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宁专利>正文

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5380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包括:两根活塞杆、活塞、工作缸;其活塞为陏圆球体形,陏圆球体活塞的短轴小于工作缸的内径并留有磁流变脂的流动间隙,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小于工作缸的长度,在陏圆球体活塞上绕有两组励磁线圈,两组励磁线圈沿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分布并分别置于陏圆球体活塞短轴的两边,两根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陏圆球体活塞的两端,两根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同轴,两根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工作缸两端的密封装置和轴承从工作缸的两端伸出,在工作缸内充满了磁流变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
技术介绍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智能减振器件,其阻尼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电源进行远程无级调节,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介质多为磁流变液,磁流变液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粘度的特性;而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不同的粘度,人们正是利用了磁流变液的这种性能开发出了各种磁流变阻尼器,但由于磁流变液中悬浮相的沉降会影响器件性能,为此,继磁流变液之后人们又研制出了另一种磁流变材料磁流变脂,由于磁流变脂的特殊的骨架结构而稳定性很高,不会发生悬浮相沉降而影响器件性能,但磁流变脂在零磁场条件下的粘度较高而流动性较差,而现有磁流变阻尼器大多是以磁流变液作为工作介质来设计的,其阻尼器的活塞多为圆柱体形,圆柱体形活塞难以适用于磁流变脂这种工作介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难以适用于磁流变脂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即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包括两根活塞杆、活塞和工作缸,工作缸为圆筒形,在圆筒形工作缸的两端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端盖,中心孔的内径大于活塞杆的外径,在中心孔内设置有密封装置和轴承,活塞置于工作缸内,在工作缸内充满了磁流变脂,其特征在于 活塞为陏圆球体形,陏圆球体活塞的短轴小于工作缸的内径并留有磁流变脂的流动间隙, 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小于工作缸的长度,在陏圆球体活塞上绕有两组励磁线圈,两组励磁线圈沿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分布并分别置于陏圆球体活塞短轴的两边,在励磁线圈外加装有保护层,保护层与陏圆球体活塞的外周壁齐平;两根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陏圆球体活塞的两端,两根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同轴,两根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工作缸两个端盖上的中心孔从工作缸内伸出;两根活塞杆中的一根活塞杆的中心有孔,励磁线圈的引出线通过活塞杆的中心孔引出至工作缸外。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陏圆球体活塞的外周壁与工作缸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在陏圆球体活塞长轴的轴向形成了一个渐变的环状间隙,活塞杆在带动陏圆球体活塞在工作缸内运动时,因陏圆球体活塞在与活塞杆连接处的两端的直径较小,而陏圆球体活塞外周壁与工作缸内周壁的之间的环状间隙较大,使工作缸内一端的磁流变脂受到的挤压力较大,使陏圆球体活塞比较容易地进入并挤压工作缸内一端的磁流变脂,同时,因这里环状间隙较大而漏磁较大,所以这里的磁场强度较小而磁流变脂的粘度较低,使工作缸内一端的磁流变脂在受到陏圆球体活塞挤压后,可以更容易地沿着陏圆球体活塞外周壁与工作缸内周壁的之间的环状间隙流动,因此,与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在以磁流变脂为工作介质时的工作状态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参见图1和图2,此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包括 活塞杆1及活塞杆17、活塞8和工作缸6,工作缸6为圆筒形,在圆筒形工作缸6的两端设置有带中心孔22的端盖5和带中心孔23的端盖14,在端盖5的中心孔22内设置有密封装置4和轴承3,在端盖14的中心孔23设置有密封装置15和轴承16,活塞8置于工作缸 6内,在工作缸6内充满了磁流变脂7,其活塞8为陏圆球体形,陏圆球体活塞8的短轴小于工作缸6的内径并留有磁流变脂的流动间隙20,陏圆球体活塞8的长轴小于工作缸6的长度,在陏圆球体活塞8上绕有励磁线圈9和励磁线圈12,励磁线圈9和励磁线圈12沿陏圆球体活塞8的长轴分布并分别置于陏圆球体活塞8短轴的两边,在励磁线圈9和励磁线圈 12外加装有保护层10和保护层13,保护层10和保护层13与陏圆球体活塞8的外周壁齐平;活塞杆1及活塞杆17 —端分别固定在陏圆球体活塞8的两端,活塞杆1及活塞杆17的轴心线与陏圆球体活塞8的长轴同轴,活塞杆1及活塞杆1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工作缸6上的端盖5上的中心孔22和端盖14上的中心孔23从工作缸6内伸出,励磁线圈9和励磁线圈12的引出线18通过陏圆球体活塞8上的引线孔11和引线孔21以及活塞杆1的中心孔 2引出至工作缸6外与控制电源19相接。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的工作情况是这样的参见图1,当控制电源19没有向陏圆球体活塞8上的励磁线圈9和励磁线圈12输出电流时,陏圆球体活塞8外周壁与工作缸6内周壁之间的环状间隙20内的磁场强度为零,所以,工作缸6内磁流变脂7的粘度较低,当活塞杆1带动陏圆球体活塞8在工作缸6内向右运动时,工作缸6内右端的磁流变脂 7在陏圆球体活塞8右端的挤压下,将沿着陏圆球体活塞8外周壁与工作缸6内周壁这个逐渐减小的环状间隙20流动(参见图3和图4),在通过陏圆球体活塞8短轴与工作缸6内径这个最小的环状间隙20后,进入到工作缸6内的左端,此时,活塞杆1带动陏圆球体活塞 8在工作缸内向右运动时受到的阻尼力较小;当控制电源19向陏圆球体活塞8上的励磁线圈9和励磁线圈12输出电流后,由于工作缸6内周壁与陏圆球体活塞8外周壁之间的环状间隙20的大小不同(参见图2、图3和图4),因此,其间的磁场强度也不同,在陏圆球体活塞 8短轴处的环状间隙20最小(参见图2)而磁场强度最大,离开陏圆球体活塞8短轴后随环状间隙20的逐渐增大(参见图3和图4)而磁场强度逐渐减小,因此,在工作缸6内陏圆球体活塞8外周壁与工作缸6内周壁之间的环状间隙20内的磁流变脂7的粘度是不同的,因此,当活塞杆1带动陏圆球体活塞8在工作缸6内向右运动时,工作缸6内右端的磁流变脂 7在陏圆球体活塞8右端的挤压下,使工作缸6内右端受到挤压的磁流变脂7在通过一个磁场强度逐渐增大的环状间隙20进入到工作缸6内的左端,使活塞杆1带动陏圆球体活塞8 在工作缸6内向右运动时受到的阻尼力较大;调节控制电源19输出的电流大小即可调整活塞杆1带动陏圆球体活塞8在工作缸6内向右运动时受到的阻尼力大小,使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办得到控制,当活塞杆1带动陏圆球体活塞8在工作缸6内向左运动时的情形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包括两根活塞杆、活塞和工作缸,所述工作缸为圆筒形,在圆筒形工作缸的两端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端盖,中心孔的内径大于活塞杆的外径,在中心孔内设置有密封装置和轴承,所述活塞置于工作缸内,在工作缸内充满了磁流变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陏圆球体形,陏圆球体活塞的短轴小于工作缸的内径并留有磁流变脂的流动间隙,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小于工作缸的长度,在陏圆球体活塞上绕有两组励磁线圈,两组励磁线圈沿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分布并分别置于陏圆球体活塞短轴的两边,在励磁线圈外加装有保护层,保护层与陏圆球体活塞的外周壁齐平;所述两根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陏圆球体活塞的两端,两根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同轴,两根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工作缸两个端盖上的中心孔从工作缸内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活塞杆中的一根活塞杆的中心有孔,所述励磁线圈的引出线通过活塞杆的中心孔引出至工作缸外。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包括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出杆磁流变脂阻尼器,其包括:两根活塞杆、活塞和工作缸,所述工作缸为圆筒形,在圆筒形工作缸的两端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端盖,中心孔的内径大于活塞杆的外径,在中心孔内设置有密封装置和轴承,所述活塞置于工作缸内,在工作缸内充满了磁流变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陏圆球体形,陏圆球体活塞的短轴小于工作缸的内径并留有磁流变脂的流动间隙,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小于工作缸的长度,在陏圆球体活塞上绕有两组励磁线圈,两组励磁线圈沿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分布并分别置于陏圆球体活塞短轴的两边,在励磁线圈外加装有保护层,保护层与陏圆球体活塞的外周壁齐平;所述两根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陏圆球体活塞的两端,两根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陏圆球体活塞的长轴同轴,两根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工作缸两个端盖上的中心孔从工作缸内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燮顾蓮珍朱霞谭志坤朱雯刘国效朱霓栾培元朱霱朱雲刘啟淞谭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谢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