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装置壳体及其闩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774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计算机装置壳体及其闩扣装置。该闩扣装置设置于一计算机装置壳体上,该计算机装置壳体包括一本体、一上盖及一盖体,该盖体相邻于该上盖,其中该上盖包括至少一突部,该闩扣装置包括一定位柱、一弹性组件、一闩扣本体以及一锁固件。该定位柱设置于该本体的内部,该弹性组件装设于该定位柱上。该闩扣本体包括一孔洞以及一扣合部。该锁固件用以穿越该孔洞,以使该闩扣本体固定于该定位柱上,并使该闩扣本体可相对于该锁固件转动,藉以当该盖体覆盖于该本体上方时,该扣合部可与该至少一突部扣合,以使该上盖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须使用者以手动的方式来松开闩扣装置,因而使得拆卸的动作更为便利。(*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装置壳体及其闩扣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计算机装置壳体及其闩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计算机产品也随之蓬勃发展,一种利用将多个电子装置配置所组成具有强大运算功能的服务器系统便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一大突破, 而为了使这些电子装置能稳定互相工作,因此必须将这些电子装置适当结合配置在壳体之内。目前一般市售的服务器壳体大多采取较为省力拆卸的滑轨构造,其利用在容纳电子装置的壳体的两侧设计轨片,并且在壳体内设置一闩扣装置来与覆盖在壳体上方的上盖扣合以固定该上盖;惟目前一般用于服务器壳体内的闩扣装置,除了因其松脱把手的设计造成制作成本提高外,其在使用安装上则必须先以手动的方式将上盖拉至固定位置才能再将覆盖于上盖旁的盖体(例如风扇盖)盖上,并且在拆卸上盖时,亦必须以手动方式来松开闩扣装置,造成在使用上仍稍嫌麻烦。因此,实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装置壳体及其闩扣装置,以改善先前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闩扣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闩扣装置的计算机装置壳体。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闩扣装置设置于一计算机装置壳体上,该计算机装置壳体包括一本体、一上盖及一盖体,该盖体相邻于该上盖,其中该上盖包括至少一突部,该闩扣装置包括一定位柱、一弹性组件、一闩扣本体以及一锁固件。该定位柱设置于该本体的内部,该弹性组件装设于该定位柱上。该闩扣本体包括一孔洞以及一扣合部。该锁固件用以穿越该孔洞,以使该闩扣本体固定于该定位柱上,并使该闩扣本体可相对于该锁固件转动,藉以当该盖体覆盖于该本体上方时,该扣合部可与该至少一突部扣合,以使该上盖固定。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较佳的弹性组件为一扭簧,且为抵挡盖体对于顶部的撞击,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闩扣本体还包括一顶部,并且该顶部为一平面,藉以避免该顶部因被撞击而断裂。本技术的一种计算机装置壳体,该计算机装置壳体包括一本体;一上盖,该上盖用以覆盖于该本体上方,该上盖包括至少一突部;一盖体,该盖体与该上盖相邻并用以覆盖于该本体上方;以及至少一闩扣装置,该至少一闩扣装置包括一定位柱,该定位柱设置于该本体的内部;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装设于该定位柱上;一闩扣本体,该闩扣本体包括一孔洞;以及一扣合部;以及一锁固件,该锁固件用以穿越该孔洞,以使该闩扣本体固定于该定位柱上,并使该闩扣本体可相对于该锁固件转动,藉以当该盖体覆盖于该本体4上方时,该扣合部可与该至少一突部扣合,以使该上盖固定。本技术的计算机装置壳体包括一本体、上盖、盖体及至少一上面所述的闩扣装置。上盖用以覆盖于本体的上方,且其包括至少一突部。盖体与上盖相邻并亦用以覆盖于本体上方。藉由上述的构造,当盖体被覆盖于本体的上方时,闩扣装置的扣合部可与至少一突部扣合,以使上盖能被固定。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壳体还包括有至少一支撑件,用以提供当扣合部与突部扣合时,支撑闩扣本体。本技术无须使用者以手动的方式来松开闩扣装置,因而使得拆卸的动作更为便利。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闩扣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闩扣装置在未锁固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闩扣装置在锁固状态时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闩扣装置1定位柱10弹性组件20闩扣本体30孔洞31 扣合部32顶部33锁固件40计算机装置壳体90 本体91容置槽911底部912侧部914上盖92 突部921盖体93支撑件9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关于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壳体及其闩扣装置。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 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闩扣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闩扣装置在未锁固状态时的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闩扣装置在锁固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闩扣装置1设置于一计算机装置壳体9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壳体90包括有本体91、上盖 92、盖体93及至少一闩扣装置1。本体91包括有底部912与侧部914(如图2所示)。上盖92则被用以覆盖于本体91上方,其包括有至少一突部921 (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突部921为一突柱。盖体93与上盖92相邻并且亦用以覆盖于本体 91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壳体90为一服务器的外壳,并且盖体 93为一覆盖于该服务器外壳上的风扇盖,惟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闩扣装置1包括定位柱10、弹性组件20、闩扣本体30及锁固件40。定位柱10设置于本体91的内部,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定位柱设置连接本体91的侧部914。弹性组件20装设于定位柱10上,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弹性组件20为一扭簧,惟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闩扣本体30为一大致呈L形的片状体,其包括有一孔洞31、扣合部32及一顶部33 ;其中扣合部32位于闩扣本体30的一端, 而顶部33则位于闩扣本体30的另一端,并且孔洞31至顶部33的距离大于孔洞31至扣合部32的距离。锁固件40用以穿越孔洞31,以使闩扣本体30可固定于定位柱10上,并使得该闩扣本体30可相对于锁固件40转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较佳的锁固件40 为螺丝加垫圈的组合,惟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由于装设于定位柱10上的弹性组件20 可提供闩扣本体30 —扭力,以使闩扣本体30可相对于锁固件40转动,因而使得当盖体93 覆盖于本体91上方时,闩扣本体30会与盖体93接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闩扣本体30的顶部33为一平面,藉此以使盖体93与顶部33的接触面积增加,以降低磨损或损坏的机会。接着继续参考图3及图4。本技术的优点乃是提供一种便于装卸的闩扣装置 1。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盖体93未覆盖于本体91的上方时,此时闩扣本体30因弹性组件20的弹性作用,其至少的一部分会突出于本体91的上方,且该闩扣本体30的扣合部32与上盖92的突部921分离。而当使用者将盖体93覆盖于本体 91的上方时,此时闩扣本体30会因为该盖体93的本身重量及/或使用者的施压而被容置在本体91的内部,使得闩扣本体30的扣合部32可因此而与上盖92的突部921相互扣合 (如图4所示),便可轻易完成闩扣的动作。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体91包括有一容置槽911,其设置于本体91的侧部914,用以提供放置突部921,并且容置槽911与扣合部 32共同形成限制突部921的结构,使得上盖92可因此更为稳固地卡固于本体91。而当使用者在拆卸时,其亦仅须将盖体93移除,便可使闩扣本体30藉由弹性组件20的弹力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闩扣装置,该闩扣装置设置于一计算机装置壳体上,该计算机装置壳体包括一本体、一上盖及一盖体,该盖体相邻于该上盖,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包括至少一突部,该闩扣装置包括:一定位柱,该定位柱设置于该本体的内部;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装设于该定位柱上;一闩扣本体,该闩扣本体包括:一孔洞;以及一扣合部;以及一锁固件,该锁固件用以穿越该孔洞,以使该闩扣本体固定于该定位柱上,并使该闩扣本体可相对于该锁固件转动,藉以当该盖体覆盖于该本体上方时,该扣合部可与该至少一突部扣合,以使该上盖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勇成林家贤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