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518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负间隙挤压:以板材被剪切后产品最终尺寸线外偏0.02mm为挤压线,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原始板材厚度的范围是多少;(2)第二次负间隙挤压: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原始板材厚度的范围是多少;(3)以挤压线内偏0.02mm处为剪切线,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再沿着剪切线向下剪切剩余板材厚度,将被挤压部分板材裁减掉。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部件小圆弧部位进行剪切,容易出现塌角,高毛刺及二次断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更好的保证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并能够够延长刀口寿命,降低模具保养成本的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对板材进行负间隙挤压的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
技术介绍
如图1-图3所示,现有冲压行业对部件小圆弧部位进行剪切采用的工艺为预切一一第一次精修一一第二次精修一一第三次精修。采用此种剪切工艺,部件小圆弧部位容易出现塌角,高毛刺及二次断裂等问题。而齿轮形状剪切恰恰是小圆弧(内,外)剪切的放大版难题,当板材厚度越厚其表现的越突出。如图4-5所示,产品即使按此工艺进行剪切,齿轮处塌角及二次断裂,毛刺不可避免。所以为了达到客户外观及尺寸要求,需要不断对刀口进行保养维护才能勉强进行生产,刀口十分容易损坏,大大提高成本且不良隐患时时存在。另外如果采用专业设备精冲机床也可达到上述效果,但成本太高,给企业造成较大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部件小圆弧部位进行剪切,容易出现塌角,高毛刺及二次断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更好的保证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并能够够延长刀口寿命,降低模具保养成本的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以下步骤(1)、第一次负间隙挤压以板材被剪切后产品最终尺寸线外偏0.02mm为挤压线,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挤压线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原始板材厚度的40%到60% ;(2)、第二次负间隙挤压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第一次负间隙挤压的挤压线继续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原始板材厚度的60%到80% ;(3)、以挤压线内偏0.02mm处为剪切线,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剪切线下降已挤压板材的厚度,然后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再沿着剪切线向下剪切剩余板材厚度,将被挤压部分板材裁减掉。前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原始板材厚度50%的位置处。前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原始板材厚度20%的位置处。前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剪切线下降板材厚度的80%,然后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再沿着剪切线向下剪切20%板材厚度,将被挤压部分板材裁减掉。前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挤压前,被3挤压部分板材的挤压面上加入冲压油。前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挤压前,被挤压部分板材的挤压面上重新加入冲压油。前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半径为0. Imm的圆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将剪切造成塌角及尺寸变形降至更低,能更好的保证断面质量,毛刺高度及尺寸精度;另外能够延长刀口寿命,降低模具保养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第一次精修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第二次精修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第三次精修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齿轮部件剪切后示意图。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第一次负间隙挤压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第二次负间隙挤压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剪切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10图9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6-9所示,下面详细介绍下部件圆弧部位冲裁工艺的模具结构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模座1、上垫板3、冲头固定板4、卸料垫板5、卸料板6、凹模块7、下垫板8、下模座9、下垫脚10、下托板11。在卸料顶杆2顶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上模座1内侧壁连接,所述卸料顶杆2底部依次穿过上模座1、上垫板3、冲头固定板4、卸料垫板5进入卸料板6内。在凹模版7内设置有凹模镶块14,在凹模镶块14上放置有所需加工的板材13。在上垫板3的底部通过冲头固定板4固定有冲头12,冲头12底部穿过卸料垫板5、卸料板6 来到凹模镶块14的上表面,设计时,在前两次负间隙挤压时所采用的冲头12为挤压冲头, 在第三步剪切时所采用的冲头12为剪切冲头。在加工时,挤压上模座1、上模座1通过上垫板3带动冲头12向下挤压或剪切板材 13,同时上模座1也在挤压其内部的弹簧,这样弹簧就会带动卸料顶杆2向下挤压。当挤压或剪切完毕后,弹簧自动回位,卸料顶杆2也随之回复到初始位置。如图6-图10所示,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以下步骤(1)、第一次负间隙挤压在挤压前被挤压部分板材的挤压面上加入冲压油。然后以板材被剪切后产品最终尺寸线外偏0. 02mm为挤压线,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挤压线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板材厚度的50%位置处。(2)、第二次负间隙挤压在挤压前被挤压部分板材的挤压面上再加入冲压油。然后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第一次负间隙挤压的挤压线继续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板材厚度20%的位置处。(3)、以挤压线内偏0.02mm处为剪切线,,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剪切线下降板材厚度的80%,然后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再沿着剪切线向下剪切 20%板材厚度,将被挤压部分板材裁减掉。为了板材得到更高的端面,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半径为0. Imm的圆角。在两次负间隙挤压时,均对被挤压部分板材的挤压面上加入冲压油,这样可以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断面的质量。通过上述先负间隙挤压,再进行裁剪的加工工艺,可将剪切造成塌角及尺寸变形降至更低,能更好的保证断面质量,毛刺高度及尺寸精度;另外能够延长刀口寿命,降低模具保养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以下步骤(1)、第一次负间隙挤压以板材被剪切后产品最终尺寸线外偏0.02mm为挤压线,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挤压线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原始板材厚度的40%到60% ;(2)、第二次负间隙挤压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第一次负间隙挤压的挤压线继续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原始板材厚度的60%到80% ;(3)、以挤压线内偏0.02mm处为剪切线,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剪切线下降已挤压的板材厚度,然后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再沿着剪切线向下剪切剩余板材厚度,将被挤压部分板材裁减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挤压冲头底部挤压至原始板材厚度的50%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 挤压冲头底部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件圆弧部位冲裁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以下步骤:(1)、第一次负间隙挤压:以板材被剪切后产品最终尺寸线外偏0.02mm为挤压线,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挤压线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原始板材厚度的40%到60%;(2)、第二次负间隙挤压:挤压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第一次负间隙挤压的挤压线继续向下挤压被挤压部分板材,挤压冲头底部挤压原始板材厚度的60%到80%;(3)、以挤压线内偏0.02mm处为剪切线,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沿着剪切线下降已挤压的板材厚度,然后剪切冲头与板材接触一侧的端部再沿着剪切线向下剪切剩余板材厚度,将被挤压部分板材裁减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志刚胥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