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949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与第一本体分开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的第二本体,所述遮蔽壳体围设在绝缘本体外侧形成用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上层插接空间及下层插接空间,上层插接空间与下层插接空间相隔开。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并暴露于上层插接空间内的上层舌板,第二本体包括暴露于下层插接空间内的下层舌板,上层舌板与下层舌板的长度相同,所述上、下层舌板上设有不同的识别单元,提供指示作用,可防止使用者误插。(*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叠式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堆叠式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2009年5月20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第 201498747U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该堆叠式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安装至绝缘本体的绝缘舌板、固定至绝缘舌板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所述舌板包括第一舌板及位于第一舌板下方的第二舌板,第一舌板暴露于壳体内形成第一插接口,第二舌板暴露于壳体内形成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相间隔开,第一舌板与第二舌板的结构大小相同且均设置为与绝缘本体相同的颜色,很难区分两舌板,进而无法区别各舌板应与何种对接连接器进行对接,导致误插状况发生。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误插的堆叠式电连接器。为达成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 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与第一本体分开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的第二本体,所述遮蔽壳体围设在绝缘本体外侧形成用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上层插接空间及下层插接空间,上层插接空间与下层插接空间相隔开,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并暴露于上层插接空间内的上层舌板,第二本体包括暴露于下层插接空间内的下层舌板,上层舌板与下层舌板的长度相同,所述上、下层舌板上设有不同的识别单元。所述上层舌板具有一种颜色标识的第一识别单元,所述下层舌板具有另一种颜色标识的第二识别单元。所述上层舌板的颜色与下层舌板的颜色不相同。所述上层舌板与下层舌板各自暴露有若干导电端子,且这些导电端子在上、下层舌板上的排列方式相同。所述第一本体主体部底部设有向前水平延伸的支撑板,第一本体还包括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第一本体设有前后贯穿主体部用以固定导电端子的端子孔和位于端子孔左右两侧的一对收容通道,第二本体包括平板状的下层舌板及自下层舌板两侧向后延伸的固持臂,固持臂末端设有向外侧凸伸的卡钩,第二本体固持臂自前向后插入第一本体的收容通道内且卡钩卡持在收容通道内。所述上层舌板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舌板,所述延伸板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延伸板,第一舌板位于第一延伸板的上方,第二舌板位于第一、第二延伸板之间,第三舌板位于第二、第三延伸板之间。所述遮蔽壳体包括环绕包覆第一本体的外壳、嵌入第一本体内并分别包覆第一、 第二及第三延伸板的若干内壳体及覆盖第一本体后端的盖板,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上设有向内凸伸的若干弹片,两侧壁后端还设有向内弯折延伸用以固持盖板的扣持部。所述上层插接空间由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插接空间组成,外壳顶壁、 第一舌板与第一延伸板上的内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第一延伸板上的内壳体、 第二延伸板上的内壳体与第二舌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插接空间,第二延伸板上的内壳体、 第三延伸板上的内壳体与第三舌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插接空间。所述支撑板向上支撑外壳的底壁,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向上安装于第一本体的定位座,定位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及自基板后端向上延伸的扣持部,扣持部设有上下贯穿用以固定导电端子的若干固持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上层舌板并暴露于上层插接空间内的上层端子组及收容于下层舌板并暴露于下层插接空间的下层端子组,上层端子组包括排设于第一舌板上的第一端子组、排设于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组及排设于第三舌板上的第三端子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效果上层舌板与下层舌板设置成不同颜色的识别单元,提供不同的指示作用,防止使用者误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堆叠式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再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堆叠式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遮蔽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遮蔽壳体2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3。 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与第一本体11分开设置后再沿前后方向组装在一起的第二本体12及向上安装于第一本体11内的定位座13。第一本体11包括主体部110及自主体部110向前延伸的上层舌板111和延伸板112,上层舌板111位于延伸板112的上方,主体部110底部设有向前水平延伸的支撑板1101,支撑板1101未超过上层舌板111及延伸板112前端,主体部110底部后端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槽1104。上层舌板111符合现有USB插座标准的规定,上层舌板111下表面排设有向上凹伸并向后贯穿的若干第一收容槽1111,支撑板1101与延伸板112之间设有前后贯穿主体部110的端子孔1102及一对收容通道1103,该对收容通道1103位于端子孔1102左右两侧。 第二本体12的颜色不同于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包括平板状的下层舌板121 及自下层舌板121两侧向后延伸的固持臂122,下层舌板121与上层舌板111的长度相同, 固持臂122末端设有向外侧凸伸的卡钩1221,下层舌板121下表面设有向后贯穿的第二收容槽1211。第二本体12固持臂122自前向后插入第一本体11的收容通道1103内且卡钩 1221卡持在收容通道1103内,第二收容槽1211与端子孔1102相连通。定位座13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30及自基板130后端向上延伸的扣持部131。扣持部131设有上下贯穿的若干固持孔1311,定位座13自下而上安装于第一本体11上,定位座13基板130向前抵靠在第一本体11底部的后端,扣持部131安装入第一本体11内。导电端子3包括收容排布于上层舌板111内的上层端子组31及位于上层端子组 31下方并收容排布于下层舌板121内的下层端子组32,上层端子组31包括水平排布于第一收容槽1111内的第一固持部312、自第一固持部312向前弯折延伸的弧形第一接触部 311、自第一固持部312后端向下垂直延伸入定位座13固持孔1311内的第一定位部313及自第一定位部313向下延伸出固持孔1311的第一焊接部314。下层端子组32包括水平排布于第二收容槽1211内的第二固持部322、自第二固持部322向前弯折延伸的弧形第二接触部321、自第二固持部322后端向下垂直延伸收容于定位槽1104的第二定位部323及自第二定位部323继续向下延伸出定位槽1104的第二焊接部324,导电端子3在上、下层舌板 111、121上的排列方式相同。遮蔽壳体2包括环绕包覆第一本体11的外壳21、嵌入第一本体11内并包覆延伸板112的内壳体22及覆盖第一本体11后端的盖板23。外壳21由一金属片弯折形成,其包括顶壁211、底壁212及连接顶壁211与底壁212的两侧壁213,顶壁211、底壁212及两侧壁213上设有向内凸伸的若干弹片214,两侧壁213设有位于底壁212后端向下延伸的若干焊接脚2131,外壳21顶壁211及两侧壁213分别包覆于第一本体11的上端及两侧,夕卜壳21底壁212位于第一本体11支撑板1101的上方,两侧壁213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与第一本体分开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的第二本体,所述遮蔽壳体围设在绝缘本体外侧形成用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上层插接空间及下层插接空间,上层插接空间与下层插接空间相隔开,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并暴露于上层插接空间内的上层舌板,第二本体包括暴露于下层插接空间内的下层舌板,上层舌板与下层舌板的长度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层舌板上设有不同的识别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升王继超束方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