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718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箱体,箱体一端分别从上、下侧壁向中心依次对称设置有两外固定板、两动板、两固定斜板和两楔块;两楔块之间的前端设置有一中心楔块,后端设置有一支撑座,且两楔块内侧的中心楔块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一复原弹簧;支撑座后端设置有一中心弹簧,中心弹簧内设置有磁流变阻尼芯体;中心弹簧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角弹簧座,每一角弹簧座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角弹簧;四个角弹簧的后端均设置在箱体的后侧壁上;上部两个角弹簧之间、下部两个角弹簧之间均设置有一永磁体,两永磁体的一端对应设置在箱体侧壁的凸台上,另一端均设置在箱体的后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广泛用于铁路车辆受冲击力的缓冲系统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
技术介绍
目前,铁路货车车辆中应用最多的是摩擦式钢性弹簧缓冲器,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提高它的容量和冲击速度受到了限制,不能适应中国铁路提速重载的要求。而全橡胶缓冲器和全弹性体缓冲器吸收率低,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摩擦胶泥缓冲器、全胶泥缓冲器存在密封泄露问题。因此,目前亟需研究一种既能利用摩擦吸能,又能利用弹性元件增强吸能的组合式缓冲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吸收率高、性能稳定的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一端分别从上侧壁和下侧壁向中心依次对称设置有两外固定板、两动板、两固定斜板和两楔块;所述两楔块之间的前端设置有一中心楔块,所述两楔块之间的后端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一支撑座,且所述两楔块内侧的所述中心楔块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一复原弹簧;所述支撑座后端的箱体内设置有一中心弹簧,所述中心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中心弹簧内设置有磁流变阻尼芯体;所述支撑座的后端、所述中心弹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角弹簧座,每一角弹簧座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角弹簧;上部两个所述角弹簧后端,以及下部两个所述角弹簧后端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上部两个所述角弹簧之间,以及下部两个所述角弹簧之间均设置有一永磁体,上、下两所述永磁体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下侧壁的凸台上,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两楔块上,与相应一侧所述固定斜板的接触处分别设置有一凹槽,两所述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铜条。所述中心楔块与所述箱体侧壁的两接触处的所述中心楔块和箱体上分别设置有一预缩短销孔。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中心弹簧的上、下接触端,分别设置有突出的两级台阶,所述两级台阶分别对应接触中心弹簧和磁流变阻尼芯体。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由于设置有由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组成的摩擦副,以及由中心弹簧、磁流变阻尼芯体组成的摩擦磁流变组合结构,因此,可在金属摩擦吸能的基础上,增加磁流变阻尼芯体的吸能,进一步提高了缓冲器的吸能效果,且经过理论计算,本技术可以满足TB/T1961-2006《机车车辆缓冲器》中规定冲击试验方法,达到冲击速度值10km/h。2、本技术在支撑座后端的中心弹簧内设置有磁流变阻尼芯体,磁流变阻尼芯体本身具有吸能作用,因此,不仅提高了弹性元件的刚度,而且又提高了本技术摩擦系统的能量吸收率和容量。本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既可提高冲击速度,同时又具有吸能率高等优点,因此,可广泛用于铁路车辆受冲击力的缓冲系统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一方形箱体1,箱体1 一端设置有由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组成的摩擦副,该摩擦副包括分别从箱体1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向中心依次对称设置的两外固定板2、两动板3、两固定斜板4、两楔块5。其中,两外固定板2和两固定斜板4分别设置在箱体1上。两楔块5内侧之间的前端设置有一中心楔块6,两楔块5后端的箱体1内设置有一支撑座7,支撑座7与两楔块5接触形成摩擦副。两楔块5内侧,中心楔块6和支撑座7之间设置有复原弹簧8,复原弹簧8用于完成中心楔块6压缩后的恢复。支撑座7后端的箱体1内设置有一中心弹簧9,中心弹簧9的另一端设置在箱体1的后侧壁上,中心弹簧9内设置有磁流变阻尼芯体10。支撑座7的后端、中心弹簧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角弹簧座11,每一角弹簧座1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角弹簧12。上部两个角弹簧12后端, 以及下部两个角弹簧12后端均设置在箱体1的后侧壁上。上部两个角弹簧12之间,以及下部两个角弹簧12之间均设置有一永磁体13,上、下两永磁体13的一端对应设置在箱体1 上、下侧壁的凸台14上,通过上、下凸台14约束两永磁体13的移动,两永磁体13的另一端均设置在箱体1的后侧壁上。如图1所示,在两楔块5上,与相应一端固定斜板4的接触处分别设置有一凹槽, 两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铜条15,两铜条15用于对两楔块5与两固定斜板4的摩擦副起润滑作用,提高摩擦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在中心楔块6与箱体1侧壁的两接触处的中心楔块6和箱体1上分别设置有一预缩短销孔。在本技术装车前,将中心楔块6压向箱体1内,通过向中心楔块6与箱体1接触处的预缩短销孔内插设预缩短销16,将中心楔块6与箱体1组装固定,整个技术进行预缩短;当本技术装车后,车辆间连挂,可以通过切断预缩短销16,使本技术自由释放。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座7与中心弹簧9的上、下接触处分别设置有突出的两级台阶17,两级台阶17分别对应接触中心弹簧9和磁流变阻尼芯体10。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座7 —端与两动板3、两楔块5接触;另一端与中心弹簧9、磁流变阻尼芯体10、角弹簧座11接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力,同时在压缩弹性元件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当本技术受到冲击时,中心楔块6向两楔块5移动,带动两楔块5分别沿着两固定斜板4向箱体1内滑动,此时两动板3分别对应被上、下两侧的外固定板2和固定斜板4夹紧。当中心楔块6向箱体1内移动到一定距离后, 两动板3也随中心楔块6—起向箱体1内移动,压缩中心弹簧9、磁流变阻尼芯体10和四个角弹簧12。此时,中心楔块6与两楔块5之间,两楔块5与两固定斜板4之间,两动板3分别与固定斜板4和外固定板2之间,以及两楔块5与支撑座7之间等,形成摩擦副吸收冲击动能。中心弹簧9和四个角弹簧12在压缩过程中将一部分冲击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中心弹簧9内的磁流变阻尼芯体10将一部分冲击动能转化为内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将冲击动能以各种形式能量贮存起来,一部分吸收,一部分作为本技术复位的能量释放。磁流变阻尼芯体10是利用磁流变液体为介质的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芯体,磁流变液体是一种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体液体混合而成的磁性软粒悬浮液,这种悬浮液在两永磁体13形成的强磁场作用下,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磁流变阻尼芯体的特点包括(1)连续可逆变化的阻尼力;(2)非常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3) 结构简单;(4)使用寿命长。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1.一种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一端分别从上侧壁和下侧壁向中心依次对称设置有两外固定板、两动板、两固定斜板和两楔块;所述两楔块之间的前端设置有一中心楔块,所述两楔块之间的后端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一支撑座, 且所述两楔块内侧的所述中心楔块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一复原弹簧;所述支撑座后端的箱体内设置有一中心弹簧,所述中心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中心弹簧内设置有磁流变阻尼芯体;所述支撑座的后端、所述中心弹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角弹簧座,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一端分别从上侧壁和下侧壁向中心依次对称设置有两外固定板、两动板、两固定斜板和两楔块;所述两楔块之间的前端设置有一中心楔块,所述两楔块之间的后端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一支撑座,且所述两楔块内侧的所述中心楔块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一复原弹簧;所述支撑座后端的箱体内设置有一中心弹簧,所述中心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中心弹簧内设置有磁流变阻尼芯体;所述支撑座的后端、所述中心弹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角弹簧座,每一角弹簧座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角弹簧;上部两个所述角弹簧后端,以及下部两个所述角弹簧后端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上部两个所述角弹簧之间,以及下部两个所述角弹簧之间均设置有一永磁体,上、下两所述永磁体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下侧壁的凸台上,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洪超关雪梅王武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