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化生产低二钠盐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54779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化生产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包括磺化老化系统、漂白再酯化系统和中和闪蒸系统;磺化系统包括磺化反应器和老化罐,老化罐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通过管道与漂白再酯化系统连接;漂白再酯化系统包括再酯化回路和再酯化反应器,所述再酯化回路和再酯化反应器的输入端连接,再酯化反应器的输出端与单体贮罐连接,单体贮罐与中和闪蒸系统连接;所述再酯化回路为漂白混合泵、静态混合器、第一再酯化冷却器、第二再酯化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而成的回路;特征是:在第二再酯化冷却器出口端的管道上并联连接二个以上的再酯化反应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存在危险气体的积累,构不成形成爆炸的条件,即使在高温区装置也十分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化生产低二钠盐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属于化工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简称MES)是以天然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深度加工制得的性能优良的脂肪酸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具有良好的去污性、钙皂分散性、乳化性、增溶性和生物降解性,以及水解稳定性、对硬水不敏感性、低刺激性、低毒性。MES与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硫酸钠(AS)等有较好的配伍性,并能改善它们的去污力,因而开发应用前景广阔。MES是去污力极强的表面活性剂,在低温、硬水等情况下优于LAS和AS的洗涤性能。在MES系列产品中,以C原子数为16 18的MES去污效果最好。但MES因其生产工艺流程较长,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在二钠盐及色泽的有效控制、装置的安全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改进,因而MES在国际上能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仍极少。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进行MES的研究,MES生产技术的研究报导很多, 文献表明在MES生产中目前就关键工段漂白再酯化而言有两种工艺路线酸性漂白和中性 (碱性)漂白工艺路线。由于酸性漂白效果较中性(碱性)漂白好,因此,大多采用脂肪酸甲酯磺化、老化、甲酯磺酸漂白再酯化、中和和干燥等工段制备MES的技术路线即酸性漂白工艺路线。美国剑米索恩公司的专利ZL00133161.2采用较高温度即91°C至110°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再酯化、酸漂白的工艺路线。而浙江赞成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10M354A 中采用低温即40°C至70°C预漂白与产品的二次漂白结合并在漂白和中和后增设了有一定停留时间的大贮罐,用于调整色泽、PH等工艺路线。但前者存在安全隐患(早在九十年代我国成都和大连都曾先后从美国引进MES生产技术和装置,但均因安全等因素未能正常生产),后者漂白效果差(二钠盐(100% a. m)在5 10%左右),生产不连续、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化生产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可以有效控制MES产品的二钠盐和色泽,安全性高,实现MES的连续化工业生产。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化生产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包括磺化老化系统、漂白再酯化系统和中和闪蒸系统;所述磺化系统包括磺化反应器和老化罐,磺化反应器上部的两个进口分别通过管道与SO3气体罐和脂肪酸酯原料罐连接,磺化反应器下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上端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旋风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磺酸出料泵的输入端连接,气液分离器下端的液体出口通过管道与磺酸出料泵的输入端连接,磺酸出料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老化罐下端的进口连接,老化罐上端设有第一出口,老化罐上端的侧壁设有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老化罐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通过管道与漂白再酯化系统连接;所述漂白再酯化系统包括再酯化回路和再酯化反应器,所述再酯化回路和再酯化反应器的输入端连接,再酯化反应器的输出端与冷却器的进口连接,冷却器的出口与单体贮罐连接,单体贮罐与中和闪蒸系统连接;所述再酯化回路为漂白混合泵、静态混合器、第一再酯化冷却器、 第二再酯化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而成的回路,所述漂白混合泵的进口与老化罐的出口、再酯化剂贮罐、漂白剂贮罐连接,漂白混合泵的出口与静态混合器的输入端连接,静态混合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再酯化冷却器的进口连接,第一再酯化冷却器的出口与第二再酯化冷却器的进口连接,第二再酯化冷却器的出口与漂白混合泵的进口连接;特征是在所述第二再酯化冷却器出口端的管道上并联连接再酯化管道,在再酯化管道上串联二个以上的再酯化反应器。所述再酯化反应器的个数为2 5个,所述再酯化反应器在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单体贮罐的出口与磺酸给料泵的输入端连接,磺酸给料泵的输出端与中和闪蒸系统连接。所述中和闪蒸系统包括进料四通、中和混合泵、中和循环泵、第一中和冷却器、第二中和冷却器和真空闪蒸器,所述进料四通的第一进口与磺酸给料泵的输出端连接,进料四通的第二进口与碱液罐连接,进料四通的第三进口与水罐连接,进料四通的出口与中和混合泵的进口连接,中和混合泵的出口与中和循环泵的进口连接,中和循环泵的出口并联连接第一中和冷却器和第二中和冷却器,第一中和冷却器和第二中和冷却器上端的出口与上料泵的输入端连接,上料泵的输出端与静态混合器的进口连接,静态混合器的出口与加热器的进口连接,加热器的出口与真空闪蒸器上端的进口连接,真空闪蒸器下端的出口与出料泵的输入端连接,出料泵的输出端与成品罐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和冷却器、第二中和冷却器的出口端与进料四通的第四进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回路;所述中和循环泵的出口端和进料四通的第四进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回路。在所述出料泵的输出端与静态混合器的进口端之间连接有管道;在所述出料泵的输出端与真空闪蒸器的进料口之间连接有管道。在所述单体贮罐上安装有甲醇冷却器。所述第一中和冷却器、第二中和冷却器为立式冷却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系统不存在危险气体的积累,构不成形成爆炸的条件,因此整个系统远离爆炸危险点,即使在高温区装置也十分安全,操作也容易控制;O)、本专利技术可以防止H2O2过快分解,同时又能及时带走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漂白再酯化后酸的色泽能达到(5% a.m, Hazen)彡57 ;(3)本专利技术从甲酯磺化、老化、漂白再酯化、中和以及脱甲醇干燥工段,全过程全部为自动化控制,且连续化运行,实现了连续化工业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连续 化生产低二钠盐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包括磺化反应器1、 老化罐2、SO3气体罐3、脂肪酸酯原料罐4、气液分离器5、旋风分离器6、磺酸出料泵7、再酯化反应器8、漂白混合泵9、静态混合器10、第一再酯化冷却器11、第二再酯化冷却器12、 再酯化剂贮罐13、漂白剂贮罐14、单体贮罐15、磺酸给料泵16、甲醇冷却器17、进料四通 18、中和混合泵19、中和循环泵20、第一中和冷却器21、第二中和冷却器22、碱液罐23、水罐24、上料泵25、真空闪蒸器26、静态混合器27、加热器28、出料泵29、成品罐30、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第四阀门34、第五阀门35、第六阀门36、第七阀门37、第八阀门38、第九阀门39、第十阀门40、第i^一阀门41、第十二阀门42、第十三阀门43、第十四阀门44、第十五阀门45、第十六阀门46、第十七阀门47、第十八阀门48、第十九阀门49、第二十阀门50、第二十一阀门51、第二十二阀门52、第二十三阀门53、冷却器54、第二十四阀门55等。本专利技术包括磺化老化系统、漂白再酯化系统和中和闪蒸系统;所述磺化系统包括磺化反应器1和老化罐2,磺化反应器1上部的两个进口分别通过管道与SO3气体罐3和脂肪酸酯原料罐4连接,磺化反应器1下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5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5上端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旋风分离器6的进口连接, 旋风分离器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磺酸出料泵7的输入端连接,气液分离器5下端的液体出口通过管道与磺酸出料泵7的输入端连接,磺酸出料泵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老化罐2下端的进口连接,在老化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连续化生产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的系统,包括磺化老化系统、漂白再酯化系统和中和闪蒸系统;所述磺化系统包括磺化反应器(1)和老化罐(2),磺化反应器(1)上部的两个进口分别通过管道与SO3气体罐(3)和脂肪酸酯原料罐(4)连接,磺化反应器(1)下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5)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5)上端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旋风分离器(6)的进口连接,旋风分离器(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磺酸出料泵(7)的输入端连接,气液分离器(5)下端的液体出口通过管道与磺酸出料泵(7)的输入端连接,磺酸出料泵(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老化罐(2)下端的进口连接,老化罐(2)上端设有第一出口,老化罐(2)上端的侧壁设有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老化罐(2)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通过管道与漂白再酯化系统连接;所述漂白再酯化系统包括再酯化回路和再酯化反应器(8),所述再酯化回路和再酯化反应器(8)的输入端连接,再酯化反应器(8)的输出端与冷却器(54)的进口连接,冷却器(54)的出口与单体贮罐(15)连接,单体贮罐(15)与中和闪蒸系统连接;所述再酯化回路为漂白混合泵(9)、静态混合器(10)、第一再酯化冷却器(11)、第二再酯化冷却器(12)通过管道连接而成的回路,所述漂白混合泵(9)的进口与老化罐(2)的出口、再酯化剂贮罐(13)、漂白剂贮罐(14)连接,漂白混合泵(9)的出口与静态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连接,静态混合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再酯化冷却器(11)的进口连接,第一再酯化冷却器(11)的出口与第二再酯化冷却器(12)的进口连接,第二再酯化冷却器(12)的出口与漂白混合泵(9)的进口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再酯化冷却器(12)出口端的管道上并联连接再酯化管道,在再酯化管道上串联二个以上的再酯化反应器(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锦生金叶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青苹果工程勘察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