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其包含有实质透明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于上基板的一表面周缘部位形成颜色边框,并在前述上、下基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绝缘设置的触控感应器,使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恰可对应设置于前述颜色边框下方;其中,该上基板与下基板为一平面式或非平面式的透明薄板,该颜色边框为不透明或趋近于不透明薄膜,亦可在前述下基板底面设置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接地层以阻挡电磁波噪声的干扰,在该上基板与颜色边框的组合的下方表面设置一透明保护层以增进迭合黏贴的平整性,以及于该上基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功能薄膜,而该功能薄膜为雾化膜、硬涂层膜或光调节层之一。(*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具备透明特性且可配置在电器的显示屏前面使用以便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的触控面板构造。
技术介绍
如所知者,目前触控面板已广泛应用于一般的消费性电子商品上,例如行动电话手机、数字相机、数字音乐播放器(MP3)、个人数字助理器(PDA)、卫星导航器(GPQ等电器上,触控面板被配置在这些电器商品的显示屏上使用,以便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而大幅改善人与机器之间沟通接口的亲善性,并提升输入操作效率。如图7和图8所示,以往的触控面板的安装使用,大都是在透明的平面状触控感应板500上方贴设一面饰板600,然后再贴覆于一显示屏上使用;通常该触控感应板500具有一触控感应器501被绝缘的夹设在一上基板502与一下基板503之间;而该面饰板600为一透明板层,且在其一表面的周缘形成有颜色的装饰边框601,俾利遮蔽设在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 501a,以达美观的目的;因习知的面饰板600及触控感应板500等组件都是先各自生产完成后再以一透明的胶合层700 (光学胶)将二者迭置贴合成一体,这种组合构造不仅组装操作程序稍嫌繁复,且光学胶价格高昂、贴合时很容易产出不良品,造成材料浪费以及使生产成本倍增,又在该触控感应板500上以胶合层700黏合该面饰板600,组合后的板体厚度倍增, 既不符轻薄特性的需求,且将减损触控面板的光学特性,基于前述缺失,显然习知触控面板的结构犹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 其是于触控面板的基板上直接设置具有颜色边框以及触控感应器,因此可减少多道全面胶合制程的工序、降低不良率,并可提高光学特性,以及达成轻薄特性的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包含一上基板,为一实质透明的薄板;一颜色边框,形成于前述上基板的一主表面周缘部位的不透明或趋近于不透明薄膜;至少一透明触控感应器,具有上方感应层及下方感应层;一下基板,为一实质透明的薄板;该触控感应器的上方感应层直接加工制作在前述设有颜色边框的上基板的底面,而该触控感应器的下方感应层亦被直接设置在前述下基板的上表面,然后于该二感应层之间藉由一绝缘性的黏胶层将彼此贴合成一体,并使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恰可对应设置于前述颜色边框下方。特别是,该上基板与下基板为玻璃、聚碳酸酯(PC)、聚脂(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OC)所制成的透明薄板。特别是,该上基板与下基板为一平面式或非平面式的透明薄板。特别是,该颜色边框为油墨、颜色光阻、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特别是,该触控感应器为电容式触控感应器、电组式触控感应器或是电磁式触控3感应器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复合。特别是,还包含在该下基板的外侧主表面设一透明的接地层,而该接地层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或氧化锌铝。特别是,亦包含在该上基板与颜色边框的组合的下方表面设置一透明保护层,而该透明的保护层材料为氮化硅、二氧化硅或类光阻材料。特别是,更包含在该上基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功能薄膜。特别是,该功能薄膜为雾化膜或硬涂层膜。特别是,该功能薄膜为一光调节层,该光调节层为偏振薄膜、相位差薄膜或光学等方性薄膜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薄膜迭层组合而成。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其它功能及技术特征,熟习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组合结构的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配置在一显示屏前方使用态样的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件组合结构的剖示图;图4A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件组合结构的剖示图;图4B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5A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件组合结构的剖示图;图5B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5C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再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5D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又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6A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件组合结构的剖示图;图6B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另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6C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再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6D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又一种组合式样的剖示图;图7为习知触控面板的组成构件的示意图;以及图8为习知触控面板的组件组合结构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D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作为案例说明,但本技术实施范围并不局限于使用电容式触控面板,例如使用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磁式触控面板亦可适用,合先陈明。在第一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构造由上而下依序包含一上透明基板10、一颜色边框20、一触控感应器30及一下透明基板40 ;其中,该上、下透明基板10、40是采用具有实质透明的材质,其材料是选自于玻璃薄板或其它各种可挠式薄板,例如聚碳酸酯(PC)、聚脂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OC)...等,但实施的材料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各类软性或硬性、透明或半透明基板均适用,特别是该上、下透明基板10、40可以使用相同或不相同的薄板材料。而该颜色边框20的成份可为油墨、颜色光阻、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但可实施的材料范围不以此为限,将前述材料藉由印刷、涂布、金属蒸镀等技术手段设置于该上透明基板10的底表面周缘部位,惟实施范围并不以上述的技术手段为限,该颜色边框20形成一厚度约1 μ m左右的不透明薄膜。该触控感应器30,在此以选用电容式触控感应器为实施例,而其包括一 X轴感应层30a、一 Y轴感应层30b及一绝缘层 30c,该绝缘层30c设在X、Y轴感应层30a、30b之间使二感应层被绝缘地设置,并使X、Y轴感应层分别接地并连接至一控制电路(未显示于图),前述感应层30a、30b是使用氧化铟锡 (ITO)薄膜,该绝缘层30c为一绝缘性的黏胶薄层,而感应层30a、30b与绝缘层30c均为实质透明的薄层;又该触控感应器30的在上方的X轴感应层30a可直接加工制作在前述设有颜色边框20的上透明基板10的主表面上,而该触控感应器30的在下方的Y轴感应层30b 亦被直接设置在前述下透明基板40的上方主表面,然后于二感应层30a、30b隔设着该绝缘层30c再进行层迭贴合;因该触控感应器30配置在前述透明基板10与颜色边框20的表面下方,并使其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恰可对应设置于前述颜色边框下方,所以可藉该颜色边框20以遮蔽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达美化面板外观的目的。依前述构件组成的触控面板是利用一胶合层91而黏贴装配于一显示屏92前方使用(详如图2所示),让使用者可透过该显示屏92画面上的指示以轻触或按压该面板上特定位置以进行讯号输入;而输入操作时,藉由使用者的手指或导体碰触在该触控面板表面的瞬间,该电容式触控感应器30将产生一个感应的电容讯号,然后可藉由检测感应讯号值的变化确定手指或导体的位置,据此达到讯号输入的目的。将本技术的前述实施例与习知的触控面板构造相较,可以发现,本技术的颜色边框20、在上方的感应层30a直接形成在上透明基板10上,在下方的感应层30b亦直接制作在下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基板,为一实质透明的薄板;一颜色边框,形成于前述上基板的一主表面周缘部位的不透明或趋近于不透明薄膜;至少一透明触控感应器,具有上方感应层及下方感应层;一下基板,为一实质透明的薄板;该触控感应器的上方感应层直接加工制作在前述设有颜色边框的上基板的底面,而该触控感应器的下方感应层亦被直接设置在前述下基板的上表面,然后于该二感应层之间藉由一绝缘性的黏胶层将彼此贴合成一体,并使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恰可对应设置于前述颜色边框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基板,为一实质透明的薄板;一颜色边框,形成于前述上基板的一主表面周缘部位的不透明或趋近于不透明薄膜;至少一透明触控感应器,具有上方感应层及下方感应层;一下基板,为一实质透明的薄板;该触控感应器的上方感应层直接加工制作在前述设有颜色边框的上基板的底面,而该触控感应器的下方感应层亦被直接设置在前述下基板的上表面,然后于该二感应层之间藉由一绝缘性的黏胶层将彼此贴合成一体,并使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恰可对应设置于前述颜色边框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上基板与下基板为玻璃、聚碳酸酯、聚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环烯烃共聚合物所制成的透明薄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颜色边框为油墨、颜色光阻、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迭层组合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铮,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