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生华专利>正文

节能汤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6722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餐饮行业用炊具,尤其是一种节能汤锅,包括锅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的保温层,设置在锅底上的燃烧器,设于外壳上部的出气孔,外壳底部的燃气进孔;其中:所述保温层中设置有隔板,隔板与锅体外壁之间形成通气层,通气层与设于锅体侧壁下部的进气孔以及外壳上部的出气孔连通;所述锅体底部焊接有与燃烧器连通的燃烧盒,燃烧盒的侧壁通过分火管连接在进气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不需要风机之类的辅助动能,能耗可降低达60%以上,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餐饮行业用炊具,尤其是一种能够降低能耗和提高安全性的节能汤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煮汤、煮面、烧开水、卤肉等蒸煮液体或是固液混合物的器具,大部份设计为单层金属容器通过在容器底部平面换热以达到加热容器内的液体或是固液混合物的方式,单层金属容器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其缺点是换热面积小,热利用率不高,换热时火焰外泄严重,浪费能源;同时,由于容器的器身不带保温层,容器内的温度下降大,容器表面温度高,由容器表面的散热导致的热损耗进一步增大。如果要对容器内盛物保持一定温度,则需要反复加热,白白浪费能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市场上的双层汤锅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温效果,但存在火焰外泄的问题,从位于汤锅上的出气孔溢出的气体温度非常高,即其能源浪费也相当严重, 同时从出气孔溢出的高温气体很容易伤人。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汤锅能耗大,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能耗和提高安全性的节能汤锅。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能汤锅,包括锅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的保温层,设置在锅底上的燃烧器,设于外壳上部的出气孔,外壳底部的空气进孔;其中 所述保温层中设置有隔板,隔板与锅体外壁之间形成通气层,通气层与设于锅体侧壁下部的进气孔以及外壳上部的出气孔连通;所述锅体底部焊接有与燃烧器连通的燃烧盒,燃烧盒的侧壁通过分火管连接在进气孔上,并将进气孔完全密封。本结构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的燃烧盒为方形,四壁具有向外凸出的中空正棱台,正棱台的大端面与燃烧盒的侧壁连通,正棱台的小端面与分火管连通。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盒的顶部具有向其内部凹进的正棱台盖。上述结构中所述分火管为之字型弯管。本实施例所述的分火管分火管为三通弯管,三通弯管的进端连接在燃烧盒的侧壁,另外两出端分别与对应设于锅体侧壁下部的进气孔连通。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外壳底部设置有支脚,顶部设置有锅盖。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外壳侧壁上设置有吊耳。上述结构中所述的锅体底部设置有排汤管,排汤管上具有控制阀。上述结构中所述的保温层中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本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燃烧器的火苗窜入燃烧盒二次燃烧, 最高火苗直接被正棱台盖反射进正棱台内燃烧,由于燃烧盒通过分火管与通气层连通,通气层与外界连通,不需要风机等额外的动能,利用温度不同(造成的负压)引起燃烧盒内的火苗进入分火管,然后热气进入通气层,整个锅体内壁吸热。正是由于正棱台被加热液体完全包围,而且表面积远远大于整个锅底,热交换效果非常明显,燃气中的剩余热量又在通气层中被锅体内壁充分吸收,吸热面为整个锅体内壁,热交换面积达到最大化,热气中的大部分热量被吸走,只有极小部分热量从出气孔溢出,使得能量得到最大的利用,溢出的气体温度也很低,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温层还能够对锅体保温,以降低二次加温所需的热能, 进一步降低了能耗,保温层还起到了隔热的效果,改善了厨房工作环境的温度,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燃烧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燃烧盒与分火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体;2、外壳;3、保温层;4、燃烧器;5、燃烧盒;6、通气层;7、出气孔;8、 进气孔;9、分火管;10、正棱台;11、正棱台盖;12、支脚;13、锅盖;14、吊耳;15、排汤管;16、 隔板;17、空气进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2、3和4,图中的节能汤锅,包括锅体1与外壳2之间形成的保温层3, 设置在锅底上的燃烧器4,设于外壳2上部的出气孔7,外壳2底部的燃气进孔17 ;其中所述保温层3中设置有隔板16,隔板16与锅体1外壁之间形成通气层6,通气层6与设于锅体1侧壁下部的进气孔8以及外壳2上部的出气孔7连通;所述锅体1底部焊接有与燃烧器4连通的燃烧盒5,燃烧盒5的侧壁通过分火管9连接在进气孔8上,并将进气孔8完全密封。燃烧器4燃烧的火苗进入燃烧盒5内充分燃烧,大部份热量被包围燃烧盒5的被加热液体吸收,剩余高热气体通过分火管9进入通气层6,在通气层6中剩余的大部分热量被锅体1吸收,只有极小部分低热量气体从出气孔7溢出,能耗低,安全性高。本结构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的燃烧盒5为方形,四壁具有向外凸出的中空正棱台 10,正棱台10的大端面与燃烧盒5的侧壁连通,正棱台10的小端面与分火管9连通。所述的燃烧盒5的顶部具有向其内部凹进的正棱台盖11。燃烧器4的火苗窜入燃烧盒5 二次燃烧,最高火苗直接被正棱台盖11反射进正棱台10内燃烧,由于燃烧盒5通过分火管9与通气层6连通,通气层6与外界连通,温度不同造成的负压引起燃烧盒5内的火苗进入分火管9,然后热气进入通气层6,热气中的大部分热量被燃烧室5及锅体1吸走,只有极小部分热量从出气孔7溢出,使得能量得到最大的利用,溢出的气体温度也很低,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温层还能够对锅体1保温,以降低二次加温所需的热能,进一步降低了能耗,保温层还起到了隔热的效果,改善了厨房工作环境温度,提高了安全性。为使进入分火管9的气体充分燃烧,上述结构中所述分火管9为之字型弯管。为提高对热量的有效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分火管9为三通弯管,三通弯管的进端连接在燃烧盒5的侧壁,另外两出端分别与对应设于锅体1侧壁下部的进气孔8连通。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外壳2底部设置有支脚12,顶部设置有锅盖13。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外壳2侧壁上设置有吊耳14。上述结构中所述的锅体1底部设置有排汤管15,排汤管15上具有控制阀。为增强对锅体的保温效果,上述结构中所述的保温层3中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综上所述,本技术能耗低,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汤锅,包括锅体(1)与外壳(2)之间形成的保温层(3),设置在锅底上的燃烧器(4),设于外壳(2)上部的出气孔(7),外壳(2)底部的空气进孔(17);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层(3)中设置有隔板(16),隔板(16)与锅体(1)外壁之间形成通气层(6),通气层(6) 与设于锅体(1)侧壁下部的进气孔(8)以及外壳(2)上部的出气孔(7)连通;所述锅体(1) 底部焊接有与燃烧器(4 )连通的燃烧盒(5 ),燃烧盒(5 )的侧壁通过分火管(9 )连接在进气孔(8)上,并将进气孔(8)完全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汤锅,其特征是所述燃烧盒(5)为方形,四壁具有向外凸出的中空正棱台(10),正棱台(10)的大端面与燃烧盒(5)的侧壁连通,正棱台(10)的小端面与分火管(9)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节能汤锅,其特征是所述燃烧盒(5)的顶部具有向其内部凹进的正棱台盖(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汤锅,其特征是所述分火管(9)为之字型弯管。5.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节能汤锅,其特征是分火管(9)为三通弯管,三通弯管的进端连接在燃烧盒(5)的侧壁,另外两出端分别与对应设于锅体(1)侧壁下部的进气孔(8)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汤锅,其特征是所述外壳(2)底部设置有支脚(12),顶部设置有锅盖(13)。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节能汤锅,其特征是所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汤锅,包括锅体(1)与外壳(2)之间形成的保温层(3),设置在锅底上的燃烧器(4),设于外壳(2)上部的出气孔(7),外壳(2)底部的空气进孔(17);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层(3)中设置有隔板(16),隔板(16)与锅体(1)外壁之间形成通气层(6),通气层(6)与设于锅体(1)侧壁下部的进气孔(8)以及外壳(2)上部的出气孔(7)连通;所述锅体(1)底部焊接有与燃烧器(4)连通的燃烧盒(5),燃烧盒(5)的侧壁通过分火管(9)连接在进气孔(8)上,并将进气孔(8)完全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生华
申请(专利权)人:卢生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