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9288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00kg~350kg;水:80~150kg;粗骨料:1250~1650kg;细骨料:180~280kg;ZS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4~6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浇筑好后具有连通的连续孔隙,结构类似米花糖状,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孔隙率,植物根系可深入到基层,既达到边坡加固又达到生态绿化的双重效果。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排水性(透水性)、稳定性、抗洗掘与流失性能、景观性以及改善自然环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混凝土作为建设材料而言,因有着材料供应的容易性、成形的自由性、耐久性及耐火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运用在基础设施及各种建筑物中,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混凝土的大量使用也破坏了树木、水等自然环境,妨碍了动植物栖息,再加上对河湖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面临着这一严峻的问题。所以,21世纪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修复、创造地球环境,并力图与动植物和睦共处。为了修复和创造地球环境,使之回复到原有自身净化的状态,研究开发一种可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混凝土新产品、新技术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生态混凝土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我国是个建筑工程大国,每年需要建筑大量的生态混凝土工程,但现有的生态混凝土技术现场施工时都需要震捣密实,施工效率不高,并且在透水性、稳定性、抗洗掘与流失性能、景观性方面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00kg 350kg ;7jC :80 150kg ;粗骨料1250 1650kg ;细骨料180 ^Okg ;ZS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4 6L。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优选地,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50kg 300kg ;7jC :100 120kg ;粗骨料1420 1520kg ;细骨料200 250kg ;M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5L。优选地,所述的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粗骨料为碎石、卵石、浮石、人造多孔性轻质材料、碎砖、玻璃或混凝土等;粗骨料的粒径范围在16. 5 31. 5mm之间。 所述的细骨料为河砂、海砂或碎石砂。 所述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0 % 30 %。所述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5 25MPa。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采用普通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框架的边长;(2)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采用现场浇灌技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进行运输或者在现场进行配置、搅拌,然后进行浇筑;(3)养护生态混凝土在浇注后1天开始洒水养护,养护七天以上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浇筑好后具有连通的连续孔隙,结构类似米花糖状,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孔隙率,植物根系可深入到基层,既达到边坡加固又达到生态绿化的双重效果。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排水性(透水性)、 稳定性、抗洗掘与流失性能、景观性以及改善自然环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按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取料水泥250kg 300kg ;7jC :100 120kg ;粗骨料1420 1520kg ;细骨料200 250kg ;M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5L。具有植生功能的现浇植生生态混凝土的组成设计应同时满足强度、孔隙率、酸碱性等几方面的要求。根据多孔混凝土所要求的孔隙率以及其结构特征,可以认为Im3混凝土的外观体积由骨料堆积而成。因此,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水泥砂浆能够将粗骨料颗粒互相粘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强度,而且不需要将骨料之间的孔隙填充密实。Im3多孔混凝土的质量应为紧密堆积的骨料和水泥用量及水用量之和,大约在1600 2100kg的范围内。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初步确定现浇植生生态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表权利要求1.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00kg :350kg ;水80 150kg ;粗骨料:1250 1650kg ;细骨料180 280kg ;ZS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4 6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50kg 300kg ; 水100 120kg ; 粗骨料:1420 1520kg ; 细骨料200 250kg ; ZS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5L。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的粗骨料为碎石、卵石、浮石、人造多孔性轻质材料、碎砖、玻璃或混凝土 ;粗骨料的粒径范围在16. 5 31. 5mm 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的细骨料为河砂、海砂或碎石砂。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0 % 3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5 25MPa。8.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其特征是, 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采用普通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框架的边长;(2)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采用现场浇灌技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进行运输或者在现场进行配置、搅拌,然后进行浇筑;(3)养护生态混凝土在浇注后1天开始洒水养护,养护七天以上即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00kg~350kg;水80~150kg;粗骨料1250~1650kg;细骨料180~280kg;ZS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4~6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浇筑好后具有连通的连续孔隙,结构类似米花糖状,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孔隙率,植物根系可深入到基层,既达到边坡加固又达到生态绿化的双重效果。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排水性(透水性)、稳定性、抗洗掘与流失性能、景观性以及改善自然环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文档编号C04B28/04GK102320781SQ20111014281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荣桂, 徐荣进, 李正茂, 杨根宏 申请人:深圳市华育永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是,由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水泥:200kg~350kg;水:80~150kg;粗骨料:1250~1650kg;细骨料:180~280kg;ZS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外加剂:4~6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根宏李正茂刘荣桂徐荣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育永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