、中间图是扩散补偿后炮记录、右边图是地表一致性补偿炮记录图。图6左图是原始炮记录增益原曲线,中间图是球面扩散补偿后增益曲线,右图是地表一致性补偿增益曲线。图7左图是纯波记录图,右图式去噪后经过振幅、频率补偿后记录图。图8上图是现有的叠加剖面,下图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得到的叠加剖面。图9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获得的二条测线相交一致性及闭合效果图。图10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获得的三条测线相交一致性和闭合分析效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的叠加剖面,取得了信噪比和分辨率高、闭合精度高的准确的地震剖面。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步骤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合成记录与目的层段的标定(波组特征)图,左图是合成记录,右图是目的层段。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的井点处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剖面时间关系很好。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某工区的测线位置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真振幅恢复前和后的对比图,其中,左图为恢复前的,右图为恢复后的。图15左图为CDP道集空变切除图,右上图为动校拉伸切除叠加图,右下图为空变切除叠加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均值加权噪音衰减前后叠加剖面图,其中,左图为衰减前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地表的二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首先建立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然后对所述二维地震资料数据体的空间模型进行野外一次静校正计算,再对所述空间模型中的每一条二维地震测线做野外一次静校正应用、进行叠前去噪处理、保真和一致性处理,最后提高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娟杨子兴肖万富丁国栋郑四连陈竹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