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物微孔分离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具体地提供了一种。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能源、环保、医疗、制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膜”是膜分离技术的起点与核心,是膜分离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内容。膜分离技术所用的膜材料主要为聚合物材料,如改性纤维素类、聚砜、聚烯烃、聚酰胺、聚碳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含氟聚合物、聚酰亚胺、硅橡胶等。由这些聚合物制成的膜是目前用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膜,在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气体分离与净化、气/液分离等膜过程以及其它衍生膜分离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主要方法有相转化法(溶剂蒸发相转化法、热诱导相转化法、气相沉淀相转化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拉伸法、烧结法、辐照法等,其中浸没沉淀法是溶解性聚合物(如聚偏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酰亚胺、聚丙稀腈等)膜制备的主要方法,目前使用的膜绝大部分是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为简洁,下述用“相转化法”做为“浸没沉淀相转化法”的简称)制备的。在相转化制膜过程中,通过调整铸膜液的配方和制膜工艺得到孔经大小不同的膜。聚合物超滤、微滤膜是最两种重要的微孔膜,主要用于水基混合体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交联超支化分子的聚合物微孔膜,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以线性聚合物为第一成分、以交联超支化分子为第二成分;膜的孔径为0.05~1.0μm;膜厚度为:50~160μm;(2)所述的线性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 、聚醚砜、聚砜或聚氯乙烯中任意一种,质量含量60~95%;(3)所述的交联超支化分子为:由分子量均为1000到10万、末端基是羟基、氨基或酸基的超支化聚(酰胺-胺)、超支化聚(胺-酯)、超支化聚(丙烯-亚胺)或超支化聚丙烯酸中的任意 一种且通过与交联剂反应得到的物质,质量含量5~40%;(4)所述的交联剂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库,魏秀珍,徐又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