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925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其包括磨制装置主体、安装座、传动机构、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磨制装置主体竖直设置并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动力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所述磨制装置主体的磨头下方设置有两并列设置的铁芯固定治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程式化自动控制所述磨制装置主体,并经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控制所述磨制装置主体的上下左右移动,不间断对置于铁芯固定治具上的铁芯进行磨制,因而研磨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磨制磁性元件铁芯中柱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
技术介绍
变压器为一种被使用于从一高电压交流电源处提供一低电压电源供应、或者是从一低电压交流电源处提供一高电压电源供应的电子装置。在变压器最基本的形式之中,其是由一个被连接至一交流电源以接收能量的第一线圈、一个被连接至一负载而接收来自第一线圈的能量并将其传送至负载的第二线圈,以及一个支承所述线圈而提供磁力线路径的铁芯。磁场会在第一线圈处建立及瓦解。在第一线圈处所建立及瓦解的磁场会切割第二线圈,并感生出一交流电压进入线圈之中。此电压会致使交流电流流动通过负载。电压可以依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设计而被提升或降低。变压器通常依据其用途和目的来加以分类,而变压器的详细结构则取决于所应用而定。电源变压器大体上被使用在一恒定频率下传送电能。声音变压器被设计以于一广泛频率范围上而在一几乎不变的响应下进行操作,亦即一个几乎恒定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比。 射频变压器系被设计以于高频率的一较窄范围内进行有效率地操作。变压器系通常包括有硅钢铁心以导送磁场。此等铁芯系使磁场更集中环绕着线圈,如此变压器系能够更有效率。铁芯亦使磁场不会受到相邻金属部件的影响而受到不必要的浪费。一种可普遍获得的变压器铁芯系为环形铁芯。一个环形变压器系为藉由置放线圈环绕着一个具有一封闭环形形状的铁心所制成。环形铁芯系可以藉由磁性金属合金所铸造而。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电性特性,制作铁芯时需要对铁芯的中柱进行磨制,以获得恰当的高度。然而,现有的对铁芯的中柱进行磨制的磨床效率低,目前仅为200秒/EA,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其包括磨制装置主体、安装座、传动机构、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磨制装置主体竖直设置并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动力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所述磨制装置主体的磨头下方设置有两并列设置的铁芯固定治具。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相互滑动扣接相连的第一滑动扣接板及第二滑动扣接板,所述磨制装置主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动扣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扣接板与所述安装座滑动扣接相连;所述传动机构设置有第一丝杆及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扣接板螺接,并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扣接板螺接,并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铁芯固定治具呈柱体状,所述铁芯固定治具的一端面设置有固定槽及与所述固定槽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及排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及排水通道均与所述铁芯固定治具的侧面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铁芯固定治具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槽相对应的水管。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通过程式化自动控制所述磨制装置主体,并经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控制所述磨制装置主体的上下左右移动,不间断对置于铁芯固定治具上的铁芯进行磨制,因而研磨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铁芯固定治具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及2,本技术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包括磨制装置主体1、安装座2、传动机构3、动力装置(4,5)及控制装置6,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竖直设置并固定在固定座7上。所述固定座7设置有相互滑动扣接相连的第一滑动扣接板71及第二滑动扣接板72,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动扣接板71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扣接板 72与所述安装座2滑动扣接相连。所述传动机构3与所述固定座7及所述动力装置(4,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3设置有第一丝杆31及第二丝杆32,所述第一丝杆31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滑动扣接板71螺接,所述第一丝杆31的上端与一所述动力装置4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4 固定在所述固定座7的一固定板73上。所述第二丝杆32与所述第二滑动扣接板72螺接,所述第二丝杆32的两端均架设枢接在所述安装座2上并与另一所述动力装置5传动连接,该动力装置5固定于所述安装座2的后端。所述控制装置6与所述动力装置(4,5)及磨制装置主体1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4,5)及磨制装置主体1。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的磨头下方设置有两并列设置的铁芯固定治具8。所述铁芯固定治具8呈柱体状,所述铁芯固定治具8的一端面设置有固定槽81及与所述固定槽81 相连通的进水通道82及排水通道83,所述进水通道82及排水通道83均与所述铁芯固定治具8的侧面相连通。所述铁芯固定治具8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槽81相对应的水管9, 所述水管9与水泵(图中未示)相连并与所述控制装置6电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磨铁芯中柱时,将铁芯放置在所述铁芯固定治具8的固定槽81内,通过人工设置所述控制装置6的相关参数,在所述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的磨头旋转,所述动力装置4工作,使所述第一丝杆31旋转,通过所述第一丝杆31旋转,从而使所述固定座7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磨头与铁芯中柱相接触,便可对所述铁芯中柱进行磨制。当磨制好一铁芯后,所述动力装置4工作,使所述第一丝杆31旋转,通过所述第一丝杆31旋转,从而使所述固定座7向上移动。此时,所述另一动力装置5同时工作,使所述第二丝杆32旋转,通过所述第二丝杆32旋转,从而使所述固定座7向一侧移动,直至移动到所述另一铁芯固定治具8的上方。此时,所述另一动力装置4工作,第一丝杆31旋转使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对置于另一铁芯固定治具8上的铁芯进行磨制,其不断循环地进行上述动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所述水管9对置于所述铁芯固定治具8上的铁芯浇水,因而不仅避免磨头过热,而且使铁屑不四处溅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通过程式化自动控制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并经所述动力装置(4,5)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控制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的上下左右移动,不间断对置于铁芯固定治具8上的铁芯进行磨制,因而研磨效率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其包括磨制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 (2)、传动机构(3)、动力装置(4,5)及控制装置(6),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竖直设置并固定在固定座(7)上;所述传动机构(3)与所述固定座(7)及所述动力装置(4,5)相连;所述控制装置(6)与所述动力装置(4,5)电连接;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的磨头下方设置有两并列设置的铁芯固定治具(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设置有相互滑动扣接相连的第一滑动扣接板(71)及第二滑动扣接板(72),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 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动扣接板(71)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扣接板(7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研磨效率的磨床,其包括磨制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2)、传动机构(3)、动力装置(4,5)及控制装置(6),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竖直设置并固定在固定座(7)上;所述传动机构(3)与所述固定座(7)及所述动力装置(4,5)相连;所述控制装置(6)与所述动力装置(4,5)电连接;所述磨制装置主体(1)的磨头下方设置有两并列设置的铁芯固定治具(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锦为王德强任如勇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