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昌宪专利>正文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397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可改善已知技术制作、配装麻烦等情形。包括发泡膨胀材料形成的本体(或缓冲部)和本体周边的墙;本体界定有内端面和外端面;第一硬质层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上;以及第二硬质层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而使该发泡膨胀材料(或本体)与该第一、二硬质层形成紧密而坚实的复合状态,以改善已知安全座椅为维持充分强度,而使得整体重量无法降低、携带使用负荷较大等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包覆成型或一体发泡成型的幼儿安全座椅结构;特别是指一 种在发泡缓冲材料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布置有胶壳或硬质层等组织设计,而使该发泡缓冲材料和胶壳或硬质层一体复合成型的技术。
技术介绍
应用聚苯乙烯、胺基钾酸酯等泡沫塑料或发泡材料组合软垫、硬质底盘等部分来构成幼儿安全座椅,以防止撞击对婴、幼儿产生的危险,已为已知技术。例如,美国7726734 B2 「Juvenile Seating With Resilient Side Impact Protection」、US 5615927 号「Seat For Child-care Implement」、US 5385385号「Child’s Automotive Safety Booster Seat With A View」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一个有关制作这类婴儿安全座椅的课题是,为了达到这类安全座椅的结构强度与吸震或缓冲效果;该发泡缓冲(或膨胀)材料构成的婴儿座椅的厚度,通常会变得很厚,也使得它的制造作业变得比较麻烦。例如,US 5615927号专利案揭示了一个使用三层发泡材料的技术;US 5385385号专利案揭示了一个具有很厚的坐垫部分的安全座椅。为了改善上述的情形,旧法中也已揭露了一种应用发泡缓冲材料组合或披覆硬质底盘(或塑料壳体)的手段。不过,这类实施例因为发泡缓冲材料曝露在外表,(在使用期间) 比较容易让该发泡缓冲材料受到损坏。为了降低这种情形,因此它在该发泡缓冲材料外表也会配装软垫组件;不过,就像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悉,其相对的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和配装作业的麻烦性。并且, 对于使用者来说,该安全座椅的重量也因此而无法有效减轻,携带使用过程,造成较大的负担,也大大的影响了它的实用性,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幼儿安全座椅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 它们也反映出在安全座椅结构的设计和制作的考虑上,仍不够理想。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安全座椅的组织结构,使其构造更坚实且轻量而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制作及加工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改善已知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这些课题包括了下列的几个考虑1.在具备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或缓冲作用)的条件下,该发泡缓冲(或膨胀)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或本体的总体厚度不能太厚,以避免造成该安全座椅太重或体积太大,而不利于携带或提取。2.在具备有舒适性的条件下,该软垫或其相关组件和安全座椅的配装作业,应尽可能的被减到最少;才能降低安全座椅的制造、配装成本。特别是在一个有大量工件的情形中,那些明显延缓了安全座椅的制作效率的情形,将获得明显的改善。3.必须使该发泡缓冲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或本体受到较理想的保护;特别是在使用期间,受到损害或伤害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才能使影响发泡缓冲材料的吸震或缓冲作用的情形被减到最小。也就是说,如果能提供一体成型该安全座椅的手段,并且使它具有完整包覆该发泡缓冲材料的组织结构,将可解决已知技术不理想的情形和上述的考虑;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专利案中均未被教示或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可改善已知技术制作控制不易、配装麻烦、及重量无法有效降低等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定义有背部区、坐部区、和横向参考轴;其特点是该安全座椅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高度至少等于该安全座椅宽度三分之一以上的墙;该安全座椅还包括第一硬质层、 第二硬质层、及发泡材料所形成的本体,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分别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该本体被完全包覆在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该本体界定有内端面和外端面;该第一硬质层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上;该第二硬质层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而使该本体与该第一、二硬质层结合成整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该第一硬质层及/或本体及/或第二硬质层布置有导槽,以辅助增加安全座椅或本体的抗压或负载强度。以及,该第一硬质层及/或本体及/或第二硬质层,在该导槽的路径上布置有数个气孔,以辅助增加安全座椅承载婴幼儿的透气性。实质上,上述的导槽和气孔建立了一个导引空气流动或排除的路径和机制。也就是说,该本体和第一、二硬质层共同被配置在一模块里面,执行加热一体成型的作业时,该发泡膨胀(或缓冲)材料会迫使模块内的空气沿导槽流动,然后从气孔排出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该形成在本体周边区域的墙的高度,至少等于该本体宽度的三分之一;以建立该墙的保护作用,使该墙可辅助包覆承载在本体上的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包覆轻量型之幼儿安全座椅,该第一硬质层定义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该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肋部。所述肋部组装有锚件,在本体和第一硬质层共同被配置在模块里面,执行加热一体成型的作业时,辅助锚合该发泡膨胀材料(或本体),使本体和第一硬质层形成更稳固的结合状态;并且,增加该第一硬质层和本体的结构强度。如此,该本体结合了两层硬质层的结构型态,在具备了足够的抗冲击强度(或缓冲作用)的条件下,使该发泡缓冲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或本体的厚度可制作得比已知更薄的型态,且比已知技术更具舒适性、制造及配装成本也降至最低、缓冲被减到最小、更利于实施清洗或清洁作业,可保护承载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安全座椅的外观示意图;图中虚线描绘了该安全座椅组合一提把的情形。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 图;显示了该第一、二硬质层和本体的情形。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也描绘了该第一硬质层固定部和本体嵌合部的结合情形。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该第一、二硬质层包覆本体的情形。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该第一硬质层组合锚件,和本体结合成一整体状态的情形。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该第一硬质层的突部组合锚件,和本体结合成一整体状态的情形。标号说明10第一硬质层11、21上表面12、22下表面13、23固定部14肋部20第二硬质层30本体31内端面32外端面40导槽40,突部45气孔50锚件60提把100安全座椅101背部区102坐部区103墙104边缘部分105通孔106枢接部X横向参考轴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这安全座椅100包括第一硬质层10和第二硬质层20,以及被包覆在该第一硬质层10 和第二硬质层20之间的本体(或缓冲部)30。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硬质层10和第二硬质层20倾向于选择一塑料壳体的型态。以及,该本体30由发泡缓冲(吸震)材料所形成, 而具有缓冲作用;例如,EPS、EPO、EPP、EPU或其类似材料。原则上,该安全座椅100依据承载人员的位置,区分有背部区101和坐部区102 ; 并且,该安全座椅100 (或本体30)的两侧边或周边(区域)分别形成有墙103和边缘部分 104。该墙103用来保护承载在安全座椅100里面的人员,例如婴、幼儿。图1的虚线(假想线)部分显示了该安全座椅100在墙103的位置设置有枢接部 106,用来枢接提把60,形成可转动自如的型态。图2特别显示了该本体30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定义有背部区、坐部区、和横向参考轴;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座椅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高度至少等于该安全座椅宽度三分之一以上的墙;该安全座椅还包括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及发泡材料所形成的本体,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分别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该本体被完全包覆在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该本体界定有内端面和外端面;该第一硬质层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上;该第二硬质层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而使该本体与该第一、二硬质层结合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昌宪
申请(专利权)人:何昌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